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红宝石喜林芋试管苗在生长与分化过程中,以培养基的营养水平4/5MS,温度28~30℃,每日照光10h,光照度1500lx为适宜,用手术刀片切割继代利于生长分化,以细胞分裂素(6-BA)2.5~3.5mg/L,生长素(NAA)0.15~0.25mg/L,两者配比V(BA)∶V(NAA)=12.5~14∶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沿海地区随机选择样地21个,测定样地土壤盐分、活立木数量、林龄、林分密度、品种、单株生长量等指标,对6年生以上单株进行了树干解析,用现值法计算1~6年生与12年生杨树木材转化效益并与等面积农作物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杨树新品种有72杨、69杨、35杨、95-895杨、74杨、107杨、土耳其杨等7个,其中,72杨与69杨栽培面积共占63.1%,是主栽品种;杨树幼林占72.2%,其中35杨早期生长优势显著,是72杨和69杨主要替代品种;12年生时72杨累计蓄积效益同比高于农作物2倍,但在林期1~6年生时林分蓄积量的转化效益明显不能充分发挥土地生产力,说明幼林期复合经营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3.
14.
在江苏沿海、沿江和里下河地区10个市(县),对35杨等8个黑杨派无性系进行了区域化试验。通过对7年生树干解析数据分析表明,品种间和试点间的产量水平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35杨与7号杨各试点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余品种(α=0.01),苏杨18号产量显著高于72杨(α=0.05);位于长江圩区的江宁试点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点(α=0.05),金湖林场试点产量显著低于其余试点(α=0.05)。通过区域产量多重比较(邓肯法)结果得出各品种适栽地区:35杨在江苏各栽培区均速生高产,生长稳定性高,可在江苏全省广泛应用;苏杨7号丰产性显著优于69杨与72杨,在沿海轻度盐碱地和沿江平原地区适应性强,可在类似地推广;74杨和17号杨平均丰产性低于72杨和69杨,但74杨平均造林成活率高,在徐州地区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而17号杨分枝角度小,树干通直,高生长优势明显,是营建农田防护林和公路绿化的优良品种,因此可以控制推广。  相似文献   
15.
3个苏柳无性系生长进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树干解析法,在对江滩立地条件下生长12a的3个苏柳无性系J799,J795,J172进行生长进程分析结果表明;J799,J795树高生长的数量成熟期为5-7a,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期大于12a;J172的树高生长量在1-6a低于J795和J799,但在6a之后生长加快,J799在5-6a之后,J795在7a之后材积生长趋于稳定,即每年增加10%-20%,12a均未达到数量成熟龄,但可伐取作纤维工业用材。  相似文献   
16.
对4PU在重瓣丝石竹试管苗繁殖中增殖、高生长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壮苗增殖培养基和最佳壮苗高生长培养基分别为MS+BA0.5mg/L+LAA0.05mg/L+PP333 0.01mg/L+4PU0.01mg/L,并初步认为4PU对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35杨微繁殖与叶片不定芽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5杨茎段外植体为供试材料,对腋芽微繁殖、叶片不定芽再生、生根以及移植的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初始无菌苗的取材以4月取田间杨树新枝茎段外植体为最好;茎段外植体的启动培养基以附加NAA0.1mCL、0.5mg/L6-BA及GA,0.5mg/L的WPM培养基为优;腋芽微繁殖最快的培养基为WPM+0.2mg/L6-BA+0.1mg/LIAA+0.1mg/LIBA;生根培养基以3/5WPM+0.1mg/LIBA为好;叶片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以WPM+0.2mg/L 6-BA+0.1mg/LIAA+0.1mg/LIBA再生频率最高,达92.86%;叶片不定芽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0d后获健壮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及对金线连组培苗的发育影响较大,在增殖期使用浓度为1.0mg/LBA,0.5mg/LIBA在器官分化生长期使用浓度以增殖期浓度的一半淡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乔木柳12年生无性系对比试验林的材料,研究了13个柳树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株内径向和纵向的变异模式,并对密度选择的时期和取样位置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1.3m高度,乔木柳无性系各年轮组木材戏向变异多数为“M”型曲线,即从木芯向外第、至第3年轮组(1-6a)的木材密度逐渐增加,第4年轮组(7-8a)略有下降,第5年轮组(9-10a)又有明显增加,至最外侧年轮(11-12a)木材密度则显著下降,根据各无性系的变异特点,分成3种类型,其中无性系221的变异较为独特,为典型的“N”型;(2)乔木柳无性系生长期密度变化的规律为:1-2年生时木材基本密度相对较低,3-4a以后密度相对稳定并接近无性系加权平均密度,3-4年生时木材基本密度与5-12年生时的测定值相关系数为0.789-0.985,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α=0.01),5-12年生乔木柳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为62.2%-97.0%与3-4年生时木材基本密度的值有关,3-4a作为5百木柳木材基本密度的选择年龄最为合适;(3)供试群体木材密度株内纵向变异模式大多也可用“M”型曲线加以描述,具典型的苴孔材绷向密度变异特征,根据各无性系的变异特点,分成4种变异类型;树干高1.3,3.6和7.2m处的木材基本密度与无性系平均密度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可以在树干1.3m处取样以推测无性系平均值;(4)在供试群体中,有的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纵向和径向变异的幅度均很小,木材较为均一,如苏柳791,表明在乔木柳杂种后代中选择木材均一的柳树新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柳树在环境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柳树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萌芽更新能力强,耐水湿,可以吸取各种污染物,是环境遭受污染后的重要生物修复树种。深入地论述了柳树对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修复作用,以及对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的生物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