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天津口岸从黑山共和国进境国际寄递物中截获一种可疑的昆虫卵,通过形态学特征、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最终确定为巴尔干锯螽斯[Saga natoliae(Serville,1838)]。目前,巴尔干锯螽斯在我国国内尚未有发生和分布的报道,属于外来物种,此次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该螽斯。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重测序方法,利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野生个体,扩增了牙鲆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 I-1基因的编码区(CDS)和2605 bp的启动子序列。在牙鲆丝氨酸蛋白酶I-1基因(PoSP I-1)编码区中筛选出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同时在其启动子区筛选出28个SNP位点。对感染鳗弧菌的抗病牙鲆和易感牙鲆进行了部分SNP位点的分型,通过分析CDS中SNP位点的分布情况,发现SNP365A/G位点在抗病个体中的AG基因型的基因频率是60%,高于易感个体的40% (P=0.01)。qRT-PCR结果显示,易感个体在细菌感染后,PoSP I-1相对表达量相比对照组呈下降趋势。在抗病个体中,PoSP I-1相对表达量相比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且高于易感个体。结果表明,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在牙鲆抗鳗弧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的SNP365A/G位点是与牙鲆鳗弧菌感染相关的候选位点,该位点可作为牙鲆抗鳗弧菌选择育种的潜在标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精子形成过程,通过扫描电镜照片观察其精子形成过程中部分时期的尾部超微结构.发现该虫精子鞭毛内部由2个线粒体衍生物、2个副体、1个中心粒侧体和1个微管系统(轴丝)构成,轴丝由9个副微管、9对双微管和2个中央微管组成.属典型的9+9+2构型.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两线粒体衍生物的形态和内容物有显著差异.中心粒侧体在后期才出现,包围线粒体衍生物、副体、中心粒侧体的微管在后期则全部消失.表明稻水象甲精子的形成过程相似于已报道的一些鞘翅目昆虫,但在线粒体衍生物、中心粒侧体、微管的发生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