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2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尿素真假判定方法1.1看包装。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商标、标准代号、养分含量、净重、等级、粒径范围、厂名、厂址等信息。1.2看颜色。一般市场上销售的尿素是呈现白色或淡黄白色,若颗粒表面颜色过于发亮或发暗,或呈现明显反光,则混有杂质。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华北平原区由于各种不合理的农事活动,对水体-土壤-生物-大气所造成的立体交叉污染的现状。通过文献分析,指出造成农业立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作物秸秆管理不当、肥料施用不合理、农药使用不当、农膜残留及养殖废弃物管理不当等。总结了华北平原农业立体污染具有影响面广、区域性与季节性差异较大、危害隐蔽性强、治理难度大等特征。并对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应用螯合铁肥EDDHA在河北 6个县市进行了果树缺铁症矫治试验 ,结果表明 ,其对矫治苹果、梨、桃、枣等果树黄叶病效果显著 ,一般施用后 5~ 7d即可见效 ,2~ 3周叶色基本恢复正常。施用当年果树可增产 5 4 0 %~38 2 9% ,同时单果重增加 ,品质改善 ,树势增强  相似文献   
14.
小麦灌水定额对追施尿素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壤潮土上,以田间小区试验和^15N标记尿素示踪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对小麦产量、追肥肥效、追肥氮的利用率及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追肥的情况下,高额溉较适额节水灌溉增产并不显著,追肥利用率最高,损失率最低。灌水60mm和150mm处理,追肥利用率最高,损失率最低。灌水60mm和150mm处理,追肥利用率分别比浇水105mm降低4.74%和0.64%,损失率分别增加4.63%和5.54%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在河北省的区域适应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河北省不同地区影响持续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防治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提高水热资源利用率为主要目的的农田保护性耕作几大技术体系.河北省北部一熟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的目的应以防治土壤沙化退化为主;丘陵、坡地应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河北中南部平原两熟制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水热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17.
肥料氮的淋溶深度对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模拟土柱中,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麦田追施尿素之后,随灌溉水淋溶到不同深度层次中的肥料氮对小麦的有效性及其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肥料氮的淋溶深度对其有效性确有一定影响,在0~40cm内,这一影响不显著,而在达到40cm以下时,肥料氮的利用率降低7.22%~12.36%,肥效下降13.99%~22.49%,达极显著水平。植株吸收肥料氮的比例随着淋溶深度的加深而有所降低。淋溶到土体深处的肥料氮的再分布能力很弱。肥料氮的损失率与利用率成反相关。  相似文献   
18.
耕作及残茬管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河北低平原的壤质潮土上进行了保护耕作长期定位裂区试验 ,研究了深浅轮耕、浅耕、少耕、免耕以及残茬管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连续少耕和免耕处理的前 3年对作物产量没有影响 ,之后小麦产量显著降低 (最大降幅达到 31 83% ) ;连续免耕对玉米产量并没有明显影响 ;深耕并不增加作物产量 ;秸秆覆盖有时影响小麦生长 ;免耕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 ,但速效氮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简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土壤微生物量N的生物有效性、影响土壤无机氮生物固定的因素及土壤微生物量N的测定,明确了土壤微生物量N在土壤N素循环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量N是土壤N素转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土壤有效氮活性库的主要部分。土壤微生物量N对作物N素的供应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土壤无机氮的生物固定对减少N素损失,提高N肥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麦田生态系统中的水肥时空关系与调控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表明,小麦对水分的消耗和养分的吸收不是同步的;拔节-抽穗期是小麦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该期的水分状况对产量和肥的影响最大,返青一拔节期是对水分最不敏感的时期。麦田灌水量直接影响肥料氮在土体听淋洗深度,进而影响到期 肥的发挥与损失量,因而控制灌水量是减少水源浪费与肥料损失,提高肥 效的重要途径。并了以冬核心的缺水麦田水肥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