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3篇
  1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8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推广绿色优质稻对提高稻农经济效益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嘉禾优724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选育的优质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等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通过几年的对比试验,得出嘉禾优7245的产量表现、农艺性状及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2.
超级稻精量条播与撒播育秧对秧苗素质及机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根据杂交稻的种植技术要求,降低播种量,培育壮秧,实现少本稀植,是发挥杂交稻机插秧增产潜力的关键。该文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比较精量条播和撒播育秧的机插秧秧苗素质及机插效果。结果表明:与撒播相比,条播种子分布比较均匀,秧苗成毯效果好,且秧苗素质好。条播育秧能降低机插的漏秧率和伤秧率,并提高插秧的整齐度,每丛1~2株的比例提高。研究表明在稀播种量条件下,通过条播和调整秧爪取秧规格可有效降低漏秧率,提高机插效果。  相似文献   
123.
秧田灌水深度对水稻秧苗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稻二优培九秧苗期2叶1心期至7叶期不同的灌水深度处理对秧苗分蘖及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秧苗期灌溉水的深度与秧苗分蘖和根系生长密切相关,灌水越深,分蘖发生和根系生长越不利。浅水层灌溉,能促进秧苗分蘖的发生,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而灌水深度达到4 cm,则不利于秧苗分蘖的发生和根系生长,根冠比不足。提出在水稻生产秧苗期用浅水灌溉或无水层灌溉的有效水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4.
高温下水稻开花习性对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25.
施氮量对免耕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浙优1号为材料,研究了免耕机插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机插的施氮量与产量呈单峰曲线,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有效穗数增加但成穗率降低;种植密度降低需增加施氮量才能获得高产;增施氮素能促进叶片变长和提高叶绿素含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适宜施氮有利于氮素的吸收积累。杂交稻免耕机插合理种植密度在21.0丛/m^2左右,合理的氮肥用量在18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6.
以高职院校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为例,通过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挖掘思政要素,形成课程思政矩阵,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其融入教学过程,并在课程考核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7.
穗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水分亏缺对杂交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穗生长发育阶段,通过水分仪结合称重法严格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段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分化至分化后30 d的水分亏缺明显影响稻穗生长发育,颖花数和实粒数显著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最终籽粒产量显著下降.总粒数减少是此阶段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减产幅度与水分亏缺程度...  相似文献   
128.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以恢复系R463和不育系金23A为材料,研究杂交水稻制种种植行数配置,2010年以杂交稻中优161(中9A/中恢161)为材料研究不同密度机插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插规格30.0 cm×13.3 cm条件下,随母本行数增加母本结实率下降,产量下降,机插时适宜行数为6行;不育系中9A机插秧的秧苗素质明显低于手插秧,且推迟开花期1 d;在机插行距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株距减小,种植密度增大,制种产量增加。以30 cm×12 cm机插规格的产量最高(3.94 t/hm2),高于手插对照(20 cm×20 cm)的3.91 t/hm2。表明通过增加机插密度可以获得较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29.
【目的】为明确水稻机插育秧覆盖土厚度对秧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甬优1540和天优华占为材料,利用9寸标准机插秧盘进行试验,利用基质和稻田土进行播种,设置3个育秧土覆盖厚度处理(T1,底土2L+覆盖土2L;T2,底土3L+覆盖土1L;T3,底土3.6 L+覆盖土0.4 L),考察秧苗成苗率,苗高和叶龄、以及干质量和秧苗充实度的变化。【结果】(1)秧盘覆盖土过厚不利于秧苗成苗,T2处理秧苗成苗率最高,采用基质育秧的种子成苗率要好于采用稻田土育秧。(2)叶龄变化和育秧土覆盖厚度密切相关,叶龄表现由高到低依次为T1、T2和T3,同时基质育秧的叶龄大于稻田土育秧。T1和T2处理苗高差异不明显,但均高于T3处理,2个品种间以及基质类型间趋势一致。(3)T2处理秧苗均匀度平均比T1和T3处理高33.8%和41.0%,...  相似文献   
130.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天津的应用效果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天津市引进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发的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宝坻、蓟县、宁河等地进行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过程中,该技术表现出取秧准确、漏秧率低、机插苗数均匀、秧苗带土多、伤秧率低、秧苗早发等特点,一般示范产量9 750 kg/hm2,比普通机插技术增产1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适合在天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