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4篇
农学   7篇
  11篇
综合类   5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关帝山林区文峪河流域植被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流域航片、森林经理调查资料和林相图为基础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应用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要素优势度指数、类斑形状指数、景观要素斑块分维数等景观格局分析指标,对流域景观空间总体分布、景观组成结构、景观要素斑块形状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揭示了文峪河流域植被景观的总体格局,分析了流域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规律,特别是植被景观沿河流上中下游纵向梯度分布格局和河岸带横向距离梯度分布格局,初步总结了目前文峪河流域植被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基于景观格局分析成果,针对流域森林景观保护和建设中应重点开展的工作,提出了流域景观建设和保护的总体设想,即上游及中高海拔带重点进行寒温性针叶林保护;中下游山地积极增加阔叶林,营造混交林;河谷重点开展河岸植被和河岸林规划设计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2.
森林光环境对4种天然灌木的光合作用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管涔山林区常见4种灌木三裂绣线菊、二色胡枝子、黄刺玫和虎榛子成年植株为材料,在10%~20%,30%~50%2种林下透光率和林外100%全光照3种光环境中,监测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与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等形态以及生物量分配指标。结果表明:在林下10%~20%相对光强环境中,三裂绣线菊成年植株对低光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较小,其光合、叶绿素a含量、形态和大部分生物量分配特性与全光环境下生长的成年植株相同,且分配到茎的生物量减少,仅表观量子效率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中光(30%~50%)和全光环境植株。二色胡枝子成年植株对低光环境的的生理生态响应同样有限,其光合特性、叶面积比、叶重比和冠根比与全光下相同,且茎生物量分配减少,仅叶绿素b含量、比叶面积和根重比增加。与之相反,黄刺玫和虎榛子成年植株相对较强地响应了林下光环境,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均在10%~20%光环境中下降,叶绿素a,b含量升高,根生物量分配减少,茎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增加。另外黄刺玫的表观量子效率显著降低,而虎榛子的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比显著增大。在表型可塑性上,黄刺玫和虎榛子的形态可塑性高于三裂绣线菊,但生理可塑性相似。这一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143.
山西农业大学校园木本植物资源现状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山西农业大学校园现有的木本植物进行了种类统计和鉴定,调查了木本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和研究了造成部分树木生长不良的原因,以期为新种引进,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植物资源,建设高水准的实验实习基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为:校园现有木本植物58科120属255种(含变种、变型及栽培变种),占《山西树木志》收录种类的33.2%,能基本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但单属科、单种属较多,分别占58.6%、60.0%;多数木本植物生长良好,但由于人为破坏、气候不适或感染病虫害等原因部分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就此提出对植物资源进行管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4.
植物重金属毒害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重金属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质,受重金属胁迫,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植物细胞膜透性、光合作用、土壤微生物活性及植物体内化学成分都发生改变。因此,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作物的品质和质量,并通过生物链放大作用进一步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针对目前的植物重金属毒害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减轻重金属对植物体的伤害,躲避重金属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5.
为了揭示森林演替和气候变暖及交互过程对森林土壤自养呼吸和森林不同层次植物根系呼吸的影响,以关帝山不同演替阶段4种天然次生林(杨桦阔叶落叶林、油松针阔混交林、华北落叶松林和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9年利用Li—6400便携式分析仪观测每种林型不同层次植物根系呼吸和土壤自养呼吸生长季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温室加热法,模拟增温对土壤自养呼吸及各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系呼吸速率和土壤自养呼吸速率随演替的进行而降低。乔木层根系呼吸对土壤自养呼吸的贡献率随演替进行则显著上升,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贡献率则显著下降。(2)增温显著提高了不同演替阶段自养呼吸速率,提高幅度为8.48%~8.76%,并随演替进行而升高。森林不同层次植物根系呼吸速率对增温的响应程度不同,其中增温显著提高了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根系呼吸速率,提高幅度分别为10.88%~14.00%和8.37%~15.26%,而[JP]对乔木层植物根系呼吸速率作用则不显著。增温降低了土壤自养呼吸和乔木层根系呼吸的贡献率,则提高了草本层根系呼吸对土壤自养呼吸的贡献率。(3)增温和演替没有改变土壤自养呼吸及各组分在生长季变化规律,但演替和增温对土壤自养呼吸、草本层和灌木层植物根系呼吸有显著的耦合效应。综上所述,森林土壤自养呼吸和根系呼吸速率随演替进行具有降低的趋势,土壤自养呼吸速率、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根系呼吸速率对增温响应程度显著,并且对演替和增温的交互过程有显著的耦合效应,为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更新过程对森林土壤碳排放影响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6.
