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7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园艺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四川省桤木种源单株生物质产量的遗传变异和选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年生四川省桤木15个种源51个家系在湖北、江西、福建3个试验点试验林的单株生物质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桤木种源3个地点6年生的平均单株生物质产量为6.15kg。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差异显著。单株生物质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地点效应,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地点、家系×地点交互作用显著。3个地点单株生物质产量种源遗传力为0.27~0.75,家系遗传力为0.17~0.83,表明单株生物质产量受到中度到强度的遗传控制。材积(直接通径系数0.791)对单株生物质产量控制作用最大,其次为树高(直接通径系数0.396)和木材基本密度(直接通径系数0.256)。树高、胸径和冠幅通过材积对单株生物质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四川省金堂盐井、盐亭、金堂淮口、沐川和邛崃5个桤木种源初选为工业用材林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2.
森林遗传资源保存的现状和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世界森林遗传资源保存的历史和现状,作者认为中国森林遗传资源的保存策略应为系统管理、有效保存、合理利用、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标记辅助选择效率。阐述了林木特性对标记辅助选择的影响,标记辅助选择对林木育种的作用及2个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54.
中国林木遗传(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系统全面地报道了中国林木遗传(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现状,包括:背景,保存策略和原则的研制,保存地域分层与树种分类计划,种质保存的样本策略、保存模式与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中国林木种质保存与利用的成绩,保存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和阐明的认识等6方面问题.还列述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大量数据.  相似文献   
55.
AFLP标记在生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AFLP在生物种质鉴定、亲缘关系鉴别、遗传多样性评价、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等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当前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6.
桤木不同种源球果及种子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桤木自然分布区内的5个种源的球果长度、宽度、长宽比、果柄长和每粒质量等共7个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结果表明:球果宽、果长/果宽、果长×果宽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果柄长、果长、果柄长/果长种源间差异不显著,种源内家系间差异显著;每粒质量种源间差异极显著。果柄长、果长、果宽、果长/果宽、果柄长/果长、果长×果宽和种子每粒质量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3278、0.3404、0.9411、0.8981、0.2637、0.8984和0.8071。种源间和种源内变异幅度较大的是果长×果宽和果柄长/果长,变异幅度最小的均是果柄长。除每粒质量外,金堂种源果实其它6个性状的变异幅度均较高,其次是珙县和泸定种源。果宽与种子每粒质量等性状遗传力最高,果柄长/果长、果长×果宽等性状变异幅度大。  相似文献   
57.
巴旦杏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内外在巴旦杏品种选育、生态及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分析、丰产栽培技术、遗传学、无性繁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我国与欧美国家在巴旦杏遗传学研究上的差距;分析评价了新疆开发利用巴旦杏资源的条件,并对巴旦杏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8.
中国鹅掌楸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丹  顾万春  杨传平 《林业科学》2006,42(2):116-119
鹅掌楸属(Liriodendron)为古老残遗双种属植物,该属植物在第三纪曾广布于北半球.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压力,现存于中国的鹅掌楸(L.chinense)处于濒危状态,急需保护.中国鹅掌楸星散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海拔450~1 800 m的阔叶林中(方炎明,1994;郝明日等,1995),是优质速生的工业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的濒危树种.  相似文献   
59.
世界皂荚(属)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世界上皂荚属的主要研究与开发利用信息,包括中国皂荚的分布与生物学特性、林学特性、食用与药用价值、生态经济价值等。综述了国内外对皂荚、三刺皂荚等的研究现状、世界各国对皂荚与三刺皂荚的开发利用研究等。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角度,指出了皂荚属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60.
桤木种源(群体)/家系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年生桤木种源/家系的多点试验林的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家系间差异不显著;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地点的交互作用并未达到显著水平,纤维长度的种源×地点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3个地点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遗传力和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648~0.6618、0.2857~0.6535;木材纤维长度种源遗传力和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2553~0.7895、0.2905~0.4528.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生长性状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可以进行3个性状的独立选择.提出桤木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模型和早晚期相关关系,适宜的早期选择年龄为6a,从木材密度考虑培育造纸材的适宜年龄拟定为10~11a.江西点15个种源的木材密度在种源间达到了显著差异,家系间并未达到显著差异,纤维长度在种源间、家系间都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