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黄色粘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引诱及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林间试验10种颜色粘板引诱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成虫,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对黄色粘板的趋性明显高于蓝色和其他颜色,引诱率为95%,悬挂高度4 m和西南方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引诱效果最好,发现10种颜色的粘板诱蜂量与肉眼观察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种群数量平均符合度为70%,黄板的符合度最高为84.53%,在低种群密度下比肉眼观察的监测效果好.  相似文献   
32.
本文报道了松纵坑切梢小蠹(Blastophagus piniperda L.)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初步结果: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无明显冬蛰现象;部分越冬成虫两次侵蛀寄主树干繁殖,产生妹姊世代,树皮下各虫态群体峰期为2—4月。火烧迹地等易导致为小蠹虫源。反常的初春低温可造成60%以上的幼虫死亡;一种谷盗(Temnochila sp.)对寄主内小蠹种群的捕食率达53.8%。在合理落实营林管理,促进林分正常生长的基础上,做好经常性的虫情监测,经过清理蠹害虫源(特别包括新侵害木),以期小蠹种群长期处于经济为害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33.
用干扰素防制猪传染性胃肠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冬季,气温较低的冬春季节(12月至次年4月),夏季很少发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2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断奶猪、育肥猪和成年猪发病轻微,并能自然康复。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及用具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  相似文献   
34.
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是夏天在兽医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一种产科疾病,一般发生于产后2~3d,其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无乳或少乳、阴道排出分泌物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仔猪下痢、成活率降低,以及母猪的发情率和受孕率降低。2009年6月,笔者存临床中遇到一例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病例,现将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丝点足毒蛾Redoa leucoscela Collenette是广西桂林全州危害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的主要害虫,1 a发生2代,10月中旬开始以4龄幼虫在树皮缝隙、枯枝落叶、草堆等处越冬。幼虫6龄,初孵幼虫食卵壳,群集叶背取食。多发生在枫杨老树上。该虫的幼虫除对枫杨产生危害外,更主要是幼虫的蜕皮、毒毛对人身体健康危害性大,触及人体皮肤可引起皮肤红肿、辣痛和发炎,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36.
陈尚文 《中国猪业》2009,4(8):32-32
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是夏天在兽医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一种产科疾病,一般发生于产后2~3天,发病母猪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无乳或少乳、阴道排出分泌物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仔猪下痢、成活率降低,以及母猪的发情率和受孕率降低。2009年6月.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一例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病例,现将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陈尚文 《猪业科学》2009,26(6):109-109
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是夏天在兽医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一种产科疾病,一般发生于产后2~3d,其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无乳或少乳、阴道排出分泌物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仔猪下痢、成活率降低,以及母猪的发情率和受孕率降低。近日,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一例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2009—2011年在广西维都林场发现桉树害虫8目26科43种,新发现外来入侵害虫桉树芽木虱Blastopsylla barbaraLi和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Salle,主要害虫有油桐尺蛾、黛袋蛾、小用克尺蛾、桉小蠹等。发现天敌有7目18科44种。用色板监测诱捕、伐除DH201-2、除草剂处理萌芽条、苗圃喷施啶虫脒等技术监测治理桉树枝瘿姬小蜂等害虫。  相似文献   
39.
利用2010年在南宁市林木种苗示范园、来宾市维都林场雅江分场广林九号桉树伞抖和粘板监测到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密度和温度资料研究发现:22~29.79℃是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的温度危害阈限,低于10℃和高于50℃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安全温度阎限,可以通过温度的上升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发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0.
广西桉树袋蛾成灾频率与动物群落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桉树上成灾的害虫主要是黛袋蛾(Dappula tertia Temploton)、蜡彩袋蛾(Chalia larminati Heylaerts)。在调查的10个地点(包含29个样地),袋蛾出现频率为0.5,位居第1。袋蛾成灾的频率为0.2。南宁市七坡林场袋蛾占害虫种数的比例最高为11.9%,其次是钦州市大番坡镇幼林萌芽林,袋蛾占害虫种数的比例为10.5%;出现袋蛾地点的平均动物群落种数、个体数和生态优势度均高于没有出现袋蛾的地点;而虫害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低于没有出现袋蛾的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