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林业   44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51.
室内应用电冰箱将受害黄连木种子-14℃冷冻30、40、50、60 d后分批取出,同一批种子分别在15、18、21、24、27℃温度条件的人工气候箱里培养,寻找出适合黄连木种子小蜂成虫羽化的温度条件,在羽化高峰期观测成虫生物学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木种子小蜂无需低温刺激,通过人工加温措施,就可打破其休眠。室内应用人工气候箱24℃条件下培养,黄连木种子小蜂羽化率最高,约60 d后可得到成虫。黄连木种子小蜂成虫白天羽化交尾,高峰同步,出现在温度高、湿度低的中午。同一对黄连木种子小蜂成虫可多次交尾,整个交尾时长20~50 min。  相似文献   
52.
大叶女贞越冬后主干抽条干枯是阻碍京津冀地区育苗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该文对不同家系、栽培环境、苗龄、栽植密度对大叶女贞主干抽梢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家系间主干抽梢率差异显著,在调查的10个家系中,HQ-10、HQ-4、YD-9抗性较强,主干抽梢率反正弦转换值分别为29.45、30.94、33.42,显著低于其他家系。选择抗性强的优良家系对于在京津冀地区进行育苗尤为重要;通过在庭院、苗圃、郊外农田3种环境栽植比较,发现,庭院栽植抽梢率最低,为5.9%,苗圃64.5%,而郊外农田则几乎全部干枯而死。因此,选择背风向阳的栽培环境,可明显降低主干抽梢率;适宜的栽植密度可显著减轻主干抽条干枯。1调查发现,1a生苗密度以株距0.2~0.3m,行距0.4~0.5m比较适宜调查1~6a生苗木抽条情况发现,随着苗龄的增加,大叶女贞主干抽梢率逐渐降低,抽条危害主要在1~3a生苗。  相似文献   
53.
萱草新品种‘粉红记忆’是从人工授粉杂交实生苗中选育出的。株高51.4 cm,花葶长82.6 cm,粗壮,每葶平均着花16.4朵,外花被黄色,边缘带红晕,内花被橘红,边缘皱褶,中肋黄色,花喉部黄绿色,花径14.5 cm。花期6月中旬-8月中旬。花朵白天开放。单芽年平均分蘖4.0个。二倍体。花蕾黄绿色,每100 g鲜蕾含总糖8 308.0 mg,钾205.0 mg,钙28.4 mg,镁20.9 mg,磷33.7 mg,锌0.31 mg,维生素B1 217.0 mg,维生素B3 25.2 mg,维生素B6 47.8 mg。抗旱,抗寒,耐盐碱,抗病性强。观赏食用兼可,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54.
通过本项目组的调研,总结出在农业新形势下,我国肥料产品、技术和政策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肥料产品与农业需求不匹配;技术集成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肥料经营体制不利于科学产品和技术落地;技术服务供应能力和需求不匹配;管理政策制约。解决的思路:通过肥料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有机替代、精准施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法规,系统构建我国肥料领域创新体系。具体建议:构建以农业需求为导向的国家化肥产品新体系,促进农业高产、土壤培肥、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加强有机肥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化肥有机替代减量;加强施肥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肥料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加强国家绿色肥料体系建设;建议国家设立肥料重大科技专项,为上述建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55.
鸢尾属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鸢尾是园林绿化中重要的地被植物。从国内外鸢尾属植物的育种研究现状、常规杂交育种、体细胞杂交、倍性育种、辐射育种、转基因技术、分子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我国鸢尾属植物育种方向提出了展望及建议,旨在加快我国鸢尾属植物的育种研究步伐。  相似文献   
56.
分别从河北唐县赞皇大枣、辽宁凌源梨枣和河南濮阳扁核酸3个品种的枣疯病和来自山东、江西和北京的不同无性系的泡桐丛枝病树上采集丛枝枝条作为组织培养材料,获得的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组培苗皆表现典型的丛枝症状。其中感染植原体的赞皇大枣组培苗(Ft)和扁核酸组培苗(HPD)在未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和其它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1a以上仍能维持丛枝苗生长;而发病梨枣(LD)除产生丛枝外,还出现叶片黄化和植株矮化、枯梢等衰退症状。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可在不同无性系组培苗上通过各种培养基交替和单纯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并已在实验室内连续保藏达10a,其引致丛枝症状的能力无明显的改变。用枣树Ft染病材料作接穗,以健康冬枣(DJ)和抗病婆枣(W14)砧木进行组培苗间嫁接传病试验,可使部分DJ和W14发病;而嫁接未发病的砧木多数像健苗一样正常生长。用感染山东泡桐丛枝病植原体ZD株系丛枝组培苗为接穗,嫁接健康泡桐无性系组培苗致使无性系MB33、TY2T和C125发病。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确证了泡桐和枣树发病苗和嫁接发病组培苗体内存在植原体。用DAPI荧光显微镜技术比较组培苗韧皮部筛管中的植原体浓度,结果显示,Ft和嫁接发病冬枣(DJ-Ft)筛管中植原体浓度相对较高,但仍低于各泡桐无性系染病丛枝组培苗;HPD和LD浓度中等,而发病的W14砧木含有植原体的筛管数量较少、且浓度很低。在嫁接不成功或未发病的DJ和W14砧木组织及健康对照组织中皆检测不到植原体荧光。  相似文献   
57.
通过缩剪骨干枝、疏截结果枝组、选留新生枣头等修剪技术 ,复壮金丝小枣树势 ,恢复其产量 ,对金丝小枣的生产管理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花烛的低成本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大量对比试验,选择出以中龄叶片为外植体的最佳诱导培养基MS+6-BA1.0+KT0.5+2,4-D0.5、分化增殖培养基MS+6-BA1.0+NAA0.1+IBA0.1、生根培养基1/2MS+NAA0.1+IBA0.1。采用刻伤的方式使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了80%;并采用自然光照条件,用白砂糖代替蔗糖,在生根阶段试用了无糖培养及瓶外生根等简化的培养条件和程序,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快速、实用、经济的效果和目的。  相似文献   
59.
抗枣疯病婆枣组织培养外植体灭菌时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枣疯病婆枣进行组织培养 ,若在 6月中旬采集外植体 ,其茎段灭菌时间可以采用 70 %酒精 4 0S +0 .1 %升汞 1 0~ 1 2min ,或 70 %酒精 1 0S +0 .1 %升汞 1 2min ,成活率可达 4 3%~ 4 7%。用茎尖作外植体 ,其灭菌时间可以采用70 %酒精 1 0S +0 .1 %升汞 5min ,成活率达 33.33%。托叶及残留叶柄的真菌污染率很高 ,在前处理阶段把托叶及残留叶柄去掉 ,可有效降低污染率。  相似文献   
60.
为获得具有优良观赏性状的萱草新品种,以大花萱草‘黄油花’(H.‘Gleber’s Top Gream’)为母本,‘粉秀客’( H.‘Pink silk ruffle’)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一些发生性状分离的杂交后代,对后代株系中性状较稳定的4个株系综合利用形态学观察和核型分析进行了杂种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后代遗传了父母本的形态学特征;双亲及其4个杂交后代均为二倍体(2n=2x=22),后代核型特征多介于父母本之间,以2B型为主。从形态学、细胞学方面证明杂交后代整合了亲本的遗传物质和表型特征,确定为真杂种,为利用大花萱草选育新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