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中华猕猴桃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猕猴桃无性繁殖试管苗的工厂倾生产技术进行了探索,找出了不同生长期所需用的最佳继代生长培养基,并提供了中华猕猴桃工厂化组培育苗的最佳培养程序。  相似文献   
22.
关于泗阳县发展林药经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要论述了泗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对杨树人工林套种中草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林药经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3.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节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枫杨24个种源1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苗高生长呈单峰型,7月下旬-8月下旬为速生期,8月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46.05%-60.81%,9月中旬苗高生长停滞,最大苗高2m;苗高生长最快的种源生长高峰期10d生长量可达38cm,根据峰值的位置可将参试种源初分为3个类型:峰值靠前型、峰值靠后型和宽峰持续速生型,参试种源的地径生长可分为2种类型,其中多数种源为双峰生长型,第1生长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第2生长高峰在8月中旬、8月下旬或9月上旬,种源间2个生长高峰期的相对生长量有差异;呈单峰生长型的种源,地径生长高峰在7月中句;高峰期生长最快的种源地径10d生长量可达0.45cm,多数种源到10月14日之前地径仍在生长,但7-9月的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75.89%。  相似文献   
24.
根据试管苗增殖规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实际操作程序 ,按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并结合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林木工厂化育苗”的生产实践 ,对试管苗工厂产量指标进行数学模型的建模研究 ,编制出了一套经验参数 ;同时 ,利用产量数学模型对影响试管苗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5.
林木抗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土壤盐渍化是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全球耕地面积的减少也促使人们将目光投向大面积盐碱地、海岸带和滩涂地带的开发利用.林木抗盐机理和抗盐林木品种选育日渐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林木抗盐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6.
苦楝优良无性系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经选育的苦楝Melia azedarach优良无性系母株上,取其腋芽茎段和顶芽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探讨6-苄基腺嘌呤(BA)和萘乙酸(NAA)质量浓度和配比、白砂糖质量分数、琼脂用量、培养容器和封口材料等因素对试管芽苗玻璃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BA对玻璃化具有显著作用,在0.5~1.0 mg.L-1时,玻璃苗率随BA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较高质量浓度的BA促进玻璃苗的形成,在0.75 mg.L-1BA 00.15 mg.L-1NAA时,有较高的增殖系数(4.95),芽苗生长也较为健壮;白砂糖的质量分数也显著影响玻璃化的发生,40 g.L-1的白砂糖有利控制玻璃化的发生,玻璃苗只占18.33%,叶色深绿,生长快;琼脂的用量对玻璃化的影响不显著;使用透气性好的容器或封口材料可显著降低玻璃苗率(比使用封闭容器或封口材料平均降低26.40%),并且可使离体植株生长良好。表3参9  相似文献   
27.
对红宝石喜林芋、箭叶喜林芋和心叶喜林芋组织培养研究的结果表明:BA 与NAA 对3 种喜林芋试管苗的增殖和生长效应明显。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试管内形成组织团块能力为箭叶喜林芋> 心叶喜林芋> 红宝石喜林芋;分化芽能力( 芽苗增殖倍数) 为红宝石喜林芋> 箭叶喜林芋> 心叶喜林芋;芽高生长为箭叶喜林芋> 心叶喜林芋> 红宝石喜林芋;生根所需时间为心叶喜林芋> 红宝石喜林芋> 箭叶喜林芋;20 d 芽苗生根率为箭叶喜林芋> 红宝石喜林芋> 心叶喜林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