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5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民勤荒漠区气候特征对瓜类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勤县西沙窝 1 961 - 2 0 0 0年相关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显示 ,该地区终霜期在 3月上旬 - 5月中旬 ,其中 4月份频次最高。40年以来 5 - 8月总降水量、相对湿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日照时数和积温逐渐减少 ,90年代日照时数是 60年代的 78.2 % ,积温为 91 .2 % ;从 5月到 8月月平均降雨量逐步增大 ,相对湿度逐渐上升 ,日平均温度 5 - 7月上升 ,8月开始下降。 6- 8月阴雨天 ,晴天 (有露 )和晴天日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曲线表明 ,6月份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气温和相对湿度较低 ,7月份两者均有所上升 ,2 0℃左右温度和高湿环境持续时间较长 ,8月份气温有所下降 ,而相对湿度较高。对照瓜类作物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特点认为露地瓜类作物适宜播种期为 5月初 ,7月的阴雨天和转晴后的最初晴朗夜间是多种病害发生与流行的最适宜时期 ,而日照时数的明显降低可能影响厚皮甜瓜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52.
旱区荒漠灌丛沙堆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干旱荒漠区灌丛沙堆的发育过程、形态特征、生态效益及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荒漠区灌丛沙堆生态机理、灌丛群落生态稳定性等方面研究提供支持。[方法]从干旱荒漠区灌丛沙堆的形成发育过程和机制出发,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总结了灌丛沙堆地貌形态特征、空间格局分布、沙物质沉积特征,阐述了灌丛沙堆所具有的多种生态效应和区域环境演变之间的响应关系,并对今后灌丛沙堆的研究方向和动态进行了展望。[结论]对灌丛沙堆演变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3.
为了揭示荒漠草场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的特征,本研究运用民勤荒漠区1974年以来的物候观测资料和2002年以来的植被样方观测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荒漠草场植被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用线性趋势线及其回归显著性表示变化趋势的显著性,用相关系数表示2组变量的相互关系。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完成。结果表明,1)民勤荒漠区1961年以来的年平均气温升高速率大于全球水平和中国近百年来水平;2)植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主要表现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推迟,生长季延长;植被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主要表现为植被盖度和纯盖度随降水量减少而降低;3)植被盖度及纯盖度主要与年降水量正相关;植株密度主要与9月份降水量正相关;4)春季气温的升高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大于秋季。  相似文献   
54.
民勤荒漠植被退化演替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民勤县是中国的典型荒漠化地区。为了研究荒漠化过程中植物的退化特征,该文通过样方调查和查阅地方史志、文献资料的方法研究了民勤荒漠植被退化的阶段。研究结果认为,民勤自西汉以来生态环境逐渐退化,植被退化经历了3个阶段:在大面积湖泊、河流背景上是沼泽植被,在干涸湖泊、河床背景上的是盐生草甸植被,在沙质荒漠背景上的是荒漠植被。现阶段存在着荒漠植被退化演替和盐生草甸植被向荒漠植被演替2种退化过程。目前的植被正处在进一步退化过程中,植物种类和面积减少,大面积枯梢、死亡,优势种的优势度增大。现阶段决定荒漠植被生长状况的主要是大气降水,植被盖度和密度随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尤其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影响植被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上游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草场严重超载和造林密度过大等。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民勤沙区典型灌木白刺18年来的物候及其对应的气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白刺不同年份的物候变化特征及其与生长季内气象因子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从1990~2007年,白刺的物候期开始和结束时期均推迟,但生长季出现了延长现象,最长延长日期为5.8d。不同物候期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较大,萌动期、叶变色期及落叶期在不同年份的变化幅度较大,而展叶期、开花期和果熟期在大部分年份的变化幅度较小。生长季内的降雨量对于白刺的物候变化特征几乎不产生影响,而生长季内的累计日照时间和蒸发量对于白刺的物候特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6.
民勤沙区50多年来沙尘天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尘天气是民勤沙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利用1953-2006年民勤沙区气象站的沙尘暴实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50多年来的气温、降水、平均风速、沙尘暴的年、月、季节变化特征、民勤沙区气候变化趋势、沙尘暴与大风、气温、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民勤沙区沙尘暴的日数20世纪50年代开始最高,60年代缓慢减少,70年代又有回升的趋势,到80-90年代在波动中逐渐减少,但波动很大,并出现2个高峰值(1988年、1993年),2000-2006年最少.从沙尘暴发生机理和形成机制来看,今后应在民勤沙区绿洲边缘,沿现代尘暴路径布置更多的监测点,以便进一步研究风速对沙尘释放、输送和搬运等过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57.
