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8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2篇
  10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罗氏沼虾三群体线粒体D-loop基因序列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人工养殖群体(A)(浙江湖州)、缅甸引进群体F2代(B)和“南太湖1号”(C)3个群体线粒体控制区(D-loop)基因序列片段(约1200bp),探讨罗氏沼虾群体遗传结构。结果发现,在用于分析的1121bp基因序列中有86个变异位点,共计14个单倍型。其中,群体A、C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其订值分别为0.022和0.025,相比之下,群体B的遗传多样性则明显要高于上述两个群体(π=0.032)。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6.32%,而93.68%的遗传变异源于群体内。对三群体的遗传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群体A和B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05,已达到中等分化水平;群体C与A间的遗传距离(D=0.025)最小,提示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认为,D—loop基因可以作为检测罗氏沼虾群体遗传差异的分子标记,“南太湖1号”群体遗传多样性比人工养殖群体有所提高,但仍偏向养殖群体,未表现出最高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22.
玉米留高茬切割器的设计及留茬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配合玉米留高茬行间互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该文从现有的两行卧辊式玉米收获机出发,研制与其配合的、适合留高茬(且留茬高度可调)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秸秆切割器,并进行了秸秆切断率、刀盘离地高度与玉米秸秆留茬高度平均值的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刀盘离地高度的增加,秸秆的切断率上升,其切断率的平均值从90.16%增加到95.43%;在0~15°的范围内,随着刀盘与地面之间夹角的增加,秸秆切断率上升,其切断率的平均值从90.17%增加到95.42%;在刀盘与地面之间夹角一定的情况下,秸秆留茬高度平均值随刀盘离地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秸秆留茬高度平均从307增加到363 mm,并且越来越接近刀盘离地高度值。在刀盘离地高度一定的情况下,秸秆留茬高度平均值随刀盘与地面之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其留茬高度的平均值从329增加到341 mm,并且越来越高于刀盘的实际离地高度。该文设计的适用于卧辊式玉米收获机的切割器能够满足留高茬保护性耕作模式的需要;对于东北地区玉米留高茬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推广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3.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逐年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本文简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国家监管工作现状,建议调整监管机制以适应我国国情,并强化监督反馈,从信息处理和检测技术着手提升监测水平,以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4.
125.
李树杏  郭慧  马均  李敏  朱萍  陈宇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2):1750-1755,1809
[目的]在孕穗期对水稻进行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后复水,探讨水稻生理特性与产量补偿效应,以期为提高水稻水分利用率及其抗旱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5个水稻品种在孕穗期分别设置3个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于复水后,每隔6 d采样分析生理指标等。[结果]随着复水天数的增加,不同水稻品种轻旱处理B叶片的水势、SPAD、净光合速率增加速度较快,可溶性糖的补偿效应大于重旱处理C;经过水分胁迫处理的水稻茎流速度均下降。对于产量构成因素,每株穗数和每株实粒数均有下降,每株粒数下降值受水分胁迫程度影响明显;除D优363外,其他品种结实率均以处理B最高;与对照处理A相比较,受水分胁迫的两个处理B、C的千粒重和单株穗重下降。[结论]水稻在孕穗期经过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恢复常规管理后,受到轻度水分胁迫处理的水稻部分生理特性以及产量性状均获得较好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126.
【目的】为探讨60Co-γ射线对北美红花七叶树种子的诱变效应并确定其辐射半致死剂量。【方法】以北美红花七叶树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辐照剂量(0、100、200、300、400 Gy)60Co-γ进行辐射处理,分析辐射对北美红花七叶树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辐照剂量与种子相对出苗率为极显著负相关,种子辐射半致死剂量为217.76 Gy。辐射后幼苗出现叶型改变、叶面扭曲、叶边缘变异等,300 Gy剂量下叶型和叶边缘变异比例最高。辐射处理的北美红花七叶树生长性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抗氧化酶活性在300 Gy最高。相关性分析得出,辐照剂量与复叶宽、小叶宽、可溶性蛋白、相对电导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综合种子半致死剂量和生长、生理指标,确定北美红花七叶树种子适宜的辐照剂量为200~300 Gy。可为七叶树属植物辐射育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7.
在北京九龙山试验场地布设HOBO RG3-M自计式翻斗雨量筒,利用2012年7月21日至2013年10月1日期间侧柏林林内外实时降雨过程的定点观测数据,研究典型场降雨和特大暴雨极端天气下的侧柏林内降雨的时滞效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具有完整降雨数据的56场降雨中,降雨初始阶段,林内降雨均晚于林外降雨,降雨量级为小雨时,林外降雨发生延迟约51.42 min后才产生林内降雨,而降雨量级为大雨以上时,林内降雨产生延迟仅约19.40 min,两者相差近3倍.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大,降雨开始阶段,林内降雨延迟时间逐渐缩短;降雨结束阶段,林内降雨延迟时间逐渐增加.通过对林内降雨延滞开始时间和延滞期雨强进行拟合,得出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对数函数递减关系;但对降雨延滞结束时间和场降雨量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并未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典型场降雨中,不同降雨强度(暴雨、大雨、中雨、小雨)下,林冠层对侧柏林内降雨的雨强峰值出现时间起到了一定的延滞作用.特大暴雨极端天气下,降雨强度最强时林内雨强较林外雨强小,可见林冠层对强降雨雨滴的动能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由于林冠层对大气降雨存在延滞作用,能有效地延迟地表径流和土壤水文入渗的产生,对减少土壤侵蚀、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8.
在隆德县大庄村三组发生一例皱胃右方变位奶牛,其临床表现为体温38.3℃,脉博85次/min且第一心音亢进,呼吸25次/min,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喜卧,眼眶下陷;右腹及肷窝部及最后上方肋骨明显臌胀,右上腹触诊有弹性,液体波动明显,疼痛反应敏感,此部听诊具有明显钢管音,晃动更为明显。粪  相似文献   
129.
由于无土栽培自身的生态系统特点,病害一旦侵入即迅速扩展,尤其是一些水生病原菌会随营养液的循环扩散到所有植株上,引发根部病害,成为无土栽培蔬菜的突出问题,由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尤为难治。1症状及传播途径无土栽培蔬菜感染根腐病,初始时根部变为褐色、腐烂,从而生长不良、矮化、萎凋引起死亡。病原菌靠水、种子、风、尘土、昆虫、人等传播。已染根腐病的蔬菜,病根在营养液中产生大量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使邻株及同水槽中的健株染病,致使植株矮化或死亡。2防治方法2.1种子处理首先要选择优良种子,要求种子具有一致性,高发芽率,生长快,整…  相似文献   
130.
高产稳产杂交水稻全优78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优785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黔恢785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全丰A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11—2013年参加国家长江上游稻区区域试验,2011—2012年32个试点平均产量8.32t/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86%,达极显著差异水平;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8个试点平均产量8.64t/hm~2,比对照增产5.14%;平均生育期158.2d,与对照Ⅱ优838相当。于2014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23)。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800m以下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