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5篇
农学   7篇
  12篇
综合类   5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本文对隰县试区河沟流域山水沟水平阶整地的新造林地,设置固定观测样点,分别不同坡度、坡同和坡位对0 ̄50cm土层水分状况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晋西南残塬沟壑区半干旱区不同条件下的水分差异及其动态,找出了造林关键时期浅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技术上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温室盆栽茶梅的光合特性,为温室茶梅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盆栽茶梅为试验材料,采用美国CI-301PS型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特性及其相关生理生态因子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统计分析,探索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结果】(1)茶梅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有明显"午休"现象。光合作用的饱和点为221μmol/m2·s,补偿点为13.9μmol/m2·s。叶温27.5℃时光合速率最大,超过时逐步下降。(2)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环境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叶温均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相关,其中气孔导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生理因子,有效辐射为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生态因子。(3)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分别与大气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茶梅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有明显"午休"现象;气孔导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生理因子,有效辐射为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93.
华北落叶松二年生苗年生长格局对光照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幼苗生物生长速度及不同光照条件对苗木生物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光照条件对苗木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光照条件越好,苗木前期生长速度越快。苗木地上部分生长量也越高,较强的光照条件可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光照不足,会影响苗木根系的生长,且地上部分的生长与根系的生长呈交错的节律关系。  相似文献   
94.
为揭示过量的大气氮沉降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土壤呼吸的影响,通过对照(N0:0 g/(m^2·a))、轻度施氮(N1:8 g/(m^2·a))、重度施氮(N2:15 g/(m^2·a))3个外源施氮水平下5年的野外定点试验和观测,模拟过量氮沉降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土壤呼吸的变化,旨在阐明林下土壤微生物和呼吸对过量氮沉降的响应及其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0月生长季中,土壤微生物碳和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 098.93,97.31 mg/kg,二者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轻度施氮促进土壤微生物碳和氮的增加,重度施氮抑制土壤微生物碳和氮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碳和微生物氮从生长初期5月起,5-7月呈增加趋势,7月出现峰值,8月降低,9-10月小幅增加,呈现"N"形曲线。土壤微生物碳氮比为4.94~18.54,且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各氮处理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5,6月较低,7-8月持续增加,并在8月达到最高,9-10月逐渐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与土壤全氮、含水量、微生物碳和微生物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明确过量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途径和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5.
本文采用生长锥样木法研究了关帝山Ⅰ地位级华北落叶松林和管涔山Ⅱ地位级云杉林材积生长过程,分析确定了上述两类森林的数量成熟龄和成熟龄区间.研究表明,山西的云杉和华北落叶松林大部分未达到数量成熟.为了使目前实行的经营采伐技术更具合理性,分别林场在基层生产单位按林分类型分析和确定森林成熟很有必要.并提出生长锥样木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简捷、方便、灵活且能保证结果可靠性的方法,技术难度也小,便于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96.
以山西省公路绿化工程为研究对象,对现有公路绿化带结构类型进行调查总结分析,按照不同的绿化带结构类型选择典型路段设置调查样带,在样带内设置梯度采样点,分析公路绿化带的多种生态效应,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绿化带组成结构和空间配置模式提出优化设计建议,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7.
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中国景观生态学从学习引进阶段到逐步进入发展阶段的过程和特点,总结了森林景观生态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明确了其中在中国有一定优势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根据我国实际,介绍了森林景观生态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从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高度.分析了当前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8.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于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生态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探讨中西部小流域的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组成与驱动方式,以山西省文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RS与GIS平台,分析流域2000—2018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利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结构;选取自然因子、区位建设因子、社会经济因子,利用Logistic回归的建模方法分析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驱动力。结果表明,流域整体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水域、建设用地、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增加,不同地类的变化速度、土地转移情况不同,流域整体土地变化速度较快,利用程度提高,有序化程度下降,均匀度增加。预测结果显示,耕地、林地、草地、其他用地面积下降,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除耕地、建设用地外,其余地类面积变化较小。自然因子、区位建设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都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在过去18年间经历了快速、复杂的变化,自然因子对土地变化具有基础性、长远性的影响,短时间尺度上区位建设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是影响土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99.
应用G re ig-Sm ith的等级方差分析方法,结合野外样带调查法,在山西文峪河流域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设置了5条典型样带,对华北落叶松林三个群落类型的优势树种立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数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等级方差分析法可较方便地分析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确定格局规模尺度,定性地比较分析聚集强度;样带宽度影响分析结果,实际研究中需进行必要的试验,以便确定适当的宽度;研究地区的三个华北落叶松林类型在16 m和64 m两个尺度上,都表现为明显的聚集分布格局,三者的差异反映了局部小尺度干扰和资源环境异质性分布的影响控制作用;研究地区三个类型的华北落叶松林中,在64 m斑块尺度上的聚集强度,灌木落叶松林>云杉落叶松林>苔草落叶松林;在16 m尺度上的聚集强度云杉落叶松林>灌木落叶松林>苔草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00.
制订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流域管理的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订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流域管理的任务本文所提政策概要如下:(1)流域管理和高地(upland)水土保持,是实现土地和水资源可持续经营的一种手段;(2)流域自然资源管理不善是造成土地和水资源退化及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3)造成管理不善的原因是缺乏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