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林业   89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蒸馏时间对柠檬桉叶得油率及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馏时间是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叶油出油率及其化学成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采用GC-MS、GC对不同蒸馏时间收集的25年生柠檬桉叶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柠檬桉叶油水蒸气蒸馏0~2.0 h,得油率为1.220%(鲜叶得油率),柠檬桉叶油中共检测出42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在1.000%以上的共计6种,分别为香茅醛(58.188%)、香茅醇(12.959%)、新异胡薄荷醇(8.959%)、乙酸香茅酯(7.686%)、对?烷-3-8-二醇(3.062%)、1,8-桉叶素(1.665%)和异胡薄荷醇(1.005%),占挥发油含量的93.524%。对15年生柠檬桉挥发油GC结果显示,当蒸汽量90 m L/min,料液比1:1.8,蒸油时间在0~1.0 h得油率为1.156%,得到的挥发油中香茅醛含量为79.966%,新异胡薄荷醇和异胡薄荷醇含量为9.313%,柠檬桉油特征组分符合GB/T 22179-2008要求。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得到的挥发油相对较少,为了降低能耗,提取的柠檬桉油特征组分符合国家标准,建议工业上将蒸油时间控制在1.0 h。  相似文献   
52.
通过室内抑菌圈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4种变色菌的抑制能力,初步筛选用于制备中密度纤维板防霉剂配方,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01%~0.1%的甲基硫菌灵(Me-TBZ)、0.1%~2.0%的丙环唑(PPZ)、0.1%~2.0%的戊唑醇(TBZ)和5%~30%的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混合复配,添加有机溶剂10%~30%乙醇胺和10%~30%乙醇,该混合剂对变色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中密度纤维板防霉剂。  相似文献   
53.
邓恩桉同砧长枝嫁接育苗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恩桉耐寒抗霜冻能力较强,生长较快,是优良的纸浆用材树种。由于其开花结实较难,种子缺乏成为大力引种邓恩桉的瓶颈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邓恩桉嫁接技术相比,通过同砧长枝嫁接育苗新技术,能大幅度提高邓恩桉嫁接苗的成活率,达到80%左右。  相似文献   
54.
2个种源邓恩桉木材纤维特性及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木材离析方法对2个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种源木材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胸径生长与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纤维长度大致成正态分布,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度均值分别为986.44μm与908.91μm,种源A长度在700~1 700μm的纤维数量占纤维数的97.11%,种源B为86.67%。在个体水平上分布范围较广,为纤维长度的改良提供可能,纤维长度呈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种源A和种源B纤维宽度均值分别为25.71μm与19.30μm,纤维宽度径向上种源A自髓心向外增长,种源B自髓心向外减小。种源A和种源B纤维长宽比均值为42.94和47.13,纤维双壁厚均值分别为13.44μm和9.40μm,达到纸浆材要求。纤维壁腔比均值大于1,但个体水平上有些壁腔比小于1。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 μm,47.85 μm,11.47 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 μm,37.30 μm,20.45 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 μm,48.83 μm,11.70 μ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 μm,38.71 μm,18.82 μ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56.
不同基肥造林对尾巨桉幼树期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尾巨桉无性系造林时6种基肥处理的试验林2年来的观测结果研究表明,不同基肥造林对幼林高生长仅在林龄5个月时有显著影响,钙镁磷肥加复合肥作基肥的树木高生长显著高于仅用钙镁磷肥作基肥和无肥处理,但5个月后各处理高生长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基肥对幼林径生长和单株材积影响显著,6种基肥中以钙镁磷肥加复合肥作基肥的生长效果最好,林龄24个月时,其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8.70 cm、0.033 24 m<'3>,均显著大于其他5种基肥处理,其他5种基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等养分元素,因此以含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的肥料作尾巨桉造林基肥为佳.  相似文献   
57.
对桂北全州县咸水镇种植的尾赤桉、尾巨桉等6个速生桉无性系的生长表现、寒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速生桉无性系间生长差异显著,以无性系3(尾巨桉)、5(尾巨桉)、6(尾赤桉)3个无性系号生长最好,1号(柳窿桉)无性系生长最差。冻害是检验速生桉无性系能否适应的关键指标,所种植的速生桉无性系受冻严重,在冰雪袭击下所有试验树木均被全部压断,部分树木还被冻死而不能萌芽。类似全州县成水镇的气候条件不适宜种植尾巨桉、尾叶桉、柳窿桉等速生桉无性系。  相似文献   
58.
以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混交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邓恩桉与杉木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混交模式下,邓恩桉的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纯林,其中以7∶3 (杉木∶邓恩桉)的配置模式效果最好;混交模式杉木的胸径生长量也明显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59.
姚瑞玲  项东云  陈健波  梁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98-18199,18201
[目的]为加快邓恩桉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和尾巨桉无性系U9(E.urophylla×E.Grandis.U9)为试材,研究了2种桉属树种插条中的酚类物质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2种桉属树种插条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差异显著。与U9相比,邓恩桉插条中酚类物质含量及POD活性较高,而IAAO、PPO活性较低。[结论]插条中较高含量的酚类物质及相关氧化酶活性差异可能是导致邓恩桉扦插生根困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0.
以4个品种的10个6年生桉树无性系为材料,进行立木生长性状调查、原木外观形质检测和单板质量等级划分,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系统地对单板出材率与价值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无性系单板材以尾巨桉无性系价值最高。无性系间立木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树皮厚度差异最大。单板外观缺陷中的节子,尤其死节(孔洞)、裂缝是降低单板质量等级的主要因子。材积、弯曲度和尖削度是影响单板出材率与价值的主要因子。建立的单板出材率、单段原木价值和单位材积价值预测模型,对指导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