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7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山区的地埂经济林,在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埂经济林,顾名思义,即在田间闲置的地埂上发展经济林,它是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陇南山区的实践看,发展地埂经济林有如下好处。 ——地埂经济林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2.
经过30多年持续不断的引种试验,油橄榄在甘肃陇南的种质资源已达97个。通过对1978年首批引入陇南(原武都地区)的38个品种中性状表现好的9个品种进行观测对比和定量化分析,筛选出陇南市油橄榄主栽品种5个,初步总结各品种的主要性状和适应性特点,已成功申报为甘肃省林木良种,为推动陇南油橄榄产业品种化栽培奠定基础。经进一步观测分析对比,逐步申报为国家级林木良种。  相似文献   
33.
世界著名油橄榄油用品种"奇迹"(koroneiki)引种到中国甘肃陇南后幼树树高、干径生长正常,冠幅同步增大,第4年试花座果,第5年挂果株率达到26.7%,挂果树平均株产854粒0.7kg,最高株产2 439粒2kg。经过表型测定初步表现出耐旱,耐瘠薄,能忍受一定低温,抗风,抗油橄榄叶斑病,较抗立枯病。具有早实、丰产、含油率高、油质好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34.
邓煜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96-96
本文论述了薏苡高产栽培采收与加工及留种技术.  相似文献   
35.
穿龙薯蓣为薯蓣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别名穿龙骨、穿地龙、穿山龙、串地龙等。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一带。  相似文献   
36.
油橄榄最适采收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橄榄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每隔10天测定甘肃省陇南市6个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生长量、单果重、成熟指数、果肉率、含水率、含油率,记录气温。2年测定结果表明,在陇南市武都白龙江河谷区,6个油橄榄品种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城固32在10月上旬,莱星、阿斯、佛奥在11月上旬,皮削利、鄂植8在11月中旬,除城固32外,其余品种采收期比陇南市目前制定的榨季晚10~15天;在保证油品质量的前提下,上述时期采收含油率平均提高3.42%,陇南市每年可多产橄榄油205 t;采收期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榨期50天,解决了总产量和加工能力的平衡。  相似文献   
37.
以陇南市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油橄榄作为对象,运用垂直剖面取土法,分析0~20、20~40 cm与40~60 cm土层的细根特征。结果表明:油橄榄细根(直径0~2 mm)的长度、表面积、体积、细根生物量和细根活力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0~20 cm中的各指标均占总数的50%左右;0~20 cm土层是油橄榄水分和养分吸收的重要部分,在施肥和灌水时应考虑最佳深度在0~20 cm以内,且灌水的最大渗透范围不应超过60 cm。不同径阶的(0<D≤0.2 mm、0.2<D≤0.5 mm、0.5<D≤1 mm、1<D≤2 mm)细根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尖数量都随土层纵向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小,而直径为0.2~1 mm的细根长度和表面积均占总长度和总表面积的80%左右,0.2~1 mm的细根是油橄榄养分和水分吸收的主体。  相似文献   
38.
为了优化餐用油橄榄果的脱涩工艺,以单宁消减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了脱涩时间、碱液质量分数和脱涩温度对脱涩效果的影响,结合感官评价,确定了完整餐用油橄榄果和去核餐用油橄榄果的最优脱涩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完整餐用油橄榄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涩时间9.54 h,碱液质量分数2.85%,脱涩温度27.21℃,在此条件下完整餐用油橄榄果的脱涩率达到75.4%,感官评分为79,综合评分理论值为77.9。去核餐用油橄榄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涩时间7.48 h、碱液质量分数1.83%、脱涩温度28.48℃,此条件下餐用油橄榄果脱涩率为88.29%,感官评分为88.03,综合评分理论值为88.0。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和评价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油橄榄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效果,从而给油橄榄根际土壤改良及生物有机肥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甘肃省礼县鱼池村的西汉水流域油橄榄扩区驯化试验园为研究地,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施用生物有机肥和不施用生物有机肥2种处理,各区组内每个处理各设3次重复,就不同施肥处理对油橄榄林地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的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土壤pH值(均值为8.09)降低了5.86%,而有机质(17.37 g·kg~(-1))、全氮(0.66 g·kg~(-1))、全磷(1.52 g·kg~(-1))、全钾(22.10 g·kg~(-1))、全钙(48.88 g·kg~(-1))、全镁(10.79 g·kg~(-1))和锌(75.46 mg·kg~(-1))含量分别升高了241.32%、43.17%、134.36%、38.23%、24.30%、29.32%和11.78%,碱解氮(115.67 mg·kg~(-1))、有效磷(11.58 mg·kg~(-1))、速效钾(148.67 mg·kg~(-1))、水溶性钙(0.036%)、水溶性镁(0.032%)、有效锌(1.55 mg·kg~(-1))和有效硼(2.94 mg·kg~(-1))的含量分别升高了524.10%、260.85%、542.65%、127.08%、169.44%、113.30%和318.01%,其中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提高;施用和不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各个指标在相同土层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油橄榄林地土壤各养分元素含量和供肥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40.
简述了以色列油橄榄生产现状、品种选育、节水灌溉、建园栽培、采收加工技术及橄榄油的感官分析;总结出注重科技支撑,充分发挥产业效益;重视科学化生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完善橄榄油国家标准,确保橄榄油市场规范运行三点启示,供我国发展油橄榄产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