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提纯、粒子性质和血清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冰冻患病小麦叶片,经0.5M磷酸钾缓冲液pH7.0抽提,1/4体积四氯化碳澄清,6%聚乙二醇,3% NaCl和1% Triton X-100沉淀,二次差速离心(含20%蔗糖垫,0.3% Triton X-100).一次10-50%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最后经一次超速离心浓缩,成功地获得部分提纯制剂。经电镜观察,可见大量线状病毒粒子,很少有杂质。病毒粒子在中性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变形。病毒粒子直径13-14nm.长度250-1800nm,其中在300-400nm,550-700nm之间具有二个主要分布峰。经紫外读数,病毒制剂表现为典型的核蛋白吸收特性.其中OD260/OD244为1.19,OD260/OD280为1.29。病毒粒子外壳蛋白有二个组分,分子量分别约为30kd和27kd。
在免疫电镜实验中,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抗血清不仅均能显著而有效地捕获汁液中的WSSMV粒子,而且还可在粒子外面包上一层厚厚的抗血清外套。  相似文献   
12.
 大麦黄花叶病毒的机械接种一般发病率较低,为提高其发病率,我们进行了缓冲液种类、用量,接种源种类,接种时苗龄,按种后苗培育时的温度、光照强度和时数等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将生物学接种和RT-PCR检测水稻植株体内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结果基本趋于一致,但总体上RT-PCR检测阳性率稍高于生物学接种的发病率。将生物学接种检测褐飞虱介体内水稻齿叶矮缩病毒方法与RT-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RT-PCR方法可以检测单头褐飞虱体内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一、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大麦生产情况:近年来,欧洲麦类作物的栽培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中冬大麦面积有所增大。在北  相似文献   
15.
 35个供试欧洲大麦品种(包括21个当地免疫或高抗品种)对来自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场、如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上海农业科学院农场的大麦黄花叶病毒源(除法国免疫品种Energy外)都表现为感病;11个中国大麦免疫品种对英国大麦黄花叶病毒和大麦和性花叶病毒仍表现为免疫;6个供试日本大麦免疫品种,3个(Kinuy utaka, Nishno Gold 和Senbon Hadaka)对中英大麦黄花叶病毒源免疫,但Haganemugi(ym3)对中国大麦黄花叶病毒免疫,而对英国大麦黄花叶病毒感病,反之,Kinonijo3对英国大麦黄花叶病毒免疫而对中国大麦黄花叶病毒感病。所有免疫大麦品种仅抗病毒增殖,但对多粘菌介体不抗。  相似文献   
16.
禾谷多粘菌体内的大麦和性花叶病毒及其相关的风轮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上有20多种植物病毒可由真菌传播,且不少种类是严重为害禾谷类和甜菜等作物的病毒病。由于这类真菌不能用培养基培养,且带毒率很低,所以有关病毒与真菌的关系,以及  相似文献   
17.
大麦黄花叶病(BaYMV)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东部沿海地区大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日本和联邦德国此病发生危害也十分严重,日本自50年代开始,黄花叶病在二棱大麦栽培区迅速蔓延,70年危害明显加重,在二棱大麦面积占全日本一半的九州发病尤烈。目前病田面积占二棱大麦面积的30%以上,成为日本啤酒大麦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70年代BaYMV给联邦德国冬大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产量明显降低。1980年黄花叶病首次在英国流行,目前英国凡种植冬大麦的地区均有此病。另外,民主德国、法国、比利时和芬兰等国均有此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植物病毒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酵母双杂交系统应用有效的酵母遗传学方法分析蛋白质问相互作用,已成为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强有力的方法之一。文章从植物病毒编码的蛋白质间、植物病毒蛋白与植物蛋白间、植物病毒蛋白与介体蛋白间等3个方面阐述了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植物病毒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马铃薯Y病毒属通用引物,从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山东济南分离物和浙江杭州分离物基因组3’-末端扩增到一个含1814个核苷酸的序列,序列号分别为AJ310201和AJ310202。两个序列均包括NIb基因部分序列(nts 1-645)、外壳蛋白基因(nts 646-1590)和3’-UIR(nts 1594-1814),3’-末端具有典型的poly(A)尾。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系统进化树分析和氨基酸分析表明,以前对一些SPFMV分离物的命名有待商榷,一些相关性较强的分离物可分为3个进化主要群体,我国两个分离物属于第二群体。  相似文献   
20.
长线形病毒科成员编码蛋白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线形病毒科病毒危害甜菜、柑桔、番茄、马铃薯、樱桃、莴苣等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正链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且最复杂的植物病毒科.目前包括长线形病毒属,Ampelo病毒属和毛形病毒属,其代表种分别为甜菜黄化病毒(BYV),葡萄卷叶伴随病毒3(GLRaV-3)和莴苣传染性黄化病毒(LIYV).最近随着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有关该科病毒的新种类不断增加,部分种类的基因组全序列已被测定.病毒基因编码的重要蛋白如热激蛋白70,外壳蛋白和重复的外壳蛋白,病毒复制所需的蛋白以及疏水性蛋白的功能也得到深入研究.本文就这些蛋白的功能作一个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