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6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矮壮素残留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建立了土壤中矮壮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乙酸铵水溶液提取、离心及浓缩后,经反相色谱柱分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检测,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以碎片离子m/z 122.2进行外标法定量。土壤中矮壮素残留的检出限(S/N=3)为0.01 mg/kg,定量限为0.05 mg/kg;在0.01 ~1.0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 >0.996)。在0.05、0.5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矮壮素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5.1% ~87.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对矮壮素在土壤中消解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4.47 d。  相似文献   
32.
用带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必宁特可湿性粉剂中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2年2地的试验结果表明,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都很快;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2分别为2 ̄3d、1 ̄2d和4 ̄5d。到水稻收割时,莎稗磷在2地水稻和北方土壤中均未检出残留,仅在南方高剂量施药区的土壤中检出了痕量的残留。  相似文献   
33.
皂荚是山西省重要的乡土经济型树种,近几年对皂荚良种苗需求不断增大,选育良种迫在眉睫。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乡土树种课题组科技人员从2008年开始,在山西省设11个点,以皂荚果刺两用为目标,通过初选、复选和决选,选出6株皂荚优树。通过6 a的嫁接试验,对山西省6个产地的皂荚优良无性系的产量和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果刺两用皂荚最优品系为12号母树。嫁接5 a后,12号无性系单株产刺量1.06 kg,刺平均长度、平均粗度、平均重分别为16.21 cm,0.61 cm,4.84 g,荚果平均产量5.07 kg/株,荚果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平均厚度、平均重量、千粒重分别为23.41 cm,2.67 cm,1.08 cm,25.5 g,431.15 g.通过和母树比较,12号无性系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34.
两型产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改善长株潭城市群传统的金融体系,为两型产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金融支持体系需要政府、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三方共同参与,立足于城市群金融体系发展现状,结合湖南特色和实际,大胆先试先行。  相似文献   
35.
白水滩土壤盐碱化分析及改良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白水滩盐碱地典型地段盐碱化成因及现状,气候和地形地貌是影响区域土壤盐碱化状况的主要因素,并在分析改善各种不利因素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分区改良意见:(1)植物修复具有降低土壤盐分的作用,为其他植物的侵入和定居提供了必要条件;(2)研究区土壤质地较轻,保肥能力差,其盐分组成主要以硫酸盐为主,基本无地表径流;(3)灌溉养殖取水的最佳区位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地下水满足用水需求;(4)白水滩下游灌排结合,与农业措施相配套,加强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36.
通过研究野皂荚嫁接皂荚的不同嫁接方法、不同砧木粗度对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皮接和劈接的成活率均达到82%以上,嫁接当年新梢停止生长后高长量达到2 m以上。但劈接法比较费时、费工,最佳的嫁接方法为插皮接。不同砧木粗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不大,但砧木越粗接穗的生长量越大。因此,在野皂荚改嫁皂荚定株时,要尽可能保留地径较粗的野皂荚进行嫁接。  相似文献   
37.
秸秆快腐剂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快腐剂对水稻产量、秸秆腐解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了5种不同用量的秸秆快腐剂处理(0、0.1、0.2、0.3和0.4 g/pot)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解数量随快腐剂用量增加而增加,秸秆腐解率以0.4 g/pot的处理最大,较不施快腐剂的处理提高13.0%~18.0%。与不施快腐剂处理相比,添加快腐剂处理的水稻具有较高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最终产量显著提高1.3%~11.1%,其中以0.2 g/pot的处理表现最好;施用快腐剂可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成熟期水稻植株氮素积累量较不施快腐剂的处理显著增加,以0.2 g/pot处理增幅最大;施用快腐剂有助于水稻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速效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土壤供肥水平。研究结果对高效利用秸秆资源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8.
海藻提取物(海藻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藻提取物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海藻提取物可提早蔬菜的采收期6~14 d,前期产量提高10.8%~27.4%,总产量提高6.8%~19.2%,并明显改善品质;以2.0 g/L的海藻提取物处理日光温室番茄植株,可使番茄最大节水率达到22.6%;用不同浓度的海藻提取物处理菠菜叶片,可降低菠菜硝酸盐含量66.3%~93.2%;以2.0 g/L的海藻提取物对辣椒进行灌根处理,可使辣椒生育期施用化肥量节约20%。  相似文献   
39.
海藻肥对番茄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番茄苗期用不同浓度的海藻肥处理番茄幼株,结果表明2.0g/L(克/升)的海藻肥可显著提高番茄幼株的抗旱性,进一步进行浓度与抗旱指标的相关性测验表明,浓度与离体叶片吸水量的相关性极显著;在土壤含水量为10.6%的水分胁迫下,用2.0 g/L(克/升)的海藻肥处理日光温室番茄植株,可使番茄最大节水率达到22.6%.  相似文献   
40.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唑酮草酯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18固相萃取法(C18-SPE)和带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ECD)为检测手段,建立了水体中唑酮草酯的残留检测方法。通过对淋洗液体积、水样体积和水样pH值等条件的优化,确定水样体积500 mL、pH 7.0、淋洗液乙酸乙酯(3 mL)为最佳固相萃取条件。该方法在0.1、0.5和2.0 μg/L 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81.45%~10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4% ~1.5%,方法检出限为0.02 μg/L。应用该方法对两个环境样本(自来水和河水)进行检测,均未检出唑酮草酯的残留。对自来水和河水样本进行0.5 μg/L的添加回收实验,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8%和79.9%, RSD分别为1.3% 和8.0%,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水体中唑酮草酯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