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51.
应用Weibull函数来拟合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树冠率的分布,研究发现林分平均树冠率与相对林分密度指数之间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并随林分相对密度指数增加而降低;Weibull函数参数b与油松、侧柏人工林林分平均树冠率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参数c与侧柏林分平均树冠率呈二次方关系,在油松林分中则为一常数值;通过对未参加建模的油松、侧柏样地进行动态预测,发现Weibull函数对林分树冠率分布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预测油松和侧柏人工林树冠率的动态分布。  相似文献   
52.
河北平山片麻岩山区微地形植物群落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地形是导致植物群落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地形因子,探讨不同微地形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对于困难立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省平山县片麻岩山区内的微地形及原状坡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坡顶、塌陷、巨石背阴、缓台、陡坎、谷坡和U形沟7种微地形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原状坡的差异,为片麻岩山区植被的恢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地形与原状坡在植物群落数量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微地形植被平均高、盖度和生物量多优于原状坡(33.64 cm、59.61%、291.79 g/m2),其中以U形沟(49.12 cm、78.02%、574.84 g/m2)、塌陷(50.94 cm、74.81%、570.50 g/m2)最为显著,陡坎(30.65 cm、62.49%、89.13 g/m2)和坡顶(28.73 cm、52.67%、78.36 g/m2)较差。植物群落多样性方面,在各个微地形及原状坡中,谷坡与原状坡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相似,物种较少,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布较均匀;缓台和U形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优,且这两种微地形物种丰富且分布均匀;塌陷、巨石背阴、坡顶属于单优势种群落,物种种类少且分布不均匀,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陡坎虽然物种丰富,但是多样性指数较低,而且大都是伴生种或偶见种,且分布最不均匀。因此从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多样性的角度看,U形沟、塌陷、缓台是最有利于植被生长的微地形,是片麻岩山区进行植被恢复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3.
以北京山区25块油松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40年生油松人工林在不同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建立了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单木材积之间的回归方程,相关指数都在0.9以上;以样地平均优势木的解析材料确定40年生优势木树高,按单项立地因子实际分布区间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单木材积逐渐减小;北京山区40年生油松人工林密度应控制在1 500株/hm2以下;明确了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初步确定了油松人工林适宜的立地条件为:低山、阴坡、有效土层厚度(A+B层)45cm以上。  相似文献   
54.
地下滴灌条件下杨树速生丰产林生产力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该文研究了北京沿河沙地Ⅰ-214杨树人工林地下滴灌和常规灌溉的林地生产力及效益.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地下滴灌能大大增加树木的生长量,提高林地生产力.2000年(栽植第4年),地下滴灌区树木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21.18 cm、14.23 m 和0.181 5 m3,比常规灌溉增加了54.5%、36.9%和247.6%;林地生产力达到22.78~25.81 m3/(hm2·a),比常规灌溉增加了3.9~4.6倍.地下滴灌应用于杨树速生丰产林培育经济效益优势显著.如不需租地且不需贷款情况下,地下滴灌条件下林地每年每公顷可盈利5 355元以上,资金生产率达到3.99,成本赢利率为2.67,是常规灌溉林地的3.43、1.70和2.32倍.在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林地还能产生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这部分效益如果货币化则更为可观.地下滴灌和常规灌溉林地的水、肥和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极大的差异,1999年地下滴灌生产1 m3木材所消耗的资源分别为32.4 t/m3、13.5 kg/m3和2.8kW\5h/m3,常规灌溉区是其6.1、5.8和6.2倍.建议在干旱半干旱和季节性干旱地区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时应结合当地经济条件推广地下滴灌技术,这不仅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将大幅度提高林地生产力,带动林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5.
