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林业   284篇
农学   187篇
基础科学   178篇
  191篇
综合类   1538篇
农作物   133篇
水产渔业   168篇
畜牧兽医   609篇
园艺   378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稻瘟病是一种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引起的水稻病害,该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实践证明,选育和种植抗瘟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因此,开展稻瘟病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在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Mackill等培育  相似文献   
142.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稳定事关中国的长远持续发展,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界和农业气象研究界对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的评估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从农业科学角度讨论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涉及的气象资源、土地资源、农业生物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从作物生长和经济产量形成的角度讨论和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业、养殖业不同产业行业的影响,气候变化中一些趋势性变化因不同作物和不同区域而异,例如温度和CO_2浓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不同作物和不同时相而异,反之,极端性气候/天气事件对农业不同行业的生产都显得危害很大,而气候变化中区域性干旱将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生产愈来愈严重的挑战。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甚为复杂,一些气候变化因子的实际影响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当前,定量评价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43.
玉米一次性分层缓释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进和提高全肥一次性施肥技术,以‘先玉335’为材料,对玉米一次性分层缓释施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利用硫包衣尿素的缓释作用和采用一次性分层基施,满足了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植株长势良好,比常规分期施肥增产12.1%。此方法打破了常规分期施肥的传统模式,减少因表施造成的肥料挥发损失,增加了产量,减少了生产环节,达到省工省时省费用的目的,可增加纯经济效益约1600元/hm2。  相似文献   
144.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跨度日光温室光温环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针对目前陕西关中地区日光温室跨度结构不规范的现状,开展温室合理跨度筛选研究。【方法】以陕西关中地区普遍使用的跨度分别为8,9和10m的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的主栽番茄品种"金鹏1号"为观测作物,从环境数据和植株生长2方面分析不同跨度结构温室的光、温性能。【结果】3个不同跨度的温室中,10m和9m跨度温室的平均温度分别比8m跨度温室高2.5和1.5℃,平均光照强度分别比8m跨度温室高2.18和2.01klx,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分别比8m跨度温室低0.7%和3.3%。10m跨度温室的采光性能和温度条件较好,室内番茄的产量较高,而9m跨度温室的空气相对湿度较低,保温性能较好,室内番茄的果实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结论】综合评价认为,9m跨度温室更适合在陕西关中地区的番茄种植中优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5.
利用农业固废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并对其进行H2O2/H2SO4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其对甲醛的吸附性能、脱附性能和表面结构与表面化学性质变化以得到对甲醛有较高吸附量的活性炭。结果表明,经H2O2/H2SO4改性处理后可使活性炭平均孔径增大,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提高150.41%,对甲醛饱和吸附时间延长50%,饱和吸附量提高165.94%,脱附峰面积和峰高均明显增大,表明改性后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复合吸附。  相似文献   
146.
对南昌市2005年6月~2006年3月的蔬菜采用酶抑制显色化学动力学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南昌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平均为8.10%,其中茄果类的残留最高,为12.32%,叶菜类残留最低,为3.68%。并对酶抑制显色化学动力学方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7.
邹英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720-1720,1776
[目的]研究不同碳源种类对中国李"海湾红宝石"离体培养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海湾红宝石"李新稍茎段为试材,在初代培养和生根培养中添加蔗糖、葡萄糖、山梨醇、果糖4种碳源进行外植体接种,30、60d后分别统计增殖倍数、新梢率和生根率。[结果]在中国李增殖、诱导过程中,葡萄糖(30g/L)作碳源明显促进增殖和生长。生根诱导过程中,采用蔗糖(15g/L)为碳源,外植体生根率和生根倍数均最高。[结论]初代培养和生根培养中分别选用葡萄糖和蔗糖作碳源,中国李培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8.
通过对半夏无菌苗的建立、基本培养基、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种类及配比对半夏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夏离体培养采用MS培养基最好,诱导半夏产生愈伤组织以块茎效果最好,MS+2,4-D1.5 mg/L+ZET 1.5 mg/L和MS+6-BA 1.5 mg/L+NAA 1.5 mg/L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都好,诱导率高达82.5%;MS+KT 1.0 mg/L+NAA 0.2 mg/L和MS+2-ip 1.0 mg/L+NAA 0.2 mg/L对苗的生长效果都好,MS+KT 1.0 mg/L+NAA 0.2 mg/L和MS+KT 0.5 mg/L+NAA 0.1 mg/L对于生根效果都好.  相似文献   
149.
根据2012年6月-2013年10月对汀江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采样江段的鱼类资源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该保护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调查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4目、12科30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1种,福建省特有种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圆斑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cheni)、斑纹缨口鳅(Crossostoma stigmata)3种。采用Pinkas的IRI指数进行分析,保护区鱼类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Parasilurus asotus)、侧条厚唇鱼(Acrossoch eilus parallen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刺鳅等6种;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底栖和山溪定居性为主。保护区上游鱼类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高于下游。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鱼类多样性指数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河道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相关性显著。典范对应分析发现3个环境指标主要影响平鳍鳅科鱼类。  相似文献   
150.
[目的]为了探讨12个QPM近等基因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效应及其产量杂种优势表现.[方法]以12个QPM近等基因系为母本,以5个有代表性自交系为父本,按NCⅡ设计组配60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结果]QPM近等基因系Q3、Q7、Q10和Q6具有较高一般配合力(GCA)正向效应;Q12×CA339等8个组合具有较强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正向效应,Q1×F19等5个组合具有较优产量杂种优势表现.[结论]QPM近等基因系Q3、Q7、Q10和Q6对组配丰产型组合有较大育种利用潜势;组合Q12×CA339、Q1×F19、Q2×Q205、Q10×CML171、Q2×F19、Q2×F06、Q9×CA339、Q10×Q205具有较强杂种优势潜势;来自不同遗传背景普通玉米自交系转育的被测系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