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粤北地区低产、低效毛竹人工林合理的施肥量和最佳施肥期的确定提供参考,根据2004~2008年在广东省乐昌市五山镇的施肥试验和连续4 a的调查,对9个标准地的新竹数量和新竹眉径的平均数据进行对比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9月份施肥较合适,每666.7m2施复合肥30 kg较适合,每年新竹在120~130株左右,毛竹眉径在8~8.5 cm之间,每666.7m2年新增价值在550~650元之间,施肥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低产毛竹林效益,对粤北毛竹林进行了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年的9月份进行施肥较合适,施林用复合肥30kg/667m^2较适合,每年新竹在120-130株左右,毛竹眉径在8—8.5cm之间,年新增价值在550-650元/667m^2之间。2005-2008年的经济效益与施肥抚育前相比,效益增长倍数分别是6.5、7.5、15.9和22.5倍。  相似文献   
13.
分析广东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探讨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特点,提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乐昌外来植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乐昌市1986—1988、2002—2003、2006—2013年共3次植物资源普查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乐昌市2006—2013年外来植物种类与1986—1988年相比增加了近40%,且增速有加快的趋势;外来植物种群数量也呈现较快增长,尤其是危害性较大的入侵植物,如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毒麦(Lolium temulentum)等。分析认为,乐昌市外来植物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交通条件的改善;经贸、旅游活动及引种活动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为降低外来入侵植物对乐昌市的危害,应作出如下应对:一是尽快建立外来入侵植物防御体系;二是开展调查,广泛宣传;三是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系统;四是建立外来物种入侵爆发快速反应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2008年冰雪灾害后广东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九峰山不同海拔受损阔叶林枯落物量、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枯枝落叶层总量为25.34 t·hm-2,其中叶、枝、干分别为8.84、6.01、10.49 t·hm-2;枯落物量及各组分的比例与样地植株受损形式、受损比例之间...  相似文献   
16.
南岭中段冰灾受损群落和植物区系特征及保护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山地是我国14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陈灵芝,1993),是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之间的一条自然地理分界带,阻挡北来寒潮和南来热带暖流的屏障,是2008年我国南方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野外考察及相关文献查阅,调查分析了乐昌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型、分布生境、入侵范围及危害程度.结果表明:乐昌市2013-2015年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04种,隶属于36科,81属.其中菊科(23种)、豆科(14种)、禾本科(8种)和苋科(8种)植物占乐昌市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0.96%.另外根据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自然地理分布、入侵范围及其所产生的危害,将乐昌市外来入侵种划分为5级:即恶性入侵类(1级,14种)、严重入侵类(2级,13种)、局部入侵类(3级,38种)、一般入侵类(4级,18种)和有待观察类(5级,21种).与周边其他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相比发现,乐昌市与香港地区共有种数最多,为72种;广州市与乐昌市共有种数百分比最大,为69.86%.  相似文献   
18.
在粤北杉木采伐迹地种植红锥、火力楠、南酸枣、枫香、山杜英、荷木等6个乡土阔叶树种,通过杉木萌芽更新形成杉阔混交林,5年后对其林分生长和水源涵养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造林5年后林分郁闭度达到0.9,杉木与阔叶树均生长良好,以南酸枣和枫香的生长表现最佳;6种杉阔混交林的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蓄水特性以及土壤渗透特性远优于杉木萌芽纯林,其中阔叶树种以南酸枣效果最佳,其次是枫香、红锥.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东南部菜地水田砷含量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稀疏采样条件下农用地土壤砷含量空间分布难以高效准确识别的问题,以广东省东南部农用地为例,采集表层土壤(0~20 cm)样本104个,借助空间分析与多元回归建模手段,分菜地、水田和果园3类农用地分析土壤砷含量统计特征、模拟揭示土壤砷含量空间分异的成因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用地土壤砷含量总体上达标,但个别样点土壤砷含量值高达137.80 mg/kg,显著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2-1995);2)3类农用地中菜地土壤砷含量最高、水田次之、果园相对较低,均值分别为11.04、9.89和2.54 mg/kg;3)各类农用地土壤砷污染来源不同,菜地砷污染主要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受河流污水灌溉和烟囱排放的废气沉降随地表径流累积影响,在空间上呈现北部偏高、其他地区偏低的分布格局;4)水田砷污染受河流污水灌溉影响显著,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偏高、中部地区偏低的污染格局。研究结果对在稀疏采样监测地区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制图与精细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粤北地区选择不同林龄阶段(23、32、43、66 a)砍伐后飞播造林形成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阔叶混交林设立植物样地,开展野外调查研究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马尾松在各林龄阶段乔木层均占据主要优势,其重要值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林龄23 a和32 a的阔叶树种以木荷(Schima superba)、甜槠(Castanopsis eyrei)、广东润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林龄43 a和66 a的阔叶树种以鼠刺(Itea chinensis)、山茶(Camellia japonica)等低矮耐阴树种为主。马尾松早期促进了森林恢复和群落演替,后期则存在抑制作用。不同林龄阶段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出随林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灌木层则表现出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