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 云南省低产桑园形成的原因 云南省桑园单产低、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部分新植桑园未投产以外,主要与农户对发展蚕桑业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2.
钟健 《甘蔗(福建)》2004,11(4):57-59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生产基地和产糖中心。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甘蔗糖业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内和世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就广西甘蔗糖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前景及今后发展的对策作简要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53.
俗话说"养蚕不消毒,养蚕养得哭",蚕病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夏秋高温季节,正是蚕病爆发的高峰期,更要抓好消毒防病工作,确保蚕茧丰收.  相似文献   
54.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又称血液型脓病)是家蚕病毒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为了更好的防控此病,以泥土作为环境因子代表,探讨了用PCR方法检测环境中病原BmNPV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以BmNPV保守基因polyhedrin为靶标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能够成功检测到泥土中BmNPV;对泥土中另外3种昆虫的NPV进行PCR检测,未发现特异性扩增,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能检测环境泥土中BmNPV多角体的个数为8.3×105个,灵敏度是镜检的100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明5龄家蚕中肠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变化规律,为解析家蚕回避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DNJ)毒害作用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5龄家蚕中肠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Bm Suc1和Bm Suc2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同时测定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结果】Bm Suc1基因在5龄家蚕中肠的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在5龄起蚕和盛食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而Bm Suc2基因在整个5龄期的相对表达量均非常低。从5龄起蚕到熟蚕,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第5 d(盛食期)的酶活性最高,达158.82U/mg。【结论】Bm Suc1基因表达水平及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变化规律与5龄家蚕吸收利用桑叶蔗糖营养的生理进程基本一致,提示Bm Suc1基因作为一种蔗糖水解酶基因在家蚕中肠组织消化吸收桑叶蔗糖营养物质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6.
甘蔗育种、引种新理念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科技生产力和甘蔗糖业大发展时期,对甘蔗育种目标、引种方向、良种理念已作了新探讨;在育种、引种方向上提出了“高、大、硬、强、脱”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57.
【目的】为杜仲杂交子代的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杜仲杂交F1代群体的134个子代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红色成分值、绿色成分值、蓝色成分值、叶绿素参考值、鲜比叶质量、干比叶质量、节间距共14个叶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杜仲F1代群体的14个叶片性状变异系数为6.29%~36.97%,其中叶宽、叶长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到15%以上,说明在F1群体中普遍存在遗传变异。134个F1代的主要性状值展现出连续性较好的正态分布趋势;在14个叶表型性状中,31对性状指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 <0.01),3对性状指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 <0.05);14个叶表型性状的中亲优势率为-88.53%~45.95%,14个叶表型性状的超亲优势率为-94.50%~9.6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7.5处134个单株可聚为Ⅰ、Ⅱ、Ⅲ等3个大类群,其中Ⅰ、Ⅱ类群又可单独分为2个亚类。通过主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