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林业   36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岷江干旱河谷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为给该地区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针对其特点,从造林树种选择及其造林方法进行了研究。本试验选择了抗旱能力相对较强的针叶树种:岷江柏、油松、辐射松、白皮松与阔叶树种:密牧豆、元宝枫、榆树、刺槐进行研究,发现岷江柏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89.6%,其次白皮松(89.5%)>榆树(86.7%)>油松(85.8%),都达到了85%以上,再次是刺槐(78.9%);元宝枫(59.1%)、密牧豆较差(53.0%),辐射松最低(50.5%)。同时还开展了采用黑地膜、白地膜、石块覆盖以及不加覆盖物(对照)4种处理方式对林木成活与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处理方式上看,表现为覆盖处理均较对照好,其中以白地膜处理下表现最好,成活率达81.8%,黑地膜表现次之,而对照最差,生长量也以白地膜处理下表现最好,对照最差。  相似文献   
12.
景观游憩是森林的重要功能,也是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风景游憩林建设,明确风景游憩林质量的各项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结果显示:(1)以风景游憩林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建立拥有生态效益、美学效益、社会效益3个准则层,和13个评价因子指标层的评价体系;(2)从评价体系中各层指标权重来看,美学效益0.5278>生态效益0.3325>社会效益0.1397。生态效益中权重值最高的评价指标为空气负离子,美学效益中权重值最高的评价指标为色彩丰富度,社会效益中权重值最高的评价指标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保持土、调节气候、维持自然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近年来,随着全球极端气温的不断出现,自然栖息地的侵占和人为隔离(片断化)等,导致生物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日益退化和丧失的威胁。本文基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几个层次总结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内涵;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以及被引入用来测度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热力学单位熵等测度指标,总结了目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测度指数;介绍了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等当前国内外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以为今后本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利用森林土壤饱和蓄水量的加权平均值和历年一日最大降雨量确定长江中上游地区典型中尺度流域要平通河流域的适宜森林覆盖率,其次利用2006年ETM+卫星影像,结合该区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林相图、1:50000地形图,选取林分结构性因子、生产力因子和功能性因子,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每个栅格进行分级评价,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结构优化,从而获得该流域防护林体系空间对位配置。结果表明:(1)该区域的适宜森林覆盖率为57.09%;(2)该流域防护林质量总体评价较差,以中等级所占比例最大(67.29%),其次是差等级(17.15%),处于优等级的只占0.78%;(3)优化后,不同林种比例表现为水土保持林(44.31%)>薪炭林(18.00%)>水源涵养林(17.97%)>一般用材林(8.12%)>药材林(5.25%)>工业原料林(4.00%)>果木林(1.75%)>工业经济林(0.60%);(4)在树种搭配上,应根据地形、地貌及立地条件选择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较佳的树种,并进行合适比例及郁闭度的针阔混交、乔灌草搭配,另外还应选择一定数量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以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5)空间配置后袁可产生约1.63亿元经济效益,涵养水2158.76×04m3,减少泥沙6.8×104t。  相似文献   
1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是我国长江上游的主要生态功能服务区,而该区域由于“受焚风效应”的影响以及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使该区域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区。本文以该区域内分布最广泛的灌木——白刺花为对象,研究其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格局以及生物量分配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为干旱河谷区灌丛植被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白刺花的地上生物量分配中,阴坡叶片所占地上生物量比例变化范围在36.01%-41.54%,明显高于阳坡(14.35%~21.12%);AK海拔梯度变化上看,白刺花在阳坡与阴坡的茎枝、叶和种子各部分生物量以及单丛生物量大小变化趋势均呈现“V”字型变化趋势。②白刺花单丛地下生物量则阴坡海拔1860m地最高,达到440.06g,阳坡海拔2280m最高,为436.39g;最低的地下生物量主要在阴坡海拔1730m和阳坡海拔1880m,仅为47.23g和44.61g,最高生物量分别是它们的9.9、9.8和9.8、9.2倍。同时,在阴坡和阳坡的不同海拔梯度上,均表现出粗根和中根生物量占地下部分总生物量50%以上,细根、小根生物量之和在30%以下。