为了解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天然林新生枝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氮浓度改变的响应及其林龄差异,揭示不同龄级油松新生枝叶N、P元素内稳态对短期氮添加的响应。以关帝山林区孝文山林场Ⅴ~Ⅶ龄级油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氮添加试验的方法,设置对照(N0,0)、低氮(N1,5 g/m2)、中氮(N2,10 g/m2)和高氮(N3,15 g/m2) 4个施氮水平,形成不同土壤N浓度梯度,分析不同N浓度新生枝和叶C、N、P计量指标和内稳态指数。油松枝叶C、N、P含量随土壤氮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N和C/P减小;油松枝叶C含量、C/N和C/P随龄级增加而增加,N、P含量随龄级增加而减少;根据针叶N/P,该地区油松生长主要受N限制;新生枝和叶N、P含量及N/P与土壤指标的关系均能很好被内稳态模型模拟(p<0.1),其中新生枝P含量对土壤供氮水平变化敏感,而其他指标较稳定,新生叶的内稳态...  相似文献   
147.
树种对区域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的适宜性是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和应用的基础.为给太原市的园林绿化树种选择与应用提供依据,从树种的本地生长发育状况、生态要求、抗逆性和抗污染性4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太原市340个现有园林绿化树种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和分类,建立分类体系,明确类型特征.按树种生态要求,分为中性至弱碱性-耐粘重-浅土、中性-轻壤-中土、中性-沙壤-浅土、中性至弱碱性-中壤至轻壤-较深土、耐碱-中壤-深土、弱酸性-轻壤至沙壤-较深土和耐碱-中壤至轻壤-中土树种,共7个类型;按树种抗逆性,分为耐寒-耐旱-耐瘠薄、较耐寒-较耐水湿-较耐荫、不耐寒-较耐旱、较耐寒-较耐旱-较耐瘠薄、不耐寒-不耐旱-不耐瘠薄、不耐寒-不耐旱-较耐水湿和不耐瘠薄-耐水湿-较耐荫树种,共7个类型;按树种生态适宜性分为较耐寒-较耐旱-较耐荫-浅土、耐寒-耐旱-较深土、不耐寒-较耐水湿-较深土、较耐寒-较耐瘠薄-耐荫-中性-中土、较耐寒-不耐荫-不抗污染-中性至弱碱性-深土、不耐寒-不耐旱-不耐瘠薄-轻壤至沙壤-中性-较深土、不耐寒-不耐旱-较耐水湿-轻壤至沙壤-中土和不耐瘠薄-较耐荫-不抗污染-沙壤-较深土树种,共8个类型.  相似文献   
148.
149.
为探讨环境因子对不同树种幼苗影响的作用机理,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五角枫(Acer mono)为试验对象,设置4种竞争方式(无竞争、全竞争、地上竞争和地下竞争)、4种土壤养分浓度(0、8、16和32 g/m2)及2种养分分布水平(均、异质),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各环境因子之间既存在独立性又存在相关性。草本竞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大于土壤养分状况,生存空间是影响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草本竞争对于幼苗的生长存在不利影响;环境因子影响幼苗生长主要反映在幼苗的生物量分配状况上;环境因子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在两种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