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4篇
农学   7篇
  11篇
综合类   5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华北落叶松-白杄混交林下更新幼苗幼树的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林窗和林冠下2种光照环境作为主处理(透光率分别为100%和40%~60%),林下更新华北落叶松和白杄的2个树龄(3~4年和6~8年)为子处理,测量这2个树种的气体交换参数、比叶面积和茎干质量等功能特性,以了解这2个树种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不同光环境响应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和白杄在气体交换参数、比叶面积和茎干质量上表现出显著的种间差异。虽然白杄的水分相关指标和形态特征表现出保守的资源利用策略,但在净光合速率指标上表现出高碳同化策略。随着光强的下降,华北落叶松在气体交换参数上表现出较大的正响应,白杄则偏向于在茎干质量上表现出较大的负响应。同时,随着树龄增加,华北落叶松在气体交换参数、比叶面积和茎干质量上均未表现出对光照的响应,而白杄的茎干质量和比叶面积则随光强下降,其响应模式与华北落叶松不同。因林下复杂的水分、土壤营养和竞争等因素的协同影响,此结果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72.
我国河岸带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河岸带植被生态学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河岸带植物的群落格局、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分布以及荒漠河岸带植被与环境关系等方面,河岸带土壤和污染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反硝化过程、污染物的分布格局和苯胺降解机理等方面。针对国内河岸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未来我国河岸带的研究从6个方面进行:1)河岸带及其背景区植被景观空间镶嵌格局分析。2)河岸带边界的判定方法及河岸带植被特征沿横向空间梯度的变化格局。3)对河岸带生境类型的划分,在斑块、河段和支流3个尺度上对河岸带物种多样性格局进行分析,并阐明其控制因素和机制。4)河岸带对高地面源营养物、沉淀物和污染物的拦截过滤过程研究,建立量化传输模型。5)对典型流域河岸带向溪流输入有机质输入过程及数量进行研究,并建立周转过程模型。6)对河岸带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能够揭示河岸带空间格局、组成结构与功能过程概念模型和数量模型。  相似文献   
73.
文冠果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20个县的文冠果为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文冠果基因组DNA,并对文冠果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文冠果RAPD分析的最适反应体系为:PCR扩增的总体积为20μL,包括30ng的模板DNA,10×PCR buffer 2μL,2.0mmol.L-1 Mg2+,0.1mmol.L-1dNTP,Taq酶1U,不足的体积用超纯水补足。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120s,94℃变性30s,36.9℃退火45s,72℃延伸90s,45个循环后在72℃延伸300s,结束后在4℃条件下保存。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RAPD分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74.
空间句法可以将空间形态抽象为客观量化的数据,表达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的空间形态研究角度。通过空间句法的应用,以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为依据,利用Depth map软件对太谷古城空间进行研究。选取明清时期和现今2 个时期太谷古城地图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古城道路系统抽象成的轴线模型和线段模型,得到古城的整合度、可理解度、选择度、熵值等特征值,针对不同的空间形态采用相应的景观设计手法。在2 个时期古城空间形态特征值对比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古城空间的形态发展变化,提出客观地对待现有特征,利用现有资源使古城空间形态与现代发展相适应,并对太谷古城的景观设计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75.
为探究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林生长效应的影响,利用目标树中心样圆法,对关帝林区1998年之前进行过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处理的华北落叶松天然林进行实地调查,发现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强,华北落叶松单木材积和生物量增加,但不同间伐强度无显著差异。抚育间伐对林分总的材积和生物量有明显影响,重度间伐会造成林分材积和生物量的显著减少。中重度抚育间伐会显著促进华北落叶松单木胸径的增长。采取中度间伐可以促进林分总生物量的增加,而为了大径材的生产可以采用重度抚育间伐措施。  相似文献   
76.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土壤属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例,分析了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河岸林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相邻高地林;河岸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低于相邻高地林。不同类型河岸林和相邻高地林土壤含水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差异显著,土壤酸碱度差异均不显著。河岸林与相邻高地林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6 4)。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林型河岸林和高地林下的分布格局不同。  相似文献   
77.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岸林群落的结构特点,通过设置连续小样方样带调查法,对文峪河流域上游5个典型河岸林带进行了群落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研究地区灌木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林型下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油松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云杉纯林,Simpson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是在阔叶混交林下最高,为0.809和0.909;草本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林型下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阔叶混交林>华北落叶松纯林>针阔混交林>云杉纯林>油松纯林,Simpson丰富度指数在阔叶混交林下最高,为0.888,Pielou均匀度指数针阔混交林下最高,为0.923。从不同林型河岸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α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布格局可以初步判定该河岸林的边界在距溪流30~50m处。  相似文献   
78.
关帝山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强度间伐后林下植物群落调查,分析了抚育间伐对林下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和水文生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后林下植被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都随抚育间伐强度的提高而增大,林下植被木本植物各指标都随抚育间伐强度的提高而减小,抚育间伐对林下植被草本植物的影响显著大于对林下木本植物的影响,各林分水分指示植物以潮润型为主,伐后林下潮湿型指示植物较未间伐林分增加;间伐后短期内灌木层的植物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9.
研究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是研究森林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也是森林经营中林分结构调整技术的基础,为天然林的经营管理和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依据。试验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记录不同林分密度标准地的每个小样方内出现的所有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名、个体数,计算各多样性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较为贫乏,有灌木8种,草本22种;从不同角度分析草本与灌木物种丰富度对林分密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得到的结果不同,从物种丰富度变化幅度上看灌木植物对林分密度的变化较为敏感,而从物种丰富度达到峰值的先后顺序来看,草本植物更为敏感;林下植被多样性对林分密度持续增大的响应表现为非单一变化趋势的规律,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规律,林下植被种类先增多后减少,而均匀度指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五台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林下植被能在1 072~1 216株/hm2密度范围保持较高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80.
珍稀乡土树种大果榉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果榉具有树形优美、木材坚实、抗性强等特点,集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实用价值、生态价值于一身。介绍了大果榉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综述了榉属植物生物学特性、抗性、良种选育以及繁殖与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大果榉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大果榉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