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林业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通过LI-6400对闽北锥栗林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变化较为一致,呈单峰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5:00;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趋势大致呈单峰变化,不同季节里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春季与冬季最高值出现在13:00,而夏季与秋季分别出现在17:00与15:00;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幅度以冬季较小,春季最大;土壤呼吸Q10值的季节变化中,冬季Q10值最大,夏季最小,Q10值随土壤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的类黄酮与总三萜含量,以筛选最佳药用部位与采收期。[方法]用超声法提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片、根、果皮、种子和枝条中的类黄酮及总三萜含量。[结果]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的类黄酮含量依次为:叶片枝条果皮根种子,总三萜含量依次为:叶片果皮种子枝条根,两者均以叶片含量最高。3—12月叶片类黄酮及总三萜测定表明,均以11月份含量最高,分别为17.68、37.73 mg·g~(-1)。[结论]圆齿野鸦椿叶片的类黄酮及总三萜含量最高,是利用的最佳部位,同时适宜采收期为10—12月,以11月份最佳。  相似文献   
33.
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圆齿野鸦椿果皮中的活性物质isobiflorin和biflorin,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及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超声提取圆齿野鸦椿中isobiflorin和biflorin的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6 min、乙醇体积分数62%、液料比15∶1;isobiflorin和biflorin总提取率模型的预测值为0.601%.通过试验验证发现,在此最佳提取工艺下,总提取率为(0.602±0.002)%,与预测值接近,两者的相对误差为0.17%,说明通过响应面优化的圆齿野鸦椿果皮中isobiflorin和biflorin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4.
圆齿野鸦椿朔果着色及呈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圆齿野鸦椿朔果果皮色素的变化及其呈色过程,以不同发育时期圆齿野鸦椿的果皮为试材,首先进行果实颜色的数字化描述,然后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果实逐渐变红与典型色域的CMYK模式中M(洋红)、Y(黄色)值关系密切,M值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花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花青素则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与其它色素含量呈负相关;类黄酮含量出现降升降的S型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花青素呈负相关。综上所述,圆齿野鸦椿果实由绿转红的过程中,伴随着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和花青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生物炭对亚热带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以亚热带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短期盆栽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对照(CK)、化肥(F)、低炭(LB)、高炭(HB)、低炭+化肥(LBF)、高炭+化肥(HBF)6种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二氧化碳(CO_2)平均排放通量范围为:-189.81~-97.34 mg/(m~2·h),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CO_2的排放通量,且与生物炭施用量呈正相关,平均降幅为54.62%;(2)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甲烷(CH_4)的排放通量,而且生物炭施用量越大、效果越显著,配施化肥则会减弱抑制作用;(3)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氧化亚氮(N_2O)排放量,与对照相比低炭、高炭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1.67倍、1.97倍,配施复合肥则会减弱抑制作用;(4)生物炭能够显著降低综合温室效应(GWP),生物炭施用量越大,对综合温室效应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低炭、高炭处理GWP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32%、319%。配施化肥则会减弱抑制作用。短期施用生物炭可以降低亚热带红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与综合温室效应,且生物炭施用量越大,效果越佳,配施化肥,则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等不同林分,林下地栽、林下控根容器栽培、大棚地栽和大棚盆栽等不同栽培模式三叶青的叶绿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三叶青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结果发现,在郁闭度过高(90%)或过低(40%~50%)的杉木林下,三叶青的光合性能和生长发育均受到抑制;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三叶青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光合生理性能均优于杉木林下和毛竹林下;大棚栽培的三叶青比林下栽培的三叶青表现出更优的光合能力和生长发育状况。最终发现在郁闭度60%~70%的阔叶林下,用控根容器并架设攀援网种植三叶青,可能会获得较佳光合性能和较佳叶片形态的三叶青。  相似文献   
37.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协调和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管理新理念,创新科研管理方式,着力营造宽松宽容的管理环境,协调处理好部门间、科研与教学、基地与平台的关系,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通过培育创新人才、建全评估机制、强化科研道德建设等措施,实现高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8.
不同林分类型福建柏人工林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和莘口工区不同林分类型福建柏人工林的土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土壤既疏松通气,透水,又能持水,对林木生长有利,福建柏林比杉木人工林,檫树,楠木具有较强的林地自我培肥能力;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均较高,速效性养分含量亦如何,福建柏对林地土壤性质具有较强的调节改善作用,是良好的培肥地力树种。  相似文献   
39.
为明确抱茎金花茶(Camellia tienii)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本研究对抱茎金花茶的叶片高通量重测序数据进行叶绿体全基因组的组装和注释分析。抱茎金花茶叶绿体全基因组长为156 591 bp,是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大单拷贝区(LSC)为86 172 bp、小单拷贝区(SSC)为18 275 bp、反向重复区(IRs)为26 072 bp,序列已登录GenBank(OL435568)。抱茎金花茶叶绿体基因组共预测注释134个基因,包括88个蛋白编码基因、38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叶绿体全基因组比较分析表明,抱茎金花茶结构与基因排序均保守,rps16、ycf3、ycf4-cemA、ycf15-trnL-CAA和rrn5-trnR-ACG序列可作为开发金花茶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热点。抱茎金花茶cpDNA中共有67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六核苷酸重复数分别为48、4、1、11、2个。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抱茎金花茶在金花茶组中形成基部分支,和金花茶、显脉金花茶等互为姐妹类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0.
本文研究锥栗果用低剂量(60) ̄Coγ射线辐照贮藏过程中的淀粉酶、过氧化氢酶、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不同包装不同温度下贮藏的失水率。结果表明:用低于2.0KGy射线辐照在贮藏初期有激活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作用,而在中后期(40天后)则下降;淀粉酶活性除2.0KGyγ射线辐射在初期有所加强外,其它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减弱;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组低,淀粉含量随贮藏时间增长而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γ辐照塑料袋包装在前80天左右对锥栗果失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失水率随贮藏时间均成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