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2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5 毫秒
21.
林业科研单位是引领林业科技发展的主力军。在每一项课题研究时都形成了大量、珍贵的科技档案,这些科技档案是林业科研活动原始的历史记录,是供林业科技人员在工作中查考的第一手材料。多年来,林业科研单位的档案工作者,认真按着档案收集、整理立卷、保管、编目检索、编辑研究、统计利用、  相似文献   
22.
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与通气和光照条件关系不大,无需外界供给养料。孢子的萌发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湿度条件。在水中, 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 ~35 ℃,最佳温度为25 ℃。在25 ℃条件下,孢子在4 h 以内即可萌发。在相对湿度达90 % 以上时,孢子萌发率随湿度增大而升高。6 ~8 月是辽宁章古台地区病菌萌发侵染的适宜时期,化学防治应在此期间进行。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樟子松林分进行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可知,在中龄林进行施用菌剂、切根、人工整枝试验对促进樟子松树势的恢复、树木胸径生长、增强树势等方面等有明显作用:在胸径生长方面,3个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切根5年后的樟子松林分胸径生长高于施用菌剂和人工整枝处理,年生长量达1.89cm;3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大大减少了松枯梢病发病机率,其中修枝处理防控病害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4.
论述了林业科技档案库房温湿度等外界环境条件的保护技术,纸质档案制成材料的选择、影响纸质档案的耐久性因素、去酸方法、字迹的选择与恢复及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幻灯片、照片、磁盘等声像档案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5.
经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不同方式的结构调整试验,结果表明:对40年生左右染病较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卫生伐引导成疏林草地,7年间疏林处理的胸径生长量比对照的高62.96%,疏林处理和对照的蓄积收获总量差异不大,疏林的树势得到增强,病害防控效果明显。对30年生左右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改造后,伐1留1从伐后第3年胸径生长量显著超过对照;伐1留1的总蓄积最大;伐1留1和伐2留2改造措施均对病害有抑制作用,且伐1留1效果更明显。处理的冠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落的透光率上升。疏林模式和林分改造措施有利于改善林分水分状况,在干旱年份效果更加明显。对30年生左右的沙地樟子松带状人工林,选用6个树种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建立了5种混交模式林,增加了树种多样性,改善了林分树种、年龄结构,丰富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景观,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6.
依据阜新矿区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现状,在矿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矿区沉陷区复垦及矿井水资源化等方面,提出了阜新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的相关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27.
章古台沙地长白松、欧洲赤松的引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科尔沁沙地治沙植物匮乏、树种结构单一等问题,自1981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引种长白松和欧洲赤松。通过育苗、造林试验表明:长白松根系发达,易繁殖,抗逆性强,生长速度超过对照树种樟子松,可在章古台及其类似地区作为治沙造林、水土保持和绿化树种示范推广;芬兰种源的欧洲赤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均较差,建议选择更有希望的种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