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9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直径分布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传统的直径分布模型虽然能获得统计学上满意的表达结果,但常常忽略了大径阶株数的表达 大径阶内的林木虽然株数较少,但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看却比小径阶内的林木更加重要,所以在直径分布模拟和估计中必须充分地加以考虑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名为倒J形对数函数的新的直径分布模型,以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对象,通过对负指数函数、限定线函数、Weibull函数和倒J形对数函数4种直径分布模型的模拟和检验,发现倒J形对数函数和Weibull函数对于热带森林的直径分布模拟、尤其是对大径阶部分的林木株数分布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92.
为了研究林场级森林林木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信息,以海南省岛东林场为例,采用系统(等距)抽样方式对该场 林木资源进行抽样调查。选择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制定的方法对不同龄组、不同类型森林的林木生 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林场森林林木碳储量大,达53.00 万t,但单位面积上的碳汇能力低,仅为 54.35 t/ hm2 ;不同类型林分各个生长阶段(龄组)的单位面积碳储量不尽相同,其中木麻黄成熟林最高,为141.08 t/ hm2 。以上结果表明,当前短周期人工林皆伐作业模式下的森林林木生物量积累不足,造成岛东林场碳汇能力较 低。当前经营方式不能满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多功能森林经营的要求,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经营方式来改 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93.
借助1997年二类调查数据,运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在arcinfo的支持下,采用统一网格样点采样法,通过对不同景观类型的生态潜力进行量化,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森林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金沟岭林场范围内,水平地理位置对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影响极为有限,景观要素空间格局更多地受地形特征和干扰格局的综合控制;研究地区海拔、坡向和坡度是控制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海拔带上,坡向和坡度对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作用在方向和强度上都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4.
为了提高面向林业主题知识系统的知识数量与质量, 在研究知识模型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林木的生育特点, 提出了林木知识模型建立的基本依据是林木生育时间和造林技术措施, 并依此建立由浅知识模型和深知识模型所组成的林木三维知识模型(以杨树为例)。并对该知识模型的知识表示和模糊推理进行了描述, 该知识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5.
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形成的加拿大模式森林计划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森林经理、森林多资源价值观和综合森林资源经营思想,目标是要把加拿大的森林经理从传统的永续性木材生产转移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应用了新兴的思想概念和技术手段,采用了社会各有关方面参与性森林经理的新形式并进行了实践;体现了一种对可持续发展非常有效的组织形式.第二阶段从1997年开始实施,在建立可持续森林经理的实施、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希望在每一个模式森林区域内同时实现森林的多种价值,成为可持续森林经理体系的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96.
黄土高原蔡家川林场森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群落演替特征和林地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以陕西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构建天然次生林森林质量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得到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油松-白桦混交林和辽东栎-白桦混交林的综合质量评分值。结果表明:采用森林结构、演替趋势和林地生产力3大类8个评价指标(郁闭度、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枯枝落叶厚度、乔木蓄积量、灌草生物量、幼苗数量及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该地区次生林质量状况,森林结构对森林质量影响较大,群落演替状况次之,林地生产力影响较小,评价指标对森林质量的贡献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分郁闭度0.3562,枯枝落叶厚度0.2116,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数量之比0.1305,均匀度0.1058,乔木蓄积量0.0826,物种丰富度0.0644,幼苗数量0.0372,灌草生物量0.0118;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0多年来,蔡家川林场林分综合得分值28.0~92.2,接近一半的森林处于较好水平,质量差和较差的林分极少,油松、辽东栎及油松-辽东栎天然次生林质量相对较好,林分综合得分值65~73,而白桦林、辽东栎-白桦混交林和油松-白桦混交林的林分质量较差,综合评分值均低于60.00;该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解决森林质量评价中的量化问题,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在黄土高原其他地区的次生林质量评价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97.
以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典型地段的桦木林、柳杉林、杉木林、竹林和天然常绿阔叶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剖面特征、土壤机械组成、酸碱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林地土壤质量。结果显示:牛尾竹林土壤各项指标处于较低水平,土壤质量很差;人工栽植的针叶林(柳杉林),其人工林土壤表现出很好的发育和熟化特征,其有机质含量和速效N、P、K总量也仅次于天然林,且团聚体数量较多,但水稳性能较差,表土的养分淋溶特征明显;而盐基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以桦木幼林最大,其次为天然常绿阔叶林、竹林、杉木林,最小为柳杉林。表明以木材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人工针叶林(柳杉林和杉木林)加速了盐基离子的流失,最终导致了土壤的酸化,因此合理的植被构成及林分经营模式是维持土壤质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8.
国家级森林资源清查地面样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世界主要国家森林资源清查地面样地设计进行了述评, 包括样本单元的构成、样地大小、形状、样本单元中树木的选择方法、调查因子和调查周期。发现样本单元多采用群团样地或样地群, 圆形样地应用较多, 调查因子除森林资源外, 还包括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碳和土壤等。结合我国森林资源清查在样地设计方面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
森林多功能监测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人类社会对森林多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 森林多功能经营也日益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现代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森林多功能监测技术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但总体来说还不够完善。文中介绍了森林多功能监测情况, 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以期为今后森林多功能监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经营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以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年龄阶段(10、20、30、40、50 a和60 a)林分为对象,研究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物种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度、丰富度及材积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差异较大:1)不同年龄阶段的林分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不同年龄阶段的树种胸径分布格局变化较大,60 a集中分布胸径>20 cm的林木;3)马尾松近熟阶段(50~60 a)林木株数较少,但是从林分的生产力来说,却提供了50%以上的林分蓄积。提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工林经营策略需要考虑林分自然生长规律和关键树种竞争机制,使少量优质林木个体留给自然演替进程控制和调节,实现人工林生产力提升和结构功能的生态合理性和经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