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1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在雨量较我情况下,6%密达粒剂对烟草蜗牛仍具有良好的防治和保护烟草的效果。各处理剂量10.0kg/ha.8.5kg/ha和7.0kg/ha。经统计分析在防治效果上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最低剂量7.0kg/ha,在施药后2天、7天、16天和21天的校正防效分别为52.12%,66.67%,74.28%和77.74%,其保苗效果分别为72.73%,66.67%,72.73%和6  相似文献   
12.
薄荷醇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驱蚊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薄荷醇合成了乙酸薄荷酯和丙酸薄荷酯,这2个衍生物都具有较好的香气性质,它们的结构均用IR,MS,1HNMR及13CNMR分析进行了表征。采用国标的方法对薄荷醇及其乙酸酯和丙酸酯的驱蚊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薄荷醇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具有一定的驱避效果,而薄荷醇的乙酸酯和丙酸酯的驱避活性很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室内选育的小菜蛾抗杀虫双品系、抗杀螟丹品系和敏感品系 ,研究了各杂交世代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蛹期的乙酰胆碱酯酶 (AchE)和羧酸酯酶 (CarE)活性。结果表明 :杀虫双和杀螟丹的选择作用没有改变小菜蛾的性比、蛹重和羽化率等生物学特性 ;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AchE和CarE活性没有明显差异。由此进一步证明AchE和CarE的活性变化不是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4.
小菜蛾对溴氰菊酯抗性选育及其机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研究用溴氰菊酯在室内以点滴法处理小菜蛾4龄幼虫,连续继代药剂淘汰选育其抗药性,至F65代,抗药性提高到1163倍,已形成高抗生品系。其抗性的形成发展趋势为前期相对缓慢,中期较快,后期迅速增长。于1992、1993、1994年分别以氯氰菊酯、敌敌畏、杀虫双、灭虫剂有明显 正交互抗性,对其它非菊酯类杀虫虫没有产生交互抗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地(PAGE)测定表明,小菜蛾对溴氰菊酯抗性的产生可能与非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一系列六元环萜类化合物对臭虫(Cimex lectularius L.)的驱避活性,利用Codessa Pro程序计算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描述符,再利用Codessa Pro程序中的最优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了驱避活性与这些化合物结构描述符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所得到的最优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模型的R2为0.924,模型所包含的4个参数分别是:FNSA3 fractional PN-SA、Min n-n repulsion for bond H-C、YZ Shadow/YZ rectangle、Max electrophilic reactivity index for atom C。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讨论了臭虫化学感受器与驱避剂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杀虫单对二化螟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二化螟为材料研究了杀虫单、甲胺磷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 (DEM)对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s)的抑制作用。离体抑制试验结果表明 ,杀虫单和DEM都对二化螟GSTs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在实验设置的反应体系中 ,2 5mmol·L-1杀虫单和DEM与酶液保温 2min后 ,对GSTs的抑制率达到 70 %以上 ;6min后 ,达到 90 %以上。杀虫单和DEM的抑制中浓度 (IC50 )分别是 1 33和 1 71mmol·L-1,而甲胺磷没有抑制作用。活体实验结果显示 ,用 0 1mol·L-1杀虫单、甲胺磷和DEM 0 0 5 μL分别处理二化螟 4龄幼虫 48h后 ,杀虫单和DEM对GSTs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 10 3%和 14 5 % ,甲胺磷则表现出 8 6 %的诱导作用。酶动力学实验显示 ,杀虫单和DEM都是GSTs的可逆性抑制剂 ,这种抑制作用不是竞争性的。由此表明 ,杀虫单是GSTs的强抑制剂 ,这在杀虫单的毒杀机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选育的小菜蛾敏感品系(S)和抗溴氰菊脂品系(R)为亲本,采用LD-P线法,分析了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遗传方式。结果表明,抗性为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正、反杂交F1的显性度D值分别为-0.5084和-0.4556,其主效基因为不完全隐性遗传效应。抗性现实遗传力h^2=0.135,说明抗性产生速率较快,出现高抗生的风险较大。亲本和杂交后代幼虫多功能氧化酶(MFO)环氧化活性与溴氰菊酯抗性水平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主要菜区菜青虫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以α-蒎烯(1)为原料,合成了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3)及其甲酸酯(4)、乙酸酯(5)和丙酸酯(6),并用IR、MS、^1H NMR及^13C NMR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按照国家标;隹GB 17322.10—1998测定了这4个化合物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对白纹伊蚊没有驱避活性,与之结构及其类似的对盖烯二醇等已被以往的研究证明具有驱避活性,因此极性官能团和手性碳原子位置可能是影响驱避活性的重要因素;衍生物6对白纹伊蚊没有驱避活性,这可能与其羰基部分太大有关,在目前的萜类驱避剂中尚极少见丙酸酯类;衍生物5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质量分数为20%时,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时间接近4h;衍生物4的驱避效果最好。质量分数为20%时,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时间可以达到7~8h,与避蚊胺(DETA)的驱避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