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基础科学   13篇
  5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武夷山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游客量大。而饲养观赏鱼,具有陶冶情操,美化环境,促进友好往来和交流,拓宽财源,出口创汇等多方面的作用,深受人们喜爱和重视。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快速发展,饲养观赏鱼正向多样化和高层次推进。武夷山观赏鱼养殖具有一定基础,是全国金鱼出口的主要产地之一,锦鲤养殖后  相似文献   
12.
邱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22-23,25
2007年在潼南县灰棕紫色半沙半泥田进行了水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钾,在氮、磷、钾3个因素中影响效应以氮最大,而磷和钾的影响效应相似。随施肥水平的提高,钾的影响效果呈现高于磷的影响效果。水稻最高经济产量为531.01 kg/667 m2,对应施肥量为纯氮10 kg/667 m2、五氧化二磷4.5 kg/667 m2、氧化钾4.5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为519.27 kg/667 m2,对应施肥量为纯氮7.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3.0 kg/667 m2、氧化钾1.5 kg/667 m2。氮磷、氮钾、磷钾交互作用对水稻的产量均无促进作用。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土壤全氮含量为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为高。  相似文献   
13.
严峰  邱勇  陈焕智  骆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30-17631
[目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量.[方法]利用生物防病原理,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混养点带石斑鱼,研究其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当凡纳滨对虾中混养点带石斑鱼密度为3000 尾/hm2左右时,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和产量均达到最高,比单一养殖凡纳滨对虾存活率提高11.49%,平均产量提高3149.O kg/hm2.[结论]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混养点带石斑鱼,能起到减少病害发生和降低养殖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尽管地膜覆盖已在蔬菜栽培中广泛应用,但在日本,传统的“铺稻草”技术仍是十分重要的。“铺稻草”带来的种种好处,是地膜所不可代替的。蔬菜栽培中“铺稻草”技术,在生产中有以下好处: 1、保温作用。在春、秋、冬季栽培中,稻草白天吸收热量,夜间释放,防止空间和地表温度下降,利于果实成熟。而在秋冬栽培中,铺稻草能避免气温骤降地温散发而形成的冻害。  相似文献   
15.
灌区作物需水量预报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基于周期性变化时间序列的分析预报方法, 针对灌区需水量变化规律,通过消除其趋势项和周期项,对残差序列进行模拟,经变换后建立灌区需水预报模型。分析表明,该法用于灌区作物需水预报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6.
在武夷山市新丰街道五里村利用0.4 hm2池塘主养湘云鲫2号,每667 m2净收益2318.3元。该文总结池塘主养湘云鲫2号、混养鲢鱼和鳙鱼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狭窄弯曲型河道,泄水建筑物末端布置传统的连续式挑流鼻坎,出挑水流直冲对岸,既威胁岸坡安全、水舌也难以平顺归河。通过RNG k-ε紊流模型和Tru-VOF法,对扭切式挑流鼻坎出坎水舌及空间形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扭切式鼻坎的大角度挑射使出挑水舌竖向拉开明显,左侧边墙的偏转能够保证出坎水流发生横向翻卷,使水舌落点导向右侧河床,在有效适应下游河谷地形变化的同时,能够减轻对下游河道的冲刷并改善雾化现象。模拟成果还表明,扭切式鼻坎出口附近最小空穴数σ=0.60,空蚀破坏不易发生。   相似文献   
19.
某船闸上闸首原底板裂缝的存在,对上闸首闸体稳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性的分析,制定了处理方案。有效地遏制了裂缝的发育,保证了闸体的结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在潼南县紫色大泥土进行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是N、P、K,随施肥水平提高,影响效果呈现K高于P。玉米最高经济产量为453.90千克/666.7平方米,对应施肥量为N10千克,P2O54.5千克,K2O4.5千克;最佳经济产量为446.85千克/666.7平方米,对应施肥量为N7.5千克、P2O53千克、K2O3千克。NP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均有促进作用,NK、PK交互作用对玉米的产量均无促进作用。玉米对肥料的利用率:氮肥12.48%,磷肥0.43%,钾肥3.98%,氮、钾利用率高于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