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低温贮藏对白蛾黑基啮小蜂羽化及出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在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内分别发育至老熟幼虫期、预蛹期和蛹中期,再于5 ℃分别冷藏7,14,21 d后让其正常发育至羽化出蜂,测定低温贮藏对该寄生蜂羽化及出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于5...  相似文献   
22.
王虎诚  郭同斌  杜伟  宋明辉  胥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998-999,1001
红环瓢虫是杨树人工林害虫——草履蚧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对控制害虫为害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主要就红环瓢虫的形态分类以及在徐州地区的生物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利用红环瓢虫开展杨树人工林草履蚧可持续控制的对策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这使得矿山开采的规模持续扩大,但是由于开采技术水平低、环保意识不足,使得矿山开采对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矿山废弃地开展造林绿化活动是改善当地环境的有效措施,本文将以此为主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4.
白蛾黑基啮小蜂的人工繁殖及其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的生活史,并利用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和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进行了室内人工繁殖与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在江苏徐州1a可完成6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壳内越冬。第1~5代小蜂羽化期均与各代杨小舟蛾蛹期相吻合,可逐代追踪寄生杨小舟蛾蛹。以杨小舟蛾和柞蚕蛹为寄主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最佳蛹蜂比分别为1∶3(或1∶4)和1∶100。释放30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小蜂,对越冬蛹的平均寄生率高达(36.21±5.26)%,与对照和15枚·hm-2放蜂量处理相比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与60枚·hm-2的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利用该寄生蜂防治杨小舟蛾越冬蛹的最佳释放量为30枚·hm-2。  相似文献   
25.
甲胺磷等农药在树干内输导动态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机磷内吸性杀虫剂甲胺磷Methamidophos在杨树、黑松上注射后,对松褐天牛能进行有效的防治,在甲胺磷中混入一定量的敌敌畏等农药可增加药效。研究甲胺磷及甲胺磷混合药剂注射到杨树及黑松上并测定其在树干内的输导动态,有它的初中意义。  相似文献   
26.
对杨小舟蛾卯、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进行室内人工饲养,探讨了成虫交配和幼虫饲养2个关键因子对饲养成活率的影响,系统总结了杨小舟蛾人工饲养技术。结果表明,将蛹进行单体饲养,成虫羽化后7~10h配对,交配率可提高到70%,与羽化不久即行配对的交配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用三角烧瓶倒置饲养法饲养幼虫,其化蛹率可提高到85%,与常规饲养法的化蛹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7.
杨小舟蛾是我国杨树人工林的重要食叶害虫,笔者对其分类地位、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进展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28.
抗虫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杨树抗虫基因工程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综述了抗虫转基因杨树的研究进展状况,并对杨树抗虫基因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采用踏查和灯诱等方法,系统调查了徐州市林业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寄主和分布等情况,并根据分布范围和成虫标本采集总数,将捕食性天敌种类划分为优势种类、常见种类和稀有种类。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共有捕食性天敌7目26科107种,对比历史上已有记载的7目15科49种,此次仅调查到26种,另新增记录58种。调查到的84种捕食性天敌(隶属于7目25科)中,在全市分布较广的常见种类达41种,其余43种为稀有种类,仅分布在1—2个县(市、区)。41种常见种类中,分布广且成虫标本数超过10枚的优势种类共14种,分别为半翅目的暴猎蝽、褐负蝽,鞘翅目的绿步甲、黄斑青步甲、中华婪步甲、黑缘红瓢虫、异色瓢虫、十二斑褐菌瓢虫,膜翅目的陆马蜂,双翅目的黑带食蚜蝇、中华食虫虻,蜻蜓目的黄蜻和脉翅目的中华草蛉及螳螂目的中华大刀螂等。该调查首次系统查明了徐州市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初步掌握了它们的寄主、分布和发生等资源现状,为开展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等重要林业害虫的本土捕食性天敌昆虫生物学特性和保护利用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采用踏查方法调查了徐州市蝴蝶的种类、分布和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徐州市蝴蝶资源较为丰富,共有5科46种,其中,凤蝶科9种,粉蝶科10种,灰蝶科9种,蛱蝶科13种,弄蝶科5种。根据成虫标本采集总数、分布范围和是否采到幼虫等因子将5科蝴蝶种类划分为优势种类、常见种类和稀有种类,优势种类共6种,分别为长尾麝凤蝶、柑橘凤蝶、青凤蝶、丝带凤蝶、菜粉蝶和黄钩蛱蝶,对人类栽培植物有一定危害;常见种类16种,以凤蝶科最多(达6种),16种常见蝴蝶种类在丘陵山区的平均标本数量占比为61.6%,极显著高于平原农区和城市园林(分别为22.6%,15.5%),表明丘陵山区森林植被为蝴蝶生长发育的理想生境;稀有种类30种,对栽培植物不造成危害,应加以保护与利用。该调查首次系统地查明了徐州市蝴蝶的种类,初步掌握了它们的寄主、分布、发生和危害等情况,为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及环境评价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了保护和利用蝴蝶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