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8篇
  8篇
综合类   12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148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长江口九段沙附近水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8-2000年长江口九段沙附近水域(30°~32°N,121°27′~122°30′E)丰水期枯水期6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对长江口水域浅水Ⅲ型(网目孔径0.077 mm)和浅水Ⅰ型(网目孔径0.505mm)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的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水期盐度与浮游动物总丰度有很显著的线性关系,总丰度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枯水期盐度与总丰度的关系不明显。同一季节温度与总丰度之间的关系不明显,但从总丰度的季节变化可见,不同水温环境下总丰度的差异依然明显。各年多样性指数(H′)值均小于2;丰水期和枯水期大型浮游动物H′值无论涨潮还是落潮均要大于小型浮游动物。本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简单,种间分布不均匀,优势种突出,主要由淡水生态类型、河口半咸水生态类型、沿岸生态类型和外海生态类型的种类组成。  相似文献   
122.
本研究通过RNA-seq技术对Δcat1突变体菌株和Foc4野生型菌株的转录组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探明Cat1基因敲除后对香蕉枯萎病菌转录组的影响。预测到新转录本2 354个,其中能够预测到基因功能的有1 095个。Cat1基因敲除后,敲除突变体的基因表达相较于野生型菌株发生很大变化。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发现,差异基因表达主要体现在蛋白复合物、细胞质组分、细胞蛋白代谢过程、ATP结合和转运活性等相关方面。KEGG分析发现,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核糖体合成、RNA转运,香蕉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在抗生素生物合成、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等通路。Cat1基因敲除后,一些能量转运酶、加氧酶、氨基酸转移酶活动加强,一些激酶、氧化酶、蛋白酶受香蕉诱导活性增加。Cat1的敲除导致多种糖转运蛋白的大幅下调表达,且大大影响锌脂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等表达,从而对菌株生命活动和致病力产生影响。Cat1敲除后,其他过氧化氢酶类的表达量补偿性增加,但催化生成过氧化氢的SOD表达也增加,可能是敲除突变体致病力减弱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3.
冲击式谷物流量传感器设计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物产量空间变异信息是实施精细农业的基础,为了获取产量信息,开发了一款新型冲击式谷物流量传感器.传感器由机械部分和电路部分组成,机械部分主要由感力板、敏感梁、底座以及传感器外壳等组成,敏感梁的上下表面贴有应变片.感力板受到谷物的冲击,从而带动敏感梁发生形变,通过应变片组成的桥式测量电路输出电信号.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电压形式.在静态试验和室内动态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在河北省保定市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进行了收获小麦和水稻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时,有着比较好的线性度,谷物产量的累积计量精度满足精细农业测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4.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2009~2012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用量小麦及玉米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及速效养分指标均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等量玉米秸秆还田效果优于小麦秸秆。PCR-DGGE的检测结果显示秸秆还田能一定程度提高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真菌丰度和香浓多样性指数随着玉米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小麦秸秆在中量还田时(4500 kg hm~(-2))多样性最高,且等量玉米秸秆还田在提高真菌多样性的效果优于小麦秸秆。此外,秸秆还田各处理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真菌多样性相似系数均大于0.73。特异条带的测序显示,与对照相比,小麦秸秆1500 kg hm~(-2)还田处理中,隐囊菌属真菌(Apanoascus)及毛壳属真菌(Chaetomium)出现,玉米秸秆还田7500 kg hm~(-2)处理,两种特异性的真菌类群(Uncultured Eukaryote和Fungal sp.CRS567818T-1)出现。且土壤真菌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钾及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可见,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烟田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这有助于烟草土传病害控制、烟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及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5.
东海毛颚类数量分布与环境关系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的数量分布,优势种丰度对总丰度变化的回归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颚类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季平均丰度(不含台湾海峡水域)为秋季(540ind/102m3)>夏季(322ind/102m3)>冬季(235ind/102m3)>春季(33ind/102m3);毛颚类高丰度区的移动和变化与带鱼渔场的移动和变化基本一致;春、秋季毛颚类总丰度与表层水温线性相关关系非常显著;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海龙箭虫(Sagittanagae)和百陶箭虫(Sagittabedoti)是构成东海毛颚类总丰度变化的最主要种类,其中肥胖箭虫具有较广泛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的适应性,海龙箭虫分布的水温偏低,是影响冬、春季总丰度变化的主要优势种,百陶箭虫分布的水温偏高,是影响夏、秋季总丰度变化的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6.
