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基于华北地区149株栓皮栎解析木的数据,先建立了3个表现良好的独立模型,包括带皮胸径--去皮根径线性模型、带皮胸径--树高幂函数模型和基于自然对数转换变量的带皮胸径、树高--去皮材积线性模型。之后基于这3个独立模型,运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建立了1个相容性根径--胸径--树高--材积模型系统,并由此得到基于根径、胸径和胸径树高的相容材积式(表)。相容性模型系统中,各模型的6项统计指标、模型残差图、Shapiro Wilk检验及独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均无异方差现象,模型残差服从正态分布,且各模型在拟合阶段和检验阶段的残差范围都较因变量的范围窄。上述材积式(表)的精度在96.9%以上,可用于华北地区栓皮栎林木材积的估测,且为华北地区栓皮栎林区解决和处理盗伐、滥伐案件提供依据。带皮胸径-树高模型作为森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可被用来在已知胸径的情况下推算平均树高,进而推算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等因子,对森林调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及数表仅适用于胸径范围在5~21 cm之间的华北地区栓皮栎树木的估测。   相似文献   
42.
选择北京市北五环路和京藏高速路上的5个地段对PM2.5浓度、温度、湿度、风速风向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对各地段的PM2.5浓度变化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有林带和无林带地段上的观测点的PM2.5浓度变化趋势不同,无林带地段各观测点的PM2.5浓度一般随距道路距离增加变小,有林带地段各观测点上PM2.5浓度则有升有降;2)林带内各观测点的PM2.5浓度和道路侧的PM2.5浓度显著相关,和林内的温、湿度显著相关,但和林内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3)林带的宽度对林带内各观测点的PM2.5浓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白皮松作为我国濒危的乡土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园林观赏价值,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白皮松种质资源,本研究基于EST-SSR标记对北京地区3个不同种源地的白皮松群体遗传多样性开展评价。  方法  以白皮松转录组数据为依据,对其微卫星位点进行筛选并设计合成了96对引物,并对北京温泉苗圃栽培收集的3个不同种源地(北京、山东、山西)的白皮松群体,共60个植株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对其群体内与群体间的遗传结构进行评价。  结果  96对引物中共筛选获得了5对多态性引物,其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性信息含量和等位基因位点个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203 ~ 0.433、0.211 ~ 0.530、0.187 ~ 0.484和2 ~ 5。3个白皮松样本群体中等位基因数量、有效等位基因数量、香农信息指数、观察杂合度和固定指数变化范围为2.400 ~ 3.000、1.516 ~ 1.761、0.484 ~ 0.606、0.295 ~ 0.362和?0.075 ~ 0.081,平均值分别为2.677、1.632、0.560、0.333和?0.007。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变化范围分别为0.021 6 ~ 0.115 3和1.399 6 ~ 11.340 0,平均值分别为0.090 2和2.521 2。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群体间差异较小,仅占据11%。  结论  本研究共获得了5对多态性的白皮松EST-SSR引物,可用于后续白皮松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北京温泉苗圃栽培收集的3个不同种源地的白皮松群体分析结果表明,当地现有收集的白皮松种源群体遗传相似度较高,在未来种质资源保存和苗木繁育工作中应考虑增加其他种源地的白皮松群体。   相似文献   
44.
肉桂 (CinnamomumcassiaPresel)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树种之一 ,西江桂皮和桂油是国际驰名的香料以及医药原料 .为确切地预估肉桂收获量 ,该文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西江林场 6年生肉桂树木的实测数据建立了肉桂树皮、枝叶和树干的收获模型 ,分别是 :W皮 =6 0 0 774× 10 - 3 (HD0 ) 1 4 0 759;W枝叶 =0 0 5 6 0 44 6 8(HD0 ) 1 3 64 1 1 ;W树干 =0 0 1082 73(HD0 ) 1 79864 .同时模型显示肉桂的收获量与地径、树高密切相关 .经实际检验 ,收获模型估测精度较高 ,达 94%以上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  相似文献   
45.
基于Voronoi图的侧柏游憩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究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结构调控途径,采用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及开敞度4个指数,基于Voronoi图空间结构单元分析了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侧柏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31,林木总体上呈均匀分布格局;2)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27,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且空间配置较为简单;3)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大小比数分别为0.512和0.497,林木胸径及树高分化均不太明显,说明林分处于中等竞争状态;4)林分平均开敞度为0.320,林内空间较为开阔,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基本合理,建议通过少量间伐或补植乡土阔叶树种等措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进一步提升该地区侧柏林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和川滇无患子S.delavayi进行嫩枝扦插育苗,旨在研究适于不同种无患子的扦插繁殖技术.[方法]于2017年6月1日清晨分别采集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的无患子家系种质资源圃3年生福建无患子1号优树及四川川滇无患子6号优树的嫩枝,分别经清水和质量浓度200 mg/L的...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树木叶片大气颗粒物滞纳量在冠层内的空间变异性,以城市道路边银杏单木为例,对单木冠层的不同高度、不同方向及不同位置共48个位点进行采样、测定分析其单位面积叶片细颗粒物( PM2.5)、可吸入颗粒物( 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滞纳量。结果显示:在0-2级风且大气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以内的天气下,单位面积叶片PM2.5、 PM10和TSP滞纳量在冠层内的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单位面积叶片PM2.5和PM10滞纳量分布状况较为相似,低处叶片PM2.5、PM10滞纳量更大,高处叶片TSP滞纳量更大;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高度对单位面积叶片PM2.5滞纳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余各因子及交互作用对树冠单位面积叶片PM2.5、 PM10和TSP滞纳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针对不同研究目的,对树木冠层大气颗粒物滞纳量研究的采样方法提出建议,为城市植被对大气颗粒物吸滞作用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土壤对氮、磷吸附/解吸附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土壤对氮、磷的吸附/解吸附特性对合理施肥、防止环境污染等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目前常用的描述土壤氮、磷吸附/解吸附特性方程(Langmuir方程、Temkin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对土壤氮、磷吸附/解吸附机制、影响因素(粘粒含量、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以及矿物组成等)、动力学方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还提出应加强对根际土氮、磷吸附/解吸附特性研究、应长期定位研究氮、磷吸附/解吸附特性、应加强林地及苗圃土壤氮、磷吸附/解吸附特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9.
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在林业上应用的历史和现状, 阐述了高效集水、有效保墒方面的技术, 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提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0.
以优良无性系172柳(Salix×jiangsuensis CL‘J-172’)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土石山地条件下研究了1 a生能源林的合理栽植密度。结果表明,172柳以密度200 000株/hm2(即株行距10 cm×20 cm,两行带距80 cm)林分的生物产量最高,达到了14.1 t/(hm2.a),比其他密度提高了12%~570%。建立了1 a生172柳植株生长指标(地径和株高)与单枝生物量的模型。初步研究了172柳能源林实现高产的合理密度,为适宜该立地条件的能源林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以促进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