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昆虫病原菌淡紫色拟青霉对红棕象甲成虫的毒力水平。结果表明,红棕象甲死亡率与淡紫色拟青霉的处理浓度和时间呈现正相关性,LC50值为6.15×10~8孢子/mL;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其对红棕象甲成虫的LT50值为140 h。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经淡紫色拟青霉处理后,红棕象甲体节连接处出现大量真菌孢子,表明淡紫色拟青霉在侵染红棕象甲成虫时,主要通过体节连接处的缝隙和薄弱部位侵入虫体,造成虫体死亡。结论:淡紫色拟青霉具有侵染红棕象甲成虫的能力,具有应用于红棕象甲生物防治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62.
椰子木蛾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食叶类害虫。为了明确5个椰子品种对椰子木蛾生长发育和种群参数的影响,应用Jackknife技术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表明,椰子木蛾在5个椰子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文椰3号上完成1个完整世代所需时间最短,为(50.52±0.72)d,在马哇椰子上最长,为(64.97±1.33)d;取食海南本地高种叶片的椰子木蛾雌雄虫蛹重最轻,分别为(47.11±2.16)mg、(25.18±1.13)mg;在文椰3号上椰子木蛾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最高,分别为0.1061±4E-04和1.1119±5E-04。综合比较5个椰子品种,文椰3号是椰子木蛾的最适宜取食椰子品种,其次分别为海南本地高种、文椰4号、文椰2号和马哇。  相似文献   
63.
红棕象甲成虫对5种植物发酵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成虫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椰子(Cocos nucifera)、假槟榔(Archontophoehix alexandra)、槟榔(Areca catechu)和菠萝(Ananas comosus)等5种植物发酵挥发物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红棕象甲成虫对不同植物发酵挥发物敏感性不同,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显著高于非寄主植物菠萝,依次排序:甘蔗≈椰子>假槟榔≈槟榔>菠萝.雌成虫和雄成虫对椰子和甘蔗的行为反应同其他3种植物相比有更强的趋性,但雄成虫对假槟榔、槟榔和菠萝3种植物发酵挥发物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甘蔗、椰子、假槟榔3种植物食物诱饵的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挥发物对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具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P<0.01).3种植物田间诱捕效果差异显著(P<0.05),依次为:甘蔗>椰子>假槟榔.不同食物诱饵诱捕的雌成虫数均多于雄成虫.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防治红棕象甲的可行性,在室内研究了该线虫对红棕象甲幼虫的致死效果和毒力水平。采用微量点滴法测试线虫不同施药剂量和施药时间对红棕象甲3龄幼虫的致病效果,并观察处理后红棕象甲幼虫的形态学特征变化。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具有一定的致死作用,随着线虫接种剂量的增加,红棕象甲死亡率增加;毒力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红棕象甲幼虫的LD50呈现降低的趋势,同时随线虫接种剂量的提高,LT50逐渐缩短;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红棕象甲幼虫被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感染后,虫体呈现出僵硬皱缩、体色变褐、身体肿胀直至最后虫体腐烂、线虫游离而出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低龄幼虫具有一定的防控潜力。  相似文献   
65.
由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不同子实体分离获得数十种菌株材料,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对小麦促进生长效应作了比较试验研究。以探讨蒙古口蘑种内差异的大小程度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蒙古口蘑不同菌株对小麦促进生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进一步筛选优良促生菌株的基础,本试验筛选出Tr-97和Tr-2两个菌株明显高于其它菌株和对照,选用Tr-97菌株通过半液体培养,随后制成A,B,C不同菌液对甘蓝作促进生长试验,结果显示A,B,C三种菌液对甘蓝的生物量生长均有程度不同的促进作用,但以B菌液作用最显著,与对照相比鲜重增加32.40%,干重增加38.35%。表明蒙古口蘑在生物菌肥应用领域同样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6.
为了筛选出对红棕象甲高龄幼虫防治较好的杀虫剂,在室内采用浸泡法测定了啶虫脒、三唑磷等10种杀虫剂对红棕象甲高龄幼虫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啶虫脒对红棕象甲高龄幼虫致死作用最强,其次是三唑磷、高效氯氰菊酯和敌敌畏3种杀虫剂,除虫脲、毒死蜱、阿维菌素、吡虫啉、甲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红棕象甲高龄幼虫的致死效果较差;啶虫脒、三唑磷、高效氯氰菊酯和敌敌畏这4种杀虫剂可能在田间防治红棕象甲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红棕象甲新型诱捕器的制作、使用方法及其田间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新型诱捕器的制作简易、使用方便,而且诱捕成虫的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68.
红棕象甲幼虫声音室内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红棕象甲幼虫蛀食、爬行时发出的声音,运用AED-2000L便携式声音探测仪对不同虫口密度幼虫的树段、树段的不同测试位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进行室内声音探测.结果表明:①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测量值(Total Hits和Total counts)随之增大,说明一定密度虫口范围内,虫口密度越大,声音探测效果越明显;②测试位点的选取对探测效果有较大影响,随着测试位点与幼虫距离的增大,测量值(Total Hits和Total counts)随之减小;③温度对幼虫活动声音的探测值(Tota) Hits)也有较大的影响,在(28±1)℃条件下,幼虫声音平均探测值(Total Hits)最大,其次(24±1)℃、(32±1)℃条件下幼虫声音平均探测值(TotalHits),但三者没有显著差异;④随着幼虫日龄的增加,测量值(Total Hits和Total counts)随之增大,但到末龄幼虫(接近预蛹期)时,测量值(Total Hits和Total counts)开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9.
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促进油菜、芹菜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筛选出对蒙古口蘑液体生长最佳的培养基为 2 0 %马铃薯汁 +2 %白糖和 P/DA。菌丝经 42天静置培养后干重分别达到 1 2 .76g/l和 1 2 .57g/l。同时证明蒙古口蘑不仅促进牧草的生长 ,而且也促进油菜 (Brassica chinensis L .)、芹菜 (Apium graveolens L .)的生长。B菌液施入温室土壤内 ,油菜以干重计算增产 67.1 5%。在盆栽试验中 ,灭菌土壤施入 B菌液芹菜增产 83.84% ,不灭菌土壤施入 B菌液 ,芹菜增产 62 .0 3%。  相似文献   
70.
为明确变温低温与持续低温对红棕象甲成虫耐寒性的影响,探索不同低温环境与红棕象甲成虫冷伤害之间的关系,将红棕象甲成虫进行以下两种处理:(1)持续暴露在0、5、10与15℃;(2)雌雄成虫每日暴露于28℃2h后再分别置于以上低温下饲养,对两组试虫的死亡率及过冷却点分别进行统计与测定。结果表明:0℃低温环境下交替暴露于冷伤害修复温度与低温环境可增强试虫冷伤害修复作用;10℃与15℃低温环境下交替暴露于冷伤害修复温度与低温环境会削弱试虫冷伤害修复作用;此外,两种处理方式下,雌成虫的过冷却点相较于空白组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