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林业   80篇
基础科学   9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嫩江中下游流域生产上应用的6个主要灌木品种进行了盆栽模拟试验,采用L 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其主要光合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了观测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灌木品种中,紫丁香、小叶锦鸡儿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蒸腾速率较低,为相对节水、抗旱品种;大果沙棘与宁夏枸杞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低,蒸腾速率较高,为相对耗水较大品种。测定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灌木在生产中的适应性及现实生理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42.
本文通过对音河模式区的林农牧生态系统能量流分析,从能量流角度来分析农林牧结构,指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43.
朱浩  王力刚  赵岭 《防护林科技》2016,(4):17-19,29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西部农防林以松改杨不同更新方式的成效,采用带外更新、皆伐更新、带内更新开展了以红皮云杉更新成过熟小黑杨林带的试验。结果表明:红皮云杉成活率与保存率以带外更新最高,分别为98.5%、94.2%,皆伐更新次之,分别为93.6%、89.1%,带内更新最低,分别为55.3%、47.4%,前两者与后者差异极显著(0.01水平);各更新方式栽植初期3年高生长差异不显著,胸径与冠幅生长差异显著(0.05水平),高径及冠幅生长仍以带外更新最高,径及冠幅生长皆伐更新次之,带内更新高生长次之;带内更新不同处理红皮云杉成活率、保存率及高径、冠幅生长差异不显著(0.05水平)。黑龙江省西部农田防护林以松改杨更新方式以带外更新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4.
安睿  邵伟庚  赵岭 《防护林科技》2012,(2):91-92,105
黑龙江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结束以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湿地信息涵盖的深度和广度已十分庞杂。文章采用GIS的管理模式,利用GIS组件技术,采用在Visual Studio.NET环境下流行的C#开发语言建立应用系统,实现对湿地资源调查数据进行合理的GIS化集中管理,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套可行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5.
扎龙湿地是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降低风速等生态效应。文章探讨了扎龙湿地植被类型、湿地火烧的产生及扎龙湿地芦苇对火烧产生的生态响应。调查和资料表明:在干旱缺水的湿地地表火烧对季节性积水或常年不积水地段芦苇影响严重,芦苇退化明显。火烧促使湿地植被演替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6.
氢分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抗氧化的能力,并对缺血再灌注、炎症、代谢综合征、药物或化学品对正常细胞损伤等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该研究对近几年来氢分子医学进展相关的文献及研究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7.
通过 5年的攻关研究 ,建立了音河和兴久 2个模式区 ,提出了复合农林业持续稳定高效经营技术 ,复合农林业综合配套技术、水土保持林配置技术和护堤护岸林营造技术 ,并利用GIS对甘南县复合农林业系统进行了分类和分区。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杨树低价林改造后林地内林木的生育调查和各项效益分析,证明“以松改杨”、林粮间种、集约经营这种改造方式兼顾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节约了造林成本,培育了林业自身的后备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低价林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49.
本系统利用单片机串行通信技术,结合农机使用的特点,将用传感器测量的数据,记录在MCS-8051单片机上,然后利用串行口及VB6.0实现的单片机和PC机之间的串行通信传输到PC机上并绘制曲线、进行数据分析,以直观掌握土壤状况及机组的耕作情况。  相似文献   
50.
为了充分利用麦收后水、热、土地资源,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探索用作青贮或干草的复种大麦适宜密度,于2004年7月10日至9月23日的82天里,进行了播种量为200kg/hm2、300kg/hm2、350kg/hm2、400kg/hm2的4个处理。结果播种量以300kg/hm2产草量较高,其经济效益比200kg/hm2多增收160.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