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67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阐明小尺度范围内濒危物种夏蜡梅种群的遗传分化,保护和恢复夏蜡梅种质资 源,采用 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镇的5个夏蜡梅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1 2个引 物对夏蜡梅5个种群10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8个,总多态 位点百 分率(P)为 57.31%,平均为25.03%。夏蜡梅总Shannon指数 (I)为0.268 9,平均为 0.148 8; 总 Nei指数 (h)为0.174 5,平均为0.102 8。 P、I、h均表明夏蜡梅总体水平的遗传多 样性较高,而种群 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显示,47.0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5 2.99% 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种群内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均很明显。夏蜡梅种群间基因流较低, 为0.717 3,显示夏蜡梅种群间的基因流动部分受阻。 5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051,根据 种群间的遗 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结果为生境相似的种群聚在一起。夏蜡梅种群间较高水平的遗传 分化 主要是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微生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一般规律,对自然条件下夏蜡梅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生物碱、皂苷、游离蒽醌等3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叶片3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3类次生代谢产物总含量、皂苷含量、游离蒽醌含量的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其中,3类次生代谢产物总含量、皂苷含量在5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游离蒽醌的含量在6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曲线总体趋势逐渐下降,以5月最高,10月最低.  相似文献   
13.
乌药ISSR扩增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保ISSR分析的可靠性和重复性,有必要进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以浙江省天台山乌药(Lindera aggregata)自然种群随机个体的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反应体系中的Mg2 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用量、Taq DNA聚合酶用量、BSA浓度、引物用量进行筛选和优化,得出了适用于乌药ISSR分析的扩增条件:10μL PCR反应体积,1×Taq酶配套缓冲液(200 mmol·L-1 Tris·HCl,PH 8.8,100 mmol·L-1 KCl,1%Triton X-100,100 mmol·L-1(NH4)42S04,20 mmol.L-1MgCl2),0.5U Taq DNA聚合酶,10 ng模板DNA,10 pmol引物,0.4mmol.L-1dNTP.利用优化反应体系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引物对20个乌药个体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142个位点,其中,102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1.83%,Nei指数为0.284 3,Shannon信息指数为0.415 3,乌药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七子花叶片蛋白组分含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七子花叶片中5种蛋白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七子花叶片的总蛋白含量变化曲线呈“W”型,叶片生长初期含量基本保持稳定,5月中旬含量开始下降,并且下降幅度较大,6月中旬达一低值后,其含量迅速上升,到7月中旬(盛花期)达一峰值,接着其含量下降,到8月中旬达到最低,后又上升直至落叶时达到最高值。水溶蛋白含量季节性变化呈“低-高-低-高”,在叶生长初期上升,峰值出现在5月中旬,以后逐渐下降,到7月中旬达最低值,之后缓慢上升,落叶前达到最高值。盐溶蛋白在叶生长初期迅速下降,到5月中旬达最低值,后一直呈上升趋势。醇溶蛋白与碱溶蛋白在叶生长初期有所下降,至6月中旬达到最小值,以后迅速上升,至7月中旬达到高峰后大幅度下降,在落叶前又有所回升。杂蛋白在叶生长初期迅速下降,至5月中旬达到最低值后,基本趋于稳定。推测水溶蛋白、盐溶蛋白和醇溶蛋白、碱溶蛋白与七子花的展叶和开花生理过程有密切关系。西北林学院学报22卷第6期杨蓓芬等七子花叶片蛋白组分含量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血藤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改进的SDS法抽提大血藤基因组DNA,分析了镁离子、dNTP、模板DNA含量、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量和BSA浓度对大血藤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稳定的、可重复的大血藤ISSR最佳反应体系:10μL PCR反应体积中,4×Taq酶配套缓冲液(10 mmol/L Tris-HC l,pH9.0,50 mmol/L KC l,1 g/LTriton X-100),0.5U Taq DNA聚合酶,2 mmol/L MgC l2,0.1 mmol/L dNTP,12 pmol引物,10 ng模板DNA,2 mg/mL牛血清白蛋白。大血藤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2.4℃。  相似文献   
16.
西兰花品种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0个西兰花栽培新品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2个引物在30个品种中共扩增出22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0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7.60%。经POPGEN32软件分析,Shannon信息指数为0.2712,Nei′s基因多样性为0.1850,显示西兰花拥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0~1数据系统聚类分析软件,采用Jaccard法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转换成遗传距离矩阵,利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东村晚生与东村早生两个品种之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629;而优秀和隆冠9号两个品种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91,平均遗传距离为0.353。聚类结果显示西兰花的30个品种可被分为三大组。本研究可为西兰花遗传育种和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适合西兰花的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西兰花基因组DNA为材料,对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种影响因子如镁离子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含量、Taq DNA聚合酶量BSA浓度、引物用量、甘油浓度以及最适退火温度等进行了优化和筛选,建立了适合西兰花的ISSR反应体系:10μl PCR反应体积,1×Taq酶配套缓冲液(10 mmol/L Tris.HC l,pH值9.0,50mmol/L KC l,0.1%Triton X-100),2.0 mmol/L MgC l2,0.75 U Taq酶,5 ng模板DNA,12 pmol引物,dATP、dCTP、dGTP、dTTP各0.2 mmol/L,4 mg/m l BSA,西兰花的最适退火温度为48.5℃。  相似文献   
18.
青钱柳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样地青钱柳叶片的鞣质、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绿原酸、皂甙、总酚等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表明:①青钱柳叶片中总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在各个样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天台县华顶山的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最高,其它样地相对较低,其高低顺序为华顶山>钱江源>四明山>庐山>大盘山。②相同成分在不同的样地也有差异,青钱柳叶片鞣质含量最高的样地是庐山,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皂甙含量最高的样地是钱江源,绿原酸、总酚以华顶山样地最高。③不同样地叶片中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不高。④系统聚类分析显示,5个样地可聚为2类,华顶山、四明山、庐山聚成一类,钱江源、大盘山聚成另一类。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台州市境内有国家首批保护植物20种,隶属于14科18属,其中国家1级保护植物1种,2级保护植物19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16种,以木本植物占优势.科的分布区类型分为4类,热带分布的有6科,温带分布的有8科,具有热带和温带的双重性质.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9类,温带成分最多,其次是热带成分,第3是中国特有分布.这些植物起源古老,孑遗种多,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过渡性明显,特有现象显著.  相似文献   
20.
蓝果树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LCA-4型光合测定系统对蓝果树成熟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果树的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8:00和14:00左右,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暗呼吸日进程变化为明显的"单峰"曲线,在10:00时达到最大值;胞间CO2浓度呈"W"形变化趋势,早晚高,中午有一回升;气孔阻力早上随光强增加,气孔张开,气孔阻力下降,中午的高光强、高温、低湿环境导致部分气孔关闭,气孔阻力增大,以后随着光强的降低,气孔阻力下降,到14:00降到最低,此后随光强降低气孔阻力又开始增大。应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对光合速率(Pn)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Ca)、大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叶面温度(T1)作逐步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影响蓝果树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是PAR、RH和Ca,蓝果树Pn与Ta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与PAR和Ca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