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林业   26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1.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3个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群落结构和退化生境常见物种矮火绒草在退化草地中优势度、繁殖分配、叶表型功能性状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土壤砾石含量、温度显著升高,土壤含水率、植物群落高度和密度显著降低(P0.05);矮火绒草生殖株高响应不明显(P0.05),营养株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生殖株的繁殖分配显著增加(P0.05);矮火绒草单叶质量、单叶面积、比叶面积在各退化草地群落中差异不明显(P0.05),叶厚度和叶体积显著降低(P0.05),叶组织密度和叶长宽比升高。在退化梯度上,矮火绒草叶组织密度、叶厚度等功能性状的响应敏感性强于比叶面积。通过权衡叶表型功能性状(增加叶组织密度、降低叶厚度等)对退化生境进行反馈可以保证资源获取,并且采取增加繁殖分配的生殖策略提高物种的竞争力和保证繁衍。  相似文献   
22.
低效林改造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低效林的大面积产生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介绍了低效林的概念, 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干扰等导致低效林形成的主要原因, 将低效林划分为低效防护林和低质低产林, 提出一系列低效林评判标准, 讨论了补植补播、调整改造、封育改造、效应带改造等主要的低效林改造方法, 最后指出低效林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3.
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科尔沁沙地3个阔叶树种复叶槭、紫叶矮樱和紫叶稠李的光合参数,研究各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结果表明:复叶槭、紫叶矮樱和紫叶稠李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最大峰值出现在8:00~10:00,分别为12.22、11.70和7.24μmol.m-2.s-1。通过比较3个树种的蒸腾速率,得出紫叶矮樱和紫叶稠李的蒸腾速率日均值较低,分别为5.10和4.95mmol.m-2.s-1,而复叶槭蒸腾速率日均值最高,为6.21mmol.m-2.s-1;对于水分利用效率而言,3个树种的日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紫叶矮樱(1.08μmol CO2mmol-1H2O)>复叶槭(0.78μmol CO2mmol-1H2O)>紫叶稠李(0.69μmol CO2mmol-1H2O),说明紫叶矮樱对干旱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最后,通过净光合速率与各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出,3个阔叶树种净光合速率与其胞间CO2浓度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r复叶槭=-0.954、r紫叶矮樱=-0.968和r紫叶稠李=-0.970,说明胞间CO2浓度是影响树种净光合速率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4.
银杏树作为成都常见的城市绿化美化树种,其叶片的衰老、脱落对城市景观、环境、交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明成都银杏树秋季落叶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合理发挥银杏树的综合效益,以四川大学校内丰富的银杏树资源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土壤pH、土壤表层温度对落叶的影响,通过对银杏树不同部位叶片图片的RGB值测定,分析了银杏树落叶时间及空间规律。结果表明:秋季银杏叶片正常的衰老、脱落与土壤的pH、土壤表层温度显著相关。在试验区土壤pH5.8~6.3时,随着土壤pH的增大,银杏树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其落叶率在逐渐增长,且pH5.8~6.1落叶率的增长速度比pH6.1~6.3增长速度快;试验期间,试验区土壤表层温度基本在17.0~20.5℃,随着土壤表层温度的升高,落叶率在不断增长;同时通过对不同区域银杏树叶片相片的RGB值分析发现:银杏树叶片在衰老、脱落过程中叶绿素逐渐降解,叶色逐渐变黄,且就同一棵银杏树来说叶片首先从下部开始衰老、脱落。不同部位叶片衰老、脱落受土壤表层温度、土壤pH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基本规律一致,即银杏树中部、下部叶片衰老程度随着土壤表层温度的增大而提速,随土壤pH的增大也在逐渐提速,而银杏树上部叶片的衰老、脱落与土壤表层温度、土壤pH相关性不显著。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城市银杏绿化区域,尤其是主要行道银杏树的落叶时间调节,优化城市银杏的绿化与景观效果,降低其对交通等方面的不利影响,提高城市银杏栽种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5.
邛海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昌邛海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淡水湖泊之一,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和栖息地,对西昌市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邛海湖滨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滩涂和原生湿地植被基本消失,外来物种入侵,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邛海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破坏。为了改善邛海湿地生态环境,提高邛海湿地生态功能,西昌市拟实施邛海湿地恢复工程项目。本文对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最后得出结论: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符合西昌及邛海的相关规划,建议项目尽快实施。  相似文献   
26.
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大气环流和全球水文循环,进而导致全球的降水格局发生变化,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土壤的水分状况,关于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理的研究对于预测未来土壤碳储量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是怎样影响土壤呼吸的各组成部分的,并简单介绍了土壤水分对Q10值的影响,最后针对当前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27.
干旱胁迫下树木的抗旱机理与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严重阻碍树木的生长发育,随着全球干旱化区域的扩大与强度的增强,对水分胁迫如何影响树木的机理研究日趋重要。总结了国内外对树木抗旱性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树木水分生态相关指标的主要研究方法,从树木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两方面阐述了树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描述了水分胁迫下树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水分利用效率及活性氧酶促保护系统与渗透调节物质的相应变化,简单总结介绍了几种抗旱造林技术及研究现状,提出了水分胁迫研究的方向和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28.
红椿人工林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椿是速生的珍贵用材树种,在四川已规模化栽培.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红椿人工造林初植密度和10 a生林分间伐对林分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红椿造林后3 a内,初植密度对林分生长影响不显著;10 a生红椿人工林间伐后保留密度以1 6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9.
通过比较自然恢复、人为恢复及与自然植被的土壤碳氮化学计量特征,以期为九寨沟地震受损滑坡体快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未受损植被的土壤相比,受损植被滑坡体的土壤有机碳、总氮、可利用氮含量均更低,但pH值和碳氮比均更高。(2)人为恢复下的植被总盖度、土壤有机碳、总氮、可利用氮含量均高于自然恢复。(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总氮或可利用氮含量呈现正相关、而与pH值或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短期的结果表明人为恢复措施比自然恢复更有利于九寨沟震损坡体植被的快速恢复。此外,建议在未来植被恢复中注意栽植固氮植物。  相似文献   
30.
根据花椒分布的海拔分为低、中、高3个空间水平,在2013年5月和7月两次对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的花椒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在不同海拔空间水平和不同时间水平上花椒病虫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和时间水平上,小寨子沟花椒普遍遭受虫害,虫害程度十分严重。在空间水平上,虫害程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轻;在时间水平上,5月与7月的总体虫害程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种类的花椒害虫的危害程度在时间水平和空间水平上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小寨子沟保护区内花椒的主要虫害是花椒跗虎天牛、花椒波瘿蚊和花椒窄吉丁甲,而樗蚕、桑拟轮蚧、山楂红蜘蛛等的危害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