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毛叶丁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萃取剂、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叶片中叶绿素萃取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单一萃取剂时,95 %乙醇、80 %丙酮、95 %DMF对叶绿素的萃取效果较佳,叶绿素的含量分别为1.244 0、1.569 2和1.612 9 mg/g;使用混合萃取剂时,80 %丙酮与95 %DMF的比例为1:2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为1.407 2 mg/g;最佳萃取时间为0.5 h;最佳萃取温度为0 ℃。  相似文献   
62.
文章通过对淮安市农民进城落户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农民进城落户的基本途径和必要条件,剖析了当前影响农民进城落户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发展大产业,增强城镇接纳能力,完善配套政策,解决农民进城后顾之忧,落实扶持措施,促进农民转化为市民等三方面措施,促进农民进城落户。  相似文献   
63.
陈小敏  王礼辉  谢邦根 《农技服务》2007,24(11):115-115
介绍了农村土地承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64.
本文建立HPLC法检测猕猴桃果皮转化液中乙酰丙酸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柱(150 mm×4.6 mm×5μm),甲醇-水体系(12:88)为流动相,柱温30℃,进样体积5μL,检测波长266 nm,流速0.5 mL/min,等浓度洗脱,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2 mg/mL~1.0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得到仪器的最低检出限为0.001 mg/kg,加标回收率(n=9)在88.96%~97.97%范围内,仪器精密度RSD为1.077%,方法精密度RSD为4.275%。在此色谱条件下测得猕猴桃果皮转化液中乙酰丙酸的含量为1.387 mg/mL。  相似文献   
65.
以毛叶丁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萃取剂、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叶片中叶绿素萃取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单一萃取剂时,95%乙醇、80%丙酮、95%DMF对叶绿素的萃取效果较佳,叶绿素的含量分别为1.2440、1.5692和1.6129mg/g;使用混合萃取剂时,80%丙酮与95%DMF的比例为1:2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为1.4072mg/g;最佳萃取时间为0.5h;最佳萃取温度为0℃。  相似文献   
66.
通过种子活力的测定、发芽温度和发芽床的筛选及不同药剂浸种处理,研究了903番茄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903番茄种子萌发的最佳发芽床为纸上,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 ℃;3 000 mg/L和4 000 mg/L的硝酸钾对903番茄种子α-淀粉酶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分别比对照组增强了2.77和3.54 mg/(g·min),α-淀粉酶活性的增强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同时,双氧水的浸泡处理对‘903番茄’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7.
68.
以木屑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硼酸为催化剂制备生物活性炭,并对所制备的木屑活性炭进行吸附重金属离子Pb2+和Cu2+的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屑比1∶1、硼酸添加量3%、活化温度400℃、活化时间60 min,此时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27.6 mg/g。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接触时间为90 min时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数据能很好地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R20.999)。而与Langmuir模型相比,等温吸附过程与Friendlich模型拟合得更好,木屑活性炭对Pb2+和Cu2+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 497、14 225 mg/kg。  相似文献   
69.
为科学制定应对干旱措施,减轻干旱对海南生态和生产的影响,从降水分布、干旱成因、干湿状况、水分平衡及监测指标等角度描述海南岛干旱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冬春少、夏秋多,空间上东多西少;从干湿指数看,11月到翌年4月气候干燥,5月开始逐渐变湿,8、9、10月最为湿润。地表实际蒸散发量中间山区高,四周平原台地低。从月降水满足实际蒸散发需水量的能力来看,海南岛的冬春季节降水充沛月比例较低,普遍在20%以下;南部和西部尤为严重,监测海南岛干旱发生发展,旱季适宜用6个月或12个月时间尺度的 SPEI指数,而雨季适宜用3个月时间尺度的SPEI指数。  相似文献   
70.
利用海口市1961~2010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年代际、年际和季节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与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和降雨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海口市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偏少117.2 h,其中2001~2010比1961~1970 下降了20%以上。海口市日照减少与低云量的增加有密切关系,与夏秋季节的降雨量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