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油松挥发性物质分析及红脂大小蠹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布于山西的油松树脂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份为(R)-( )-α-蒎烯、(S)-(-)-β-蒎烯和(S)-( )-3-蒈烯,占萜烯总量的97%以上,其中(S)-( )-3-蒈烯的比例最大,另外还有香叶烯、( )-柠檬烯、莰烯、孟二烯和水芹烯等成份.触角电位反应中,雄性红脂大小蠹对油松挥发性物质中(S)-(-)-α-蒎烯、柠檬烯和(S)-( )-3-蒈烯的反应较为强烈,而雌性红脂大小蠹对油松挥发性物质中(S)-( )-3-蒈烯、柠檬烯、(S)-(-)-α-蒎烯和香叶烯的反应较为强烈.雌性红脂大小蠹较雄性红脂大小蠹对这些挥发性物质更为敏感.寄生于我国油松的红脂大小蠹对树体挥发物的反应与原产地美国有较大的差异,产生变化可能与寄主挥发物成分和环境变化有关,但其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2.
光肩星天牛不同寄主树种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昆虫搜寻寄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首次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提取了光肩星天牛部分寄主树种合作杨、新疆杨、毛白杨、旱柳未损伤及遭受机械损伤后的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56种化合物,包括醛类、酯类、醇类、萜烯类、脂肪酸类等.结果表明,感光肩星天牛树种释放较多的酯、萜类物质,而抗性树种则释放较多的醇、醛类物质.在遭受机械损伤后醛类和醇类物质的释放量增加,同时还产生大量的萜类物质.这些物质释放的变化可能与光肩星天牛的取食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33.
研究目的给人们生活提供有效的降低室内甲醛污染的方法;方法选用13种常用室内观赏植物,将盆土与茎叶部分隔开,放入自行研制的甲醛熏蒸箱中,对植物进行熏蒸实验,测得熏蒸前后甲醛的变化量和植物叶面积,以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植物间吸纳甲醛能力的大小并排序。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合果芋等吸纳甲醛的能力较强,而芦荟等吸纳甲醛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4.
珍珠梅花挥发性物质日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采用GC—MS技术研究了珍珠梅挥发性物质组成及日动态变化规律。共检测到61种挥发性物质,这些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具有日动态变化的特点,这种动态变化体现在释放含量水平和组成两个方面。各类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显著水平并不相同。在珍珠梅挥发性物质中,检测到高含量的含氮化合物、苯甲醛和异戊醇等刺激性较强的有毒物质,为此对珍珠梅花挥发性物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5.
马尾松诱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快速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马尾松进行未受害、接虫咬食为害、人工剪叶3种处理后,按不同的时间序列取样,用TCT-GC-MS分析叶片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受害方式对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有不同影响.人工剪叶检测出的挥发物种类略少于虫害;释放高峰早于虫害.2)同一受害方式的不同受害程度对挥发物的快速诱导变化不同.与对照相比,轻度虫害后莰烯、β-蒎烯、水芹烯、石竹烯、(E)-法尼烯在1 h升高,但挥发物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重度虫害后三环萜、月桂烯、莰烯、β-蒎烯、水芹烯、石竹烯24 h达到高峰;人工剪叶使马尾松轻度受害后,有些挥发物1 h达到高峰,有些24 h后才升至最高,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人工剪叶重度损伤后,挥发物出现释放高峰的时间多在1 h或2 h.3)在整个快速诱导过程中,挥发物β-蒎烯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72 h仍高于对照,说明该化合物在马尾松的诱导抗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马尾松毛虫对马尾松挥发性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萜烯类单体和复配混合物对马尾松毛虫触角电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触角电位反应活性与单体及等量复配化合物的含量呈正相关,随着含量的升高,其触角电位反应的相对值升高.原液、1/10原液1、/100原液中均对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最大,其次是β-蒎烯和月桂烯,但花烃在1/1 000原液中达到最大反应值,而β-蒎烯在1/1 000原液中的反应较小.依据受害后马尾松挥发物各物质相对含量的比例进行复配的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成虫对1,3,4 3种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的相对值较高,LSD多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均显著高于对第2种混合物的反应值.  相似文献   
37.
光肩星天牛咬食复叶槭后植物体内诱导的信号传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与分析表明光肩星天牛咬食复叶槭后,植物体内茉莉酸(JA)含量和脱落酸(ABA)含量在短时间内增加,而水杨酸含量则减少,JA和ABA是抵抗伤害反应的信号传递物质,因此JA和ABA的增加表明该植物存在防御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38.
油松针叶精油中的单萜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萜是广泛存在于针叶树内的一类化合物,本文用气相色谱/付氏红光外谱(GC/ZX)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相结合对我国特有树种油松中针叶的单萜成分进行分析测试,共鉴定出单萜成分11个,其主要成分为:a-蒎烯、柠檬烯。  相似文献   
39.
油松针叶精油萜烯组成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油松针叶油进行了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及气相色谱分析,利用Kovats指数,部分标样和标准谱图鉴定出44个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有33个组分为该种植物中首次报导),并与国外部分两针叶松的萜烯组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0.
采用改进的便携式循环收集装置,直接捕集无损伤天然活体绿化植物珍珠梅的挥发成分,进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CT—GC/MS)分析,鉴定出不同季节的挥发成分差异,并结合相关的人体脑波测试实验总体结果及挥发成分中的刺激性、毒害性物质评价,指出珍珠梅对于林业人类工效学中绿色嗅觉环境建设的慎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