③白刺花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间相关关系显著,并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白刺花单丛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枝(干)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曲线方程模型Y=27.581x^1.1473和Y=18.648e^0.3454x。最优,其群分别达到0.9677、0.9464;叶生物量和种子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模型则分别以Y=7.3936x^0.3454x和Y=2.5705e^0.4144x最佳,砰分别为0.7172、0.7446。白刺花各部分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也相对一致,即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径级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拟合效果相对地上生物量较差,其中粗根生物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雅安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特别是对大熊猫与旅游文化、生态价值等的关系进行了充分分析,阐明了在雅安生态旅游中树立熊猫品牌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了发展雅安生态旅游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森林具有改善城市环境、展现生态文明、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等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掌握自贡市城市森林建设特点,本文针对自贡市城市森林结构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收集到植物种类79科140属184种,其中裸子植物有3科5种,被子植物有32科80种。但优势植物种类少,尤其乔木物种主要集中为女贞、榕树等几个物种。林木径阶分布主要在30 cm以下,占88.09%;在高度等级上呈现"两头少,中间多"的分布格局,并主要集中在树高15m以下,达到占97.75%。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坡面尺度土壤贮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干旱河谷区土壤层的蓄水特性,以期揭示该区不同海拔梯度上土壤水分的时空格局及其供水机理。本文对理县干旱河谷区典型阳坡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海拔1450m、1650m、1850m和2050m的0~50cm土层的年平均贮水量分别为54.04mm、42.8mm、56.38mm和66.22mm,表明了在典型阳坡上部土壤水分贮量最大,下坡位次之,水分条件最差的地带出现在中坡。土壤层贮水量在剖面上的垂直变化规律为30~50cm土层>10~30cm土层>0~10cm土层,底层贮水量最大,表层贮水量低且稳定。在典型阳坡不同海拔梯度上,土壤层贮水量季节分布极不平衡,贮水量变化过程与降雨量季节变化不一致,贮水量变化明显滞后于降雨过程,滞后期为1个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现有低效防护林分,于2006年选择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3种典型低效林分,各设置3个25 m×40 m的样地,再将每个样地划分为6个10 m×10 m小样地,对其中5个小样地采伐相同株数的原有乔木,并在采伐窗内分别补植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窄冠刺槐、葛藤,1个样地作为对照,开展“开窗补阔”改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和草本的平均盖度分别比对照高40.88%~55.13%、42.62%~52.53%、45.33%~54.73%和22.89%~54.56%、7.16%~33.78%、21.15%~57.82%。不同改造模式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灌木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26.67%~75.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7.89%~38.06%;草本物种丰富度比对照高30.00%~100.00%,Shannon-Wiener指数比对照高12.52%~34.65%。2)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柏木纯林、松柏混交林、马尾松纯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容重分别比对照低14.31%~16.47%、10.92%~13.77%、7.00%~9.41%;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比对照高12.27%~16.93%、11.43%~15.53%、13.46%~18.09%。3)从不同森林类型不同补植树种效果来看,香樟、台湾桤木、栓皮栎和窄冠刺槐均可用于在柏木林中补植,但立地条件差的林分中以补植栓皮栎为宜。马尾松纯林中应补植香樟和栓皮栎,但补植香樟时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含水量较高的林分,所有补植的苗木应以2年生大苗为宜。  相似文献   
20.
成渝地区城市森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成渝地区的优良造林树种,为本区域城市森林造林提供树种参考依据.【方法】以成渝地区的乡土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将生态学特性、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经济价值作为城市森林树种选择的主要依据.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初步拟定82个树种,选取形态特性、生长速度、土壤适宜性、滞尘能力、降温效果、叶形叶色、造林成本等17个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成渝地区的城市森林树种进行评价筛选.【结论】香樟、银木、银杏、栾树、桂花、香椿、木芙蓉等17个树种可作为成渝地区城镇森林营建的骨干树种;羊蹄甲、龙爪槐、峨眉含笑、深山含笑、杜英等36个树种可作为主要配置树种;紫叶李、旱柳、柳杉、柏木、侧柏、重阳木、日本五针松、水杉等29个树种可作为补充配置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