为了给石羊河流域柽柳群落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以石羊河流域4种类生境型柽柳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及土壤水分、盐分,分析了不同生境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柽柳群落中共有植物22种,分属9科20属,其中灌木植物最多,为8种(5科6属),其次是多年生草本,为7种(4科7属),一年生草本为7种(3科7属),分别占总物种数的36.36%,31.82%,31.82%。(2)柽柳群落中,固定盐碱沙地密度最大,盐碱地和退耕湿地次之,丘间低地最低; 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 盖度差异显著(p<0.05),以固定盐碱沙地最大,为73.33%,盐碱地和丘间低地次之,均为61.67%,退耕湿地最小,为47.00%。(3)不同生境类型柽柳群落在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方面存在差异,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Alatulo均匀度指数看,丘间低地>盐碱地>固定盐碱沙地>退耕湿地(p<0.05),丘间低地群落优势度指数低于盐碱地和固定盐碱沙地、退耕湿地,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丘间低地Pielou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4)在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60 cm,60—80 cm土层范围内,盐减地和固定盐碱沙地土壤含水率最高,其次是退耕湿地和丘间低地,总体呈现出先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不同生境柽柳群落组成物种稀少,结构简单,种群物种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群落组成物种中,灌木种类最多,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种类相同。丘间低地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生境类型,退耕地最低,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相反,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水分表现出非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8.
石羊河下游因水资源减少而退耕大面积土地,测试其物理性质,旨在为管理提供依据。选择不同退耕时期(1年、2年、3年、4年、5年、8年、15年、24年和31年)土地,分层采集0~40 cm范围内土样,分析其容重、孔隙度和机械组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土壤粘粒呈减少趋势,粉粒增加,退耕4年达到最大,之后则略有增减;土壤垂直剖面的土壤粒度分异性增大,而变化最大的土层为0~10 cm。退耕土壤容重随着退耕时间延长而增加,退耕3年之后的不同深度的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差异变小。随着退耕年限增加,土壤质地变粗,通透性增加,土壤质量下降。退耕3~4年期间的土壤物理性质相对变化明显,是退耕地管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9.
李得禄    王飞    韩福贵    李菁菁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2):110-115
为研究和探讨干旱荒漠区常见药用经济植物罗布麻和大花白麻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特征,以罗布麻和大花白麻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长度等指标。结果表明:1)低温和高温均会显著抑制种子萌发,罗布麻种子发芽率较高的范围为10℃~35℃,发芽率在82.5%~95.83%;大花白麻种子发芽率温度范围为10℃~40℃,发芽率在88.33%~94.17%。2)罗布麻和大花白麻发芽指数出现最大值的温度不一致,罗布麻在20℃出现最大值,发芽指数为54.20,大花白麻在35℃出现最大值,发芽指数为66.13。3)低温和高温均会影响罗布麻和大花白麻种子萌发进程,温度在10℃和40℃时罗布麻发芽进程缓慢,最终发芽率仅为80.83%和62.5%,而大花白麻仅在40℃发芽进程缓慢,最终发芽率也高达88.33%。表明在低温和高温对罗布麻种子发芽进程影响比大花白麻大。4)罗布麻和大花白麻胚芽和胚根长度出现最大值的温度均为30℃,长度分别为0.73 cm和0.69 cm、0.54 cm和0.61 cm。低温和高温使罗布麻和大花白麻胚芽胚根均显著降低,对幼苗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罗布麻的胚根胚芽长度大于大花白麻。综合分析大花白麻和罗布麻各项发芽指标,表明罗布麻和大花白麻适宜的种子发芽温度范围分别为15℃~35℃、10℃~35℃,大花白麻种子对温度的耐受性强于罗布麻。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青土湖典型湿地白刺灌丛沙堆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的研究发现:1)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15种,分属6科15属,其中藜科7属,蒺藜科3属,菊科2属,禾本科、茄科和萝藦科均为1属,占总种科数的50.00%和总种属数的80.00%.2)白刺灌丛重要值在重度盐碱地最高为54.72,其次为盐碱沙地、黄色粉砂地和灰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