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8篇
  8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对氮钾配合对强筋小麦济南17的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钾配合对强筋小麦济南17的产量有较大影响,中氮中钾配合(N210kg/hm2和K2O90kg/hm2)和高氮高钾配合(N300kg/hm2和K2O180kg/hm2)两处理的产量分别为6783 7kg/hm2和6950 3kg/hm2,极显著高于其它氮钾配合处理,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氮水平之间品质性状有明显差异,随着施氮量增加,品质性状有改善的趋势,N用量为120kg/hm2、210kg/hm2和300kg/hm2的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2 0%、32 8%和33 8%,沉降值分别为41 9mL、43 8mL和49 2mL,稳定时间分别为19 7min、22 5min和24 6min;不同钾水平的湿面筋含量基本无差异,而中钾水平的沉降值显著高于高钾水平,稳定时间极显著高于高钾水平。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氮(N)和钾(K2O)用量分别为219 7kg/hm2和96 7kg/hm2。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新化合物7-异丙基-1-甲氧甲基-4-甲基Yu(1)的合成方法及其物理化学性质。通过7-异丙基-4-甲基-1-Yu甲醇(2)与甲醇之间的简单醚化反应即可能制得化合物1,比学会醚化的反应条件温和而简单易行,仅用乙醚溶剂、无机酸催化剂和0-5℃的反应温度,在数分钟内即可完成反应。反应还生成二聚体化合物(5)及其它少量多聚体副产物。经过^1H NMR,FTIR,UV-vis,HR-MS等波谱分析证实了新化合物1和5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8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秸秆产出大省.目前,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以还田为主,燃料化、饲料化为辅.但由于当地平均气温低、还田技术粗糙等因素导致水稻秸秆处理难、利用率不高.本文总结了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几种方式,综述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对水稻秸秆还田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4.
85.
Wx蛋白组成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籽粒淀粉积累和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进行比较,初步明确不同Wx蛋白组成小麦品种淀粉理化特性差异的酶学基础。【方法】以6类Wx蛋白组成的14个小麦品种为试材,测定其籽粒灌浆过程中直、支链淀粉积累动态和4种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变化,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Wx蛋白数目和类型对4种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和直、支链淀粉合成有明显影响。随着Wx蛋白数目的增多,4种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呈现升高的趋势,尤其是淀粉粒束缚淀粉合成酶(GBSS),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也相应升高。Wx-B1缺失蛋白对GBSS活性影响最大,直链淀粉合成能力下降最明显,其次是缺失Wx-D1蛋白,Wx-A1蛋白缺失作用最小。籽粒灌浆过程中,4种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高度相关,并与直、支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说明直、支链淀粉的合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步进行的。【结论】Wx基因是影响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重要决定因素,Wx基因可以通过自身数目和组成的变化,控制GBSS的活性,并对其它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直、支链淀粉的合成,形成不同的淀粉理化特性和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86.
以铁次卟啉二甲酯(Fe Cl DPDME)为模型催化剂,在无任何外加溶剂及助剂的条件下,催化氧气氧化α-蒎烯,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质量分数以及氧气流速等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对Fe卟啉催化烃类分子氧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氧化主要发生在α-蒎烯双键和烯丙位碳氢键,当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 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50 mg/kg、氧气流速为60 m L/min时,α-蒎烯转化率及主要氧化产物的选择性更高,分别达到17.9%和86.7%。  相似文献   
87.
生产精油和抗氧化剂用迷迭香干叶标准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行业要求,研究和制定了林业行业标准——生产精油和抗氧化剂用迷迭香干叶。该标准主要规定了迷迭香干叶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取样、检验方法、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等,技术要求中包含外观、气味和风味、迷迭香茎秆含量、迷迭香棕色叶含量、外来物含量、水分含量、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挥发油含量、醇溶抽提物等技术指标,该标准适用于各种干燥方法得到的迷迭香干叶,可作为迷迭香精油和抗氧化剂生产用原料质量评价及贸易的依据。根据采样测试和结果分析,建议将迷迭香干叶设为3个等级,即优级品、一级品和二级品,并规定了3个等级迷迭香干叶技术参数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88.
