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析了5个试验地尾叶桉纸浆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pH值在树干高度上的差异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5个试验地中,尾叶桉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及pH值在树干高度上的变异情况大致相同.在不同的树干高度上,木材热水抽提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的差异达1%显著性水平;质量分数为1%NaOH抽提物含量和戊聚糖含量的差异达5%显著性水平;冷水抽提物含量和pH值无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由树基向上,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和木素的含量呈渐低趋势;戊聚糖含量和木材pH值呈渐高趋势;1%NaOH抽提物含量树干中部较低,两端较高;纤维素含量树干中部稍高,两端稍低.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木材改性技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木材材性遗传改良的设想,并运用唯物辩证思想、以遗传变异的对立统一矛盾促进生物进化的观点,对木材遗传改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哲学考证。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论述了木材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通过讨论和分析,确信木材遗传改良将取代传统的木材工艺改良方法而成为21世纪木材改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三年来,广西七坡林场非公有制造林面积达12.6万亩,参与人数达1394人——近年来,在广西区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七坡林场紧紧抓住宝贵的发展机遇,坚持机制创新,强化质量监管,努力推动场内职工发展非公有制造林。通过几年不断努力,非公经济造林迅速发展,职工参与热情高涨,造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非公有制造林引发勃勃生机。全全场场参参与与非公有制造林成果显著七坡林场发展职工非公经济造林始于1995年,当时主要以职工自营经济种植龙[、荔枝、柑果等经济果木林为主。至2001年,种植面积达8000亩,大部分果树进入了收获期。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杂交松生长和材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东湛江 15年生和广西东门林场 7年生的杂交松试验林的生长和材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广东湛江 15年生最优良杂交松组合 (正种加勒比松河 6×湿地松混合花粉 )的材积较对照正种加勒比松材积大 1.66倍 ;广西东门林场 7年生杂交松 (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 3个家系的平均材积较湿地松 60个家系的大 2倍 ,最优良杂交松 (家系 62号 )的材积较湿地松大 2 .88倍。以上优良杂交松可分别在我国热带及南亚热带推广。杂交松的年轮平均密度和晚材率大致处于正种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之间 ,年轮平均密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晚材率差异所致。 3种松木的变异模式都是从髓心起逐渐增高 ,到第 8~ 9年变化趋缓 ;杂交松在近树皮处的纤维长度介于两个亲本之间 ,近髓心处的纤维长度略大于两个亲本的纤维长度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现代林业科技园优良树种展示区的灰木莲8年生(G1)和灰木莲45年生(G2)的0~20cm土层一年四季的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木莲幼林(G1)与成熟林(G2)的林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有明显的差异。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的季节变化,G1均为夏>冬>秋>春,而G2是秋>冬>夏>春。真菌数量上无论是G1或G2均是秋季最多而冬季最少。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变化是,G1:春季>冬季>秋季>夏季,G2: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对两种林地不同季节的微生物而言,春秋冬季的细菌>放线菌>真菌,夏季则是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蛋白酶活性表现为:G1,春>夏>秋>冬;G2,秋>春>夏>冬,而G1和G2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是冬>夏>秋>春。  相似文献   
16.
固氮菌对桉树促生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运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观察接种固氮菌的桉树育苗期生长情况,探讨了固氮菌对巨尾桉广9无性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接种桉树根际固氮菌和非桉树固氮菌对巨尾桉广9无性系苗木增长效果显著,但前者较后者效果更优。(2)不同固氮菌菌株、不同培养基培养的同种固氮菌株对苗木的作用不同,在无氮培养基培养下的同种固氮菌较在YM培养基培养对苗木苗高和地径增长效果更明显。(3)固氮菌不同接种方式对苗木生长量的影响不同,以蘸根方式较喷洒方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人工林小气候效应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广西南宁市北郊的高峰林业示范基地内,选 择代表性的3种不同年龄灰木莲人工林设置样地,分别对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对比观测.结果表明:(1)3,8和46 年生灰木莲林内太阳辐射能日平均值依次为12.53,6.09和2.44w/m2,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大,林内的太阳辐射 能显著减少.(2)3,8和46年生灰木莲林内空气温度依次为24.1℃、23.9℃和23.4℃,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大, 林内空气温度逐渐降低.(3)3,8和46年生灰木莲林内地面温度依次为23.6℃、21.8℃和21.3℃,随着林分 年龄的增大,林内地面温度逐渐降低.(4)3,8和46年生灰木莲林内空气相对湿度依次为80%,86%和85%(RE 值),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大,林内的增湿作用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当灰木莲人工林恢复到8年生时,其林内的空 气相对湿度与相同类型的成熟林相当,但削减林内太阳辐射能以及降低林内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的效果尚未达 到成熟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灰木莲树皮率、心材率及木材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际测定,分析了灰木莲的密度、树皮率、生材含水率及心材率,研究结果表明:灰木莲生材密度从髓心向外呈减少的趋势,随着树高的增加,亦呈减少的趋势,生材密度的平均值为0.873g.cm-3。灰木莲的基本密度自髓心向外呈增大趋势,随着树高增加,呈大—小—大—小的趋势,基本密度的平均值为0.408 g.cm-3。灰木莲生材含水率从髓心向外呈减小的趋势,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小—大—小—大的趋势,生材含水率的平均值为115.3%。灰木莲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平均值分别为16.6%和19.0%。灰木莲的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少,心材百分率平均值为9.5%。  相似文献   
19.
作为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工林,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载体,还是经济原材料供给的重要源泉,在调节环境与发展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人工林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对人工林的效益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评价尤为深入;但从目前国内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评价来看,主要集中在松(Pinus Linn.)、杉(Cunninghamia R.Br.)、桉(Eucalyptus L'Hérit.)类人工林~([1-6]),而对乔木类相思(Acacia spp.)人工林的效益评价较少,故本文利用对广西林业科技示范园马占相思(A.mangium Willd.)试验林的研究,对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展开了评价,旨在为投资、经营相思类人工林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