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以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5种不同施肥方式对杜鹃红山茶地径、苗高、叶片数和总叶绿素含量、年抽梢次数、开花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春夏施氮肥,秋冬施磷肥)能较大地增加杜鹃红山茶苗木的地径、苗高、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有效促进杜鹃红山茶抽梢和开花,是较为经济合理的施肥方式,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评价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建立了包括农业水灾灾因、孕灾环境、农业承灾体和防灾水平等多要素的福建农业水灾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借助数字地图技术,采用福建省水灾数据库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库资料,编制了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和水灾年均灾次分布图.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东西分异明显,最高值集中分布在除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辖区以外的东部沿海地区,与福建省西高东低的地势和农业承灾体分布一致,还与福建省近35年水灾年均灾次分布相似;依据构建的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形成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加大区域水灾风险研究,制定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加大沿海地区防洪工程投入,定时清淤河道等对策,降低农业水灾脆弱性,为福建省农业水灾的防御和制定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越南抱茎茶(C. amplexicaulis)、石笔木(Tutcheria championi)4种山茶科植物的树形、花、叶和果进行观赏价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树形、花、叶、果4个影响因子中,花因子最能影响人对植物的评判,其次是树形、叶,最后是果;4种植物中,最佳观树形植物是猪血木,最佳观叶、观花植物是杜鹃红山茶,最佳观果植物是石笔木。4种植物的综合观赏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杜鹃红山茶>越南抱茎茶>猪血木>石笔木。  相似文献   
24.
文章从越南抱茎茶的生长速度、生物学特性、繁育方法、造林技术等方面阐述了越南抱茎茶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5.
汉唐间黄淮地区的水稻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香 《农业考古》2005,(3):55-58
本文所指的黄淮地区,包括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其西起伏牛山,东至泰山,包括今豫东、鲁西北、皖北和苏北的广大地区。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人民有着良好的重农风尚,故该地区自史前时代就是我国境内的重要粮食产区,从汉至唐的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  相似文献   
26.
陈香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180-185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和灾害风险评估原理,构建一个简单的集洪灾致灾因子、承灾体和防灾水平于一体的区域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采用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借助数字地图技术,编制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分布图和时间变化图.研究表明: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年内分布不均,群发性强,年际变化大,呈波动上升趋势,反映承灾体易损性加大对洪灾的影响;综合考虑各因素的洪涝灾害,风险最高值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漳州、泉州、福州和宁德沿海以及闽西的宁化、建宁、长汀、松溪等地,风险高值区的分布与近35a福建暴雨洪涝灾害年均灾次值的分布相似,据此提出福建省应加强洪泛区风险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与民众共同制定安全转移规划等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7.
丛枝菌根真菌 (AMF) 与植物共生在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抗病性和维护植物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在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检索了2019年前国内外丛枝菌根真菌的专利产出,对专利申请数量、主要申请人、技术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国内外丛枝菌根真菌领域的研发状况、技术发展趋势和产学研合作情况。近年来,中国丛枝菌根真菌领域专利数量急剧增加,AMF产品化不断加强,AMF应用领域从农业领域向污染修复领域拓展,结合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的AMF检测技术和研究方法正在快速发展,新的研发充分考虑了AMF产品化和应用的结合;我国在丛枝菌根真菌领域的专利申请人多隶属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参与度较低。AMF菌种扩繁和污染修复领域的应用已成为焦点,生物和信息新技术成果正引入AMF检测技术的开发;中国在丛枝菌根真菌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研发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28.
基于文献计量的近30年国内外土壤微生物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香  李卫民  刘勤 《土壤学报》2020,57(6):1458-1470
为了解国内外土壤微生物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借助Web of Science中SCI-EXPANDED数据库,利用VOSviewer、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等工具,对1990—2018年间发表的关于土壤微生物研究文献的国家、研究机构、期刊来源、主要研究内容及关注热点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中国发文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总被引频次较低;美国的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均位于首位。中国科学院是重要的研究机构,其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均位于第一,但篇均被引频次较低。主要的期刊来源有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等。国内关键词共现网络形成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表现出同国外研究热点趋同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碳氮养分循环、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降解和修复作用、环境条件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机理等。本文对了解土壤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9.
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作为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的John Holland教授于1975年首先提出来的,这种算法是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启发而创建的,是基于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和物种遗传思想的搜索算法。  相似文献   
30.
干旱胁迫对竹节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竹节树对干旱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以1年生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干旱条件下(轻度、中度、严重干旱,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50%~60%、30%~40%)竹节树幼苗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可促进竹节树幼苗生长,重度干旱胁迫使竹节树的叶片数、苗高、地径和冠幅减小,叶、茎、根和总生物量均大幅下降。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剧,叶生物量比例先减小后增大,根生物量比例先增大后减小,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比值呈逐渐增大趋势。表明竹节树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