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2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土壤铵态氮固定的调控措施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施肥季节调控、秸秆覆盖、地腊覆盖、缓效肥料等普通农艺措施,对影响土壤中铵态氛固定的环境条件进行调节,可以实现对铵态氮固定与释放过程的人为干涉,有利于提高氮肥肥效、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22.
采用土柱淋溶方法,研究了磷钾包氮型复混肥料氮素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前10d淋出氮素以铵态氮为主,复混肥处理较普通化肥处理铵态氮每次的淋出量低14.33%~77.41%;之后淋出氮素以硝态氮为主,复混肥处理较普通化肥处理每次硝态氮的淋出量低2.95%~19.05%,30d后情况出现逆转趋势;淋洗期内复混肥处理的氮素累积淋出量始终低于普通化肥处理,但相对差异逐渐减小,由开始的54.31%减小到淋洗结束时的12.24%.表明采用以颗粒尿素为核心、以粉状磷钾肥及矿物吸附材料为包裹物生产工艺生产的复混肥料,具有明显的氮素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3.
氮肥基施深度对夏玉米产量、 氮素利用及氮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华北平原区底施氮肥深度对夏玉米产量、 氮素吸收量、 氮肥利用率以及氮素在土壤中残留的影响,以期为夏玉米的氮肥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区试验和15N示踪试验的方法。小区试验设对照(CK),常规垄侧施氮(T-side),垄内8 cm深(T-8)、 16 cm深(T-16)、 24 cm深(T-24)施氮和垄内3层施氮(T-all)6个处理,养分施用量为N 18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50 kg/hm2。示踪试验采用原位原状土柱法,设3个处理: 15N尿素施在8 cm深,另两层16 cm、 24 cm施用普通尿素(N8); 15N尿素施在16 cm深,另两层8 cm、 24 cm施用普通尿素(N16); 15N尿素施在24 cm深,另两层8 cm、 16 cm施用普通尿素(N24); 养分用量与小区试验相同。【结果】大田试验结果表明,T-all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比T-24提高了8.45%,达显著水平; T-all、 T-8、 T-16处理的夏玉米产量均高于T-side,分别比T-side提高了6.65%、 3.29%和5.43%,所有施肥处理中以T-24的玉米产量最低。玉米各生育期的氮素吸收量也以T-24处理最低; 与T-side处理相比,T-all处理的玉米氮吸收量在吐丝以前偏低,收获时稍高。夏玉米带状施肥主要影响垄内(施肥部位)土壤碱解氮含量,对垄间(非施肥带)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不大; 与T-16、 T-24深层施氮相比,T-side、 T-8浅层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垄内表层土壤的碱解氮含量。示踪试验结果表明,施于8 cm、 16 cm、 24 cm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37.24%、 31.33%、 18.75%。玉米收获后0100 cm土层N24处理的氮素残留量显著高于N8和N16处理,并且N24处理的氮素残留主要分布在4080 cm土层。【结论】本区域夏玉米底施尿素的适宜深度为816 cm。  相似文献   
24.
贾树龙 《种子科技》2019,(2):83-83,86
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得到了使用和推广,该种育苗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即能够快速和有效地培养苗木,其不仅能够减少对根系的影响,同时可缩短育苗期。另外,其还有能够避免季节变化的影响以及操作比较简单等优点。主要阐述了容器育苗技术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褐土、潮土中固定态铵含量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省主要土壤中固定态铵的含量和理化性状的分析表明 :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中固定态铵的基础含量为 1 2 4 6~ 2 4 0 8mg/kg ,占土壤全氮含量的 1 3 5 3%~ 2 9 5 8% ,占土壤无机氮含量的 76 5 8%~ 91 66% ;有机氮仅占土壤全氮的 66 65 %~ 83 40 % ;固定态铵与土壤质地、有机质、全氮、铵态氮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灌溉定额对小麦产量、追肥肥效及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壤质潮土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15)N尿素微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小麦产量、追肥肥效、利用率及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追肥情况下,大水漫灌比适量水灌溉增产作用并不显著。追施尿素后进行大水漫灌,产量反而比适量水灌溉处理有所降低,大水漫灌明显地降低了追肥肥效。每次亩浇水70m~3,追肥利用率最高,损失率最低。浇水40m~3和100m~3处理,追肥利用率分别比浇水70m~3处理降低4.74%和0.64%,损失率分别增加4.63%和5.54%。  相似文献   
27.
土壤元素含量对小麦品质有一定影响。利用2005~2006年河北省农业地质调查成果,深入分析了河北平原土壤元素含量与小麦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元素含量对小麦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Mg和Ca含量与小麦多个品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中Mg和Ca含量高不利于小麦品质的提高;土壤中Se含量高有助于提高小麦品质。根据相关标准将小麦品质指标划分为3个级别,根据土壤元素含量与小麦品质指标的相关方程得到土壤元素含量临界值,并建立强筋优质小麦土壤元素含量比配模型。依据该比配模型,将河北平原区划分为强筋优质麦种植的优势区、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最终形成河北平原强筋优质小麦优化布局图。本研究结果对指导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布局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明华北平原区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和土柱试验方法。大田试验设不施肥(CK)、常规垄侧施磷(T-side)、8 cm土层施磷(T-8)、16 cm土层施磷(T-16)、24 cm土层施磷(T-24)以及3层(8、16、24 cm土层)均匀施磷(T-all)处理,研究其对夏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的影响。土柱试验,研究8 cm施磷(P 8)、16 cm施磷(P 16)、24 cm施磷(P 24)以及3层均匀施磷(P-all)对夏玉米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磷肥不同施用深度显著影响夏玉米产量,玉米籽粒产量依次为T-24处理>T-all处理>T-16处理> T-side处理>T-8处理>CK,T-24处理玉米产量较T-side处理提高了10%,差异显著。玉米地上部磷素累积量在八叶期、吐丝期、收获期分别以T-side处理、T-8处理、T-all处理最高。随着磷肥施用深度的增加,玉米收获期氮素吸收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土柱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根系长度以P 24处理最高,与CK、P-all和P 8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68%、18%、1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玉米根系在磷肥施用点处集中生长,磷肥深施有利于玉米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结论】磷肥深施能够诱导根系向深层生长,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本试验条件下以磷肥集中施在24 cm土层最好。  相似文献   
29.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养分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免耕覆盖与常规耕作相比显著降低了小麦秸秆和籽粒产量。氮、磷利用率分别降低了8.19和0.64个百分点,钾素利用率提高了3.05个百分点。氮磷钾平衡施用,两种耕作方式下的小麦养分利用率均能提高。免耕覆盖处理小麦秸秆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常规耕作处理,钾素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0.
免耕玉米田土壤速效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微区模拟方法,研究了免耕条件下,玉米田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玉米田免耕降低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三种养分含量。其中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最大,降低达显著水平;速效磷含量次之;对速效钾含量影响最小。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免耕处理比翻耕处理低15.3%~51.2%。20~4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免耕处理比翻耕处理低40.9%~4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