水肥耦合对杨树根区水、氮运移及吸收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速生丰产林提质增产迫在眉睫,急需探求合理高效的水肥集约经营策略。文中对灌溉施肥条件下植物根区水和氮(N)运移分布、吸收根形态与分布,以及水和N吸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论如下:1)水、N分布与施肥灌水量、土壤质地、降水、地下水位等条件有关。主要研究方法有室内、大田试验以及数值模拟法。由不同时刻水、N运移分布情况发现,改善水肥耦合措施,可降低N淋失对地下水的污染,同时提高植物的水、N利用效率。2)杨树吸收根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呈“倒金字塔”型分布,随远离树干方向,分布趋于浅层化,垂直根呈“S”形,整体表现为“二态性”;从根系分布规律发现,少量多次随水施肥有利于吸收根及林分生长。3)杨树品种、生育阶段、施肥水平以及土壤条件等不同,其水、N吸收情况及后期分配均存在差异。但恰当的水肥比例和灌施频率均有利于水、N吸收。以往研究只关注根区水和N运移、根系分布、吸收利用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而对各环节间动态联系以及整体调控机制知之甚少。因此,应设置不同水、N耦合方式,对各环节进行关联分析,明确调控机制,以期实现水、N效率最大化,有效提升林木产量。  相似文献   
56.
研究不同林型、不同灌溉条件时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蒸腾耗水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毛白杨蒸腾耗水特征的影响,为毛白杨人工林水分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在山东高唐县国有林场,以4年生毛白杨-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混交林、毛白杨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雨养(不进行人工灌溉)、充分灌溉(当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势达到-20 Pa时灌溉)两种灌溉条件。利用热扩散液流探针、自动气象站监测2021年6月—11月的树干液流和气象数据。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不同灌溉条件时,毛白杨树干液流速率变化趋势相似,呈现单峰型,峰值为3.14×10-3~5.69×10-3cm·s-1。4—6月树干液流启动时间在雨养、充分灌溉条件时,均为05:50~09:40,灌溉对树干液流启动时间没有影响。灌溉条件使液流峰值增高0.40×10-3~1.87×10-3cm·s-1,使达到峰值时间提前15~30 min;(2)纯林、混交林内灌溉条件的液流较...  相似文献   
57.
盐土改良中砂柱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合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砂柱在盐土改良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土柱模拟试验中,设置砂柱的土柱3次淋水水分平均下渗速率达到0.132 mm/min,是未设置砂柱的1.73倍;含盐量由3.78%降低至0.51%,淋盐效率是未设置砂柱的1.45倍;其淋水后pH值较未设置砂柱的降低了0.12,田间试验区淋水后表现出和土柱试验相似的规律。同时,随着砂柱密度的增加,土壤脱盐率、脱盐均匀度提高,抑制pH值升高效果增加,砂柱间距0.67 m的田间试验区土壤脱盐率达到83.9%,垂直方向均匀度差值为3.9%,而未设置砂柱的脱盐率仅为53.2%,均匀度差值达到33.1%,前者pH值相对后者降低了0.59。在一定范围内,盐土含盐量、pH值及水分下渗速率显著线性相关,随着淋水速率加快、pH值升高,盐土含盐量降低。综合考虑各方面效果砂柱处理以间距0.67 m为最佳。  相似文献   
58.
北京地区油松人工林树冠竞争因子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广泛分布于北京地区,且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16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近熟林、成熟林样地数据(林龄为31~53 a),研究并确定了其树冠竞争因子。结果表明:近熟林阶段油松人工林生长渐趋稳定,成熟期有分化趋势;冠幅指标比胸径、树高指标对环境和竞争的响应更为敏感,是研究油松人工林生长的重要指标;建立了油松优势木胸径—冠幅线性模型和二次方模型,模型相关指数R2分别为0.662 0和0.660 8;确定线性模型为研究树冠竞争因子的模型,模型通过了t检验,残差呈正态分布;确定油松人工近、成熟林树冠竞争因子上限值为300,该值随树龄的增长趋于稳定;使用树冠竞争因子分析了116块林分的郁闭情况,结果显示15%的样地已经郁闭,郁闭时密度约为580株/hm2,剩余85%的林分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抚育。  相似文献   
59.
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困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设置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工程硕士学位与以往的工学硕士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我校现可在机械工程和林业工程两个领域培养工程硕士,以培养我国森林工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  相似文献   
60.
沙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测定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沙地土壤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及一些水分常数,研究分析了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以及有机质影响沙地土壤水分运动的机理。结果表明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几个水分常数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土壤水吸力相同时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含水量也越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和<0.01mm物理性粘粒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沙地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水分动力学参数最重要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