【目的】小麦秆锈病是具潜在毁灭性的小麦病害之一,秆锈菌小种Ug99严重威胁全球小麦生产。本研究通过对165份小麦-近缘植物染色体系进行抗秆锈病鉴定,筛选小麦秆锈病新抗源并建立抗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以发掘小麦秆锈病新抗源,培育抗病品种,有效防御Ug99导致的秆锈病。【方法】将供试的165份小麦-近缘植物染色体系、3份六倍体小麦及感病对照小密穗分别播种于直径10 cm的瓦盆中,生长到一叶一心时,用中国小麦秆锈菌流行小种34MKGQM和21C3CTHSM进行接种,当感病品种小密穗充分发病时,按照0-4级标准调查记载侵染型,对供试材料的抗秆锈病级别进行统计。同时,提取免疫、近免疫、高抗秆锈病附加系/代换系及其对应的整套染色体系、中国春等材料的基因组DNA,利用101对PLUG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进行电泳检测,筛选并建立抗秆锈基因所在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结果】在165份小麦-近缘植物染色体系中,中国春-卵穗山羊草7Mg#1附加系、中国春-卵穗山羊草7Mg#1(7A)和7Mg#1(7B)代换系、中国春-帝国黑麦1R附加系、中国春-中间偃麦草?Ai附加系(?表示外源染色体同源群未鉴定)、中国春-单芒山羊草6N附加系、中国春-易变山羊草6SvS端体附加系和中国春-智利大麦6Hch附加系9份材料对秆锈病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ALCD-尾状山羊草7C#1附加系、中国春-卵穗山羊草7Mg#1(7D)代换系、中国春-帝国黑麦6R附加系、中国春-高大山羊草6Sl#3附加系、中国春-高大山羊草6Sl#2(6B)代换系、中国春-希尔斯山羊草3S#1附加系和中国春-拟斯卑尔脱山羊草2Sg#3附加系7份材料对秆锈病表现为高抗;其余材料均表现为中感或高感。抗秆锈性基因定位信息比较分析发现,高大山羊草6Sl#2和6Sl#3、帝国黑麦6R、智利大麦6Hch、卵穗山羊草7Mg#1、尾状山羊草7C、中间偃麦草?Ai染色体上可能含有抗秆锈新基因。分子标记筛选、定位及特异性验证研究共获得8个新的多态性标记,其中5个(TNAC1715、TNAC1718、TNAC1737、TNAC1739和TNAC1753)和3个(TNAC1740、TNAC1751和TNAC1756)分别被定位在6R和6Sl染色体上。【结论】筛选得到8份可能含有抗秆锈新基因的材料,建立了抗秆锈基因所在染色体特异新标记8个。  相似文献   
89.
树脂酸烯丙酯UV光固化反应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树脂酸烯丙酯作为单体进行UV光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固化产物性能。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双键转化率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对固化膜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双键转化率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引发剂含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固化过程中,表干时间随引发剂用量、光照强度的增加及光照距离的减小而变短,即相对固化速率增加;在较佳条件UV光照距离4.5 cm、光照强度100%下,以8%米氏酮(商品名MK)为引发剂、光照时间250 s时乙烯基双键转化率为97.9%,以5%2羟-基-2-甲基苯丙酮(商品名Darocure 1173)为引发剂、光照时间300 s时乙烯基双键转化率达97.6%;固化膜具有很好的柔韧性、耐冲击强度及附着力,具有较好的硬度及耐酸、耐碱、耐盐、耐水性。  相似文献   
90.
鼠尾草酸提取和纯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综述了鼠尾草酸的各种提取方法,包括:传统溶剂提取法、匀浆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等,同时介绍了鼠尾草酸的各种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