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底栖动物群落的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修复旨在通过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随着污染加剧、过度捕捞和大型工程的建设,长江口的水生生态系统已呈现出全面退化状态,尤其是赤潮的频发和饵料生物的显著降低,严重破坏了长江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此先后进行4次大规模的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包括3080尾特大规格的中华鲟、2.5万只中华绒螯蟹成体等的增殖放流,其中,2002年和2004年进行了长江口导堤底栖生物的生态修复工程。近年来的监测结果显示,长江口生态修复工程极大地增加了长江口导堤及附近水域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并每年提供817万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相当于一个投资规模约为2万t的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  相似文献   
127.
2002年3月在长江口新建的北导堤N6区段试投放底栖动物10 t的基础上,2004年3月在南、北导堤通过投放以巨牡蛎为主的底栖动物5 t,开展底栖生物修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个月,试验区底栖动物种类共有21种,比本底值增加了9.5倍;总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分别为26 489.43 g·m-2和3399.11 ind·m-2,比本底值分别增加了40.31倍和7.50倍,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8,比本底值提高了3.08倍。其中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增加明显,巨牡蛎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9 328.84 g·m-2和918.67 ind·m-2,分别是所投放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483.39倍和140.47倍。初步评估整个长江口导堤巨牡蛎的总重量已达719 076 t以上,已初步形成以附着型贝类为主的底栖动物群落。根据2005年6月的测定结果,推算出整个长江口导堤巨牡蛎对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累积量为:N为 986×103 kg、P为 67×103 kg、Cu为 16 675 kg、Zn为 39 258 kg、Pb为410 kg、Cd为 171 kg、Hg为 0.118 kg和As为 222 kg。  相似文献   
128.
青石斑鱼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斑鱼栖息于沿岸岩礁水域,我国长江以南沿海的外侧岛屿周围水域广为分布,种类约有10多种,浙江沿海以青石斑鱼(Epinephdus owoara)为主。石斑鱼分布水域比较局限,资源量不大,一经被利用容易出现资源下降。为使石斑鱼资源不衰,应积极开展养殖和放流鱼苗以增殖自然水域的资源量。作者于1980年进行青石斑鱼的人工繁殖研究,目的是解决资源增殖的苗种,这一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9.
杂交鲟(Huso huso♀×Acipenser baeri♂)仔鱼消化道发育表现从远端逐渐到近端的发育过程,而且在其内源性营养阶段变化更剧烈。初孵仔鱼消化系统处于原始分化状态:整个消化道只有内胚层细胞及内部的卵黄颗粒和部分分化的后肠,口与肛门均未与外界相通;随着卵黄囊的吸收,仔鱼分别于孵化后第3天分化出胃和十二指肠;第8~9天才出现具有胃腺的贲门胃,十二指肠和肝脏发生较明显的分化,显示功能性消化系统的形成。仔鱼遭受长期饥饿后(即12 d后投喂),消化道几乎停止发育,24~25 d后则明显退化,表现为长度缩短,管径变小,组织学显示:胃腺细胞萎缩和数量减少,胃肌纤维排列疏松;肠微绒毛断裂,上皮细胞高度下降,细胞内的空泡减少;肝组织逐步呈溃散状态,肝细胞索破坏,细胞界限模糊,核仁呈现萎缩或解体。  相似文献   
130.
44%谷友WP对谷田杂草的防除及其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解决44%谷友WP在推广中的药效不佳或药害问题,采用四因素四水平和三因素二水平的正交试验和新复极差法统计分析,针对施药剂量、喷灌水量、整地质量、土壤墒情等影响因素进行了44%谷友(单嘧?扑灭)WP防控杂草及其对谷子产量影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实验因素对44%谷友WP防控杂草效果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施药剂量、灌溉水量、整地质量、土壤墒情还是影响谷子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根据谷子产量和经济效益,确定了44%谷友WP经济、安全、高效防控谷田杂草技术的最优方案:44%谷友WP的剂量为1800 g/hm2,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耕耙地要坚实;土壤含水量要达到15%;药后不进行喷灌;在45天高药效持续期内能有效控制谷田杂草,尤其是双子叶杂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