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Ph.rubromarinataMcCI.inLingn.Uni.Sci.Bull.9:44,1940.H.Fung20545(TypeinUSA,notseen);H.Fung20894(Paratype,SYS)Ph.auritaJ.L.LuinJourn.HonanAgr.Coll.2:71,fig.1(1981);AComp.Chi-neseBamb.:112,1994;TheBamboosoftheWorld,GenusPhylostachys,3rded:23,1996;Fl.ReipPop.Sin.9(1):301,P1.83(1-4),1996.Henan(河南),Zhengzhou(郑州),J.L.Lu(卢炯林)78101号(Type,HEAC)采自河南农学院竹类标本园,载植号(14),系1972年由广西柳州引入,勿n.no…  相似文献   
152.
用RAPD分子标记探讨倭竹施的属间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倭竹族(Shibataeeae Nakai emend keng f. )中 8属,即倭竹属Shibataea、刚竹属Phyllostachys、业平竹属Semiarundinaria ,短穗竹属Brachys-tachyum ,大节竹属Indosasa ,唐竹属Sinobambusa ,方竹属Chimonobambusa ,筇竹属Qiongzhuea 中的16种进行了分析.选用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扩增结果,计算属间遗传相似系统,建立UPGMA聚类图.分析结果表明①大节竹属和唐竹属,方竹属和筇竹属关系密切,这一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一致;②业平竹属和短穗竹属关系较密切;③在倭竹族内基于形态研究结果建立刚竹亚族Phyllostachydinae Keng f.和倭竹亚族Shibataeinae或唐竹亚族Sinobambusinae Z. P. Wang和倭竹亚族Shibataeinae Soderstrom & Ellis的观点没有得到RAPD分析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3.
中国青篱竹属的整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竹子分类存在许多问题,经作者研究在散生竹中最大的问题反映在青篱竹属分类的混乱上。本文详细地阐述了青篱竹属与相关属的关系,并系统地整理了国产青篱竹属竹种。  相似文献   
154.
块茎的干物质浓度[DM]是加工作物的一个重要的品质性状。在作物发育期间,作物的干物质浓度呈连续上升趋势。但其增长模式依作物种类和年份的不同变化很大。收获时终值受品种、栽培方式以及环境条件等诸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155.
<正>新春40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新疆金天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以超高产品种新春6号为母本、引进美国优良春小麦种质UC1041为父本杂交,当代杂交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多代单株、单穗选择,南繁加代,于2005年育成的新品系。于2013年10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新春40号属春性,两年区域试验汇总,生育期95d,比早熟对照新春6号晚熟1d。芽鞘绿  相似文献   
156.
为探讨高温驯化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Hsp9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通过RT-PCR与RACE技术克隆了热激蛋白Hsp90基因的全长,命名为Rp Hsp90,采用生物信息方法分析了其序列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Rp Hsp90在禾谷缢管蚜不同发育阶段和驯化后热激处理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禾谷缢管蚜Rp Hsp90的c DNA全长为2 644 bp,编码72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83.2 k D。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Hsp90蛋白家族的5个签名序列及C末端细胞质特征序列EEVD。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Rp Hsp90与其它昆虫Hsp90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Rp Hsp90均有表达,并且4龄若蚜期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龄期;27℃热驯化后禾谷缢管蚜Rp Hsp90表达量和常温24℃处理试虫无显著差异;热激处理显著诱导Rp Hsp90的表达,39℃热激处理Rp Hsp90表达量显著高于40℃热激处理;热驯化种群经热激处理后表达量显著高于常温热激处理。表明Rp Hsp90在禾谷缢管蚜不同龄期差异表达,且在该虫对热胁迫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7.
[目的]研究小菜蛾性信息结合蛋白(PxylPBP2)与顺-9-十四碳烯酸酯(Z9-14:Ac)结合的分子动力学模式、结合内驱力及关键作用氨基酸,阐明二者识别的分子机制,为小菜蛾性诱剂的研发和小菜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YASARA对PxylPBP2进行同源建模,运用AutoDock 4.2进行PxylPBP2与Z9-14:Ac的空间结构对接,运用YASARA平台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运用MMPBSA.py模块计算PxylPBP2-Z9-14:Ac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以Amber 12软件包描述结合关键氨基酸,分析PxylPBP2与Z9-14:Ac的结合模式及相互作用力.[结果]同源建模构建了合理的PxylPBP2空间模型,分子对接结果表明Z9-14:Ac结合于PxylPBP2结合腔的内部,受体配体间无氢键,1.4 ns时对接复合物收敛平衡;PxylPBP2-Z9-14:Ac结合自由能为-9.76 kcal/mol;Phe22和Ile104的贡献能量和占总结合自由能的43%.[结论]范德瓦斯力和非极性溶剂力是PxylPBP2与Z9-14:Ac形成稳定复合物的主要内驱力,能量贡献最大的两个关键氨基酸(Phe22和Ile104)位于侧链上.  相似文献   
158.
【目的】通过对施肥量及灌水量调控,研究水肥最优组合,为地区冬小麦高产栽培、节水节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试验采用两因素四水平的裂区试验设计,以新冬36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0 kg/hm2(N0)、375 kg/hm2(N1)、450 kg/hm2(N2)、525 kg/hm2(N3)四个施肥量(纯量);四个灌水梯度为3 450 m3/hm2(W1)、4 200 m3/hm2(W2)、4 950 m3/hm2(W3)、5 700 m3/hm2(W4)。分析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等性状,研究水肥因子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至灌浆期呈快-慢的增长规律,Logistic方程对其进行拟合表明,各处理从拔节后6~10 d干物质开始快速积累,41~49 d后转为缓慢积累。N2W2进入快速积累时间最早,最大积累速率较高。叶面积指数(LAI)在孕穗期达到最大,后期逐渐减小,N2、N3处理在拔节至孕穗期快速增加,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穗粒数与水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最终产量表现为N2>N3>N1>N0,最高产量为N2W3处理的9 848.13 kg/hm2,与N2W2处理无显著差异。水肥交互作用对穗数及产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穗粒数有显著影响(P<0.05),与千粒重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施肥量450 kg/hm2、灌水量为4 200 m3/hm2,即N2W2处理为兼顾高产节水、省肥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59.
为研究谷氨酸转运蛋白GltS编码基因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方法构建APEC CE129(WT)株gltS基因缺失株CE129ΔgltS(KO)和基因回补株CE129ΔgltS/gltS (RS),并均经PCR及测序鉴定,结果显示,gltS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均正确构建。通过连续10 h测定各菌株OD600nm值绘制WT、KO、RS菌株的生长曲线,利用梅里埃自动生化鉴定系统测定3株菌的生化特性;利用K-B纸片法检测3株菌对8类16种药物的敏感性;利用半固体培养基检测3株菌的运动能力。结果显示,3株菌的生长特性、生化特性、药敏特性和运动能力均无明显差异。利用细菌平板计数法计算检测WT与KO菌株的体外竞争指数(CI),分析KO菌株是否致弱。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3株菌的生物被膜(BF)的形成能力,并利用刚果红琼脂板及含荧光增白剂的琼脂板分别检测菌株BF中curli菌毛及纤维素的形成情况。结果显示,WT与KO菌株的体外CI为0.32,表明KO菌株轻度致弱。BF形成能力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WT、RS菌株,KO菌株BF的形成能力极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