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掌握不同银杏种质叶中聚戊烯醇含量的季节变化,确定银杏叶的采收季节和初选聚戊烯醇含量高的种质,对南京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的年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在品种间和月份间差异显著。聚戊烯醇含量在春季最低,秋季增幅最快,于10月增至最高,其中GP15-3最高,其次是GP15-1和GP15-4。幼树叶中聚戊烯醇含量显著高于大树。银杏叶中5种主要聚戊烯醇同系物单体的相对含量均具有正态分布特征,总体呈五指峰状,其中C85、C90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C80和C95,所占比例较小的是C100。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用于提取聚戊烯醇的银杏叶宜在10月采收;生产中应首选GP15-3,营建幼龄银杏叶用园,或采用修剪、平茬等栽培措施幼化植株来提高叶中聚戊烯醇含量。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不同浓度银杏外种皮汁液浸种对小麦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浸种液可提高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幼苗苗高、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其中作用最明显的为100和200倍液。在萌发期,低浓度浸种液促进贮藏物质淀粉的水解,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而高浓度的处理则抑制淀粉的水解;在幼苗期,低浓度浸种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高浓度浸种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枫杨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及扦插生根与插穗内营养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以1年生枫杨实生苗为实验材料,从基质种类、插穗部位、长度及粗度、ABT、IBA及NAA浓度等方面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生根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枫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两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GA_3、IAA/ABA、IAA/ZR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泥炭土与珍珠岩体积1:1混合基质中插穗生根率最高,达93. 9%;选用1年生实生苗基部插穗的生根率最高,为93.3%;粗度为0.6~0.9 cm、长度为10.0~15.0 cm的插穗,生根效果更好。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IBA处理插穗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8.4%,并且苗高与地径显著大于对照。枫杨硬枝扦插以皮部生根为主。生根过程中插穗基部的蛋白质含量呈下降—升高—下降—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呈急剧下降后升高再下降,内源激素GA_3呈升高—下降,IAA/ABA比值呈下降—升高—下降、IAA/ZR比值呈下降—升高—下降—升高。  相似文献   
24.
25.
为探讨水体富营养化对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的胁迫作用,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一年生枫杨幼苗在总氮和总磷分别为2 mg·L~(-1)和0.4 mg·L~(-1)(轻度,记为C1);20 mg·L~(-1)和8 mg·L~(-1)(中轻度,记为C2);40 mg·L~(-1)和15 mg·L~(-1)(中度,记为C3);80 mg·L~(-1)和25 mg·L~(-1)(重度,记为C4)的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状况、根茎叶中TN、TP的含量,以及枫杨叶片中SOD和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水体处理的枫杨的株高、基径、生物量的值均大于对照处理的值;随着氮磷浓度的增加,枫杨幼苗叶中的TN和TP浓度均呈上升的趋势,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而根和茎的氮磷浓度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3处理中最大,分别为(根:16.49 g·kg~(-1),2.18 g·kg~(-1);茎:11.14 g·kg~(-1),1.27 g·kg~(-1))。不同氮磷水平处理的枫杨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C4处理的叶片SOD活性显著低于C1,C2和C3处理(P0.05),而POD的活性则表现为C3处理最高,达5214g·U~(-1),显著高于C1和C4处理(P0.05)。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枫杨在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生长状况,为深入探究枫杨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去污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究截干措施对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类黄酮代谢及其抗氧化特性影响,本研究通过对银杏嫁接苗进行截干处理,分析了截干处理对一个年生长周期内的银杏叶类黄酮代谢相关酶结构基因表达量、总黄酮醇苷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截干处理后,在一个年生长周期内银杏类黄酮代谢途径上、中游的酶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提高,且与总黄酮醇苷含量呈正相关。银杏类黄酮代谢通路下游基因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截干处理后差异变化不明显;截干处理能提高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含量,在芽后15 d时总黄酮醇苷含量最高,提高了14.36%,与对照差异显著;截干处理能增强银杏叶抗氧化性能,在芽后15 d时,总还原力及自由基清除率最强,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7.
以江苏省东台国有林场健康银杏树和感染叶枯病银杏树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叶片光合及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期从生理代谢角度认识和评价银杏叶枯病病害。结果显示,以健康银杏树健康叶(JSJY)为对照,叶枯病银杏树病害叶(BSBY)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显著降低(P0.05),但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BSBY与叶枯病银杏树健康叶(BSJY)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与JSJY和BSJY相比,BSBY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降低了18.78%和13.93%(P0.05)。由此可见,银杏叶枯病会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抑制叶片光合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害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从而降低叶片的品质,危害银杏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28.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生育后期银杏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生育后期银杏Ginkgo biloba叶品质的影响,按1.00 g.盆-1的氮素水平对银杏2年生实生苗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银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在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根系活力=438.203>F0.01=4.456,F硝酸还原酶=1 103.357>F0.01=4.456),硝态氮、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F>F0.01);铵态氮部分替代硝态氮可降低银杏叶中硝态氮质量分数,并明显受根系活力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共同影响,使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和总黄酮质量分数增加。以叶中硝态氮、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作为生育后期银杏叶品质衡量指标,以硝态氮∶铵态氮为75∶25和50∶50的配比较优。图6表2参12  相似文献   
29.
运用氰离子选择电极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3种处理方法后8个无性系银杏种仁中氢氰酸和4-甲氧基吡哆醇(MPN)及其组分的质量分数差异,以筛选出降低银杏种仁中氢氰酸和MPN质量分数的最佳处理方法及MPN质量分数较低的无性系。3种处理方法为:微波加热、豆油翻炒和沸水煮。根据试验结果可知,3种处理方法间有显著差异,银杏种仁中氢氰酸的质量分数从低到高为:沸水煮、豆油翻炒和微波加热;MPN的质量分数从低到高为:沸水煮、微波加热和豆油翻炒。不同无性系的银杏种仁不同处理后,氢氰酸质量分数有显著性差异,质量分数从低到高为:新村18号、长兴1号、正安3号、桂林6号、叶籽银杏、正安1号、长兴4号、藤久郎;MPN质量分数也有显著性差异,质量分数从低到高为:新村18号、桂林6号、正安1号、正安3号、藤久郎、长兴4号、长兴1号、叶籽银杏。在银杏优良种质资源的选择时可将其作为参考之一。  相似文献   
30.
以苦楝(Melia azedaeach L.)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选用海盐进行模拟盐胁迫;在温室内盆栽条件用海盐溶液按照设计的土壤盐质量分数(简称盐质量分数)0(对照)、0.2%、0.4%、0.6%进行施盐,3 d完成施盐过程;完成施盐50 d后,测定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不同部位矿质离子(Na+、K+、Ca2+、Mg2+)质量分数,分析盐胁迫对苦楝苗木生长及离子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不同程度地抑制了苗高、地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盐胁迫打破了苦楝各部位内原有的离子平衡;根、茎、叶中,Na+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K+、Ca2+、Mg2+质量分数也发生了不同程度地变化。经质量分数为0.2%的盐胁迫处理,根部N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地上部分,K+在叶片中大量积累,叶片K+质量分数(w(K+))与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