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测定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和红细胞参数,研究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子实体粉末组(高、低剂量分别为1.2、0.6 g·kg-1)、石油醚提取物组(高、低剂量分别为12、6 g·kg-1)、乙酸乙酯提取物组(高、低剂量分别为17、8.5 g·kg-1)、正丁醇提取物组(高、低剂量分别为45、22.5 g·kg-1)和水提取物组(高、低剂量分别为620、310 g·kg-1)对小鼠的止血活性。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粗毛纤孔菌粉末,乙酸乙酯、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出血时间极显著减少;粉末高、低剂量组,石油醚、乙酸乙酯、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凝血时间显著减少;粉末高、低剂量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凝血酶原时间极显著减少;粉末高、低剂量组,乙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物高剂量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减少;粉末、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乙酸乙酯提取物高剂量组血浆凝血酶时间显著减少;粉末、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桑黄酒对BALB/c雌性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中药桑黄为主要原料,选用传统黄酒作为酒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桑黄酒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利用H22肝癌细胞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桑黄酒低、中、高剂量组,连续14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6(白细胞介素-6)、IFN-γ(γ-干扰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和VEGF(内皮血管生长因子)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同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肿瘤组织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桑黄酒最佳制备工艺为桑黄与黄酒料液比3∶60、浸提时间21 d、浸提温度25℃。随着剂量递增抑瘤率逐渐升高,高剂量组抑瘤率可达38.4%,血清中IL-6(白细胞介素-6)、IFN-γ(γ-干扰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升高,能显著促进肿瘤组织坏死和消融,出现伴有空隙或空泡片状棕黄色坏死区域。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结果表明,桑黄酒干预后可上调Bax(Bcl-2相关X蛋白)、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8(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9(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蛋白表达,下调Bcl-2 (B淋巴细胞瘤-2)蛋白表达,与剂量成正比。结论桑黄酒作用机理主要通过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并与机体内IL-6(白细胞介素-6)、IFN-γ(γ-干扰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等激活因子和Bax(Bcl-2相关X蛋白)、Bcl-2(B淋巴细胞瘤-2)、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8(半胱氨酸蛋白酶-8)和Caspase-9(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等蛋白表达有关,从而诱导其凋亡抑制肿瘤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