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7篇
  49篇
综合类   242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研究了温度、光照、土壤湿度等环境因子对绿菜花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绿菜花幼苗光合适宜的温度较同类蔬菜高 ,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早性 ,在其它环境条件基本适宜时 ,绿菜花幼苗光合适宜温度为 3 0~ 3 5℃ ,光饱和点为10 70umoL·m -2·s -1,光补偿点为 81umoL·m -2·s -1,处理中 60 %土壤相对湿度下光合作用最强 ,在 40 %土壤相对湿度下仍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92.
基于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20年实测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完全相关系数方法开展了近57年水面蒸发量汛期(6-9月)、非汛期(10-5月)、年(1-12月)和年代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1)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近57年五道沟地区年均气温以0.27℃/10a速率上升,而蒸发皿实测蒸发量以85.8 mm/10a速率下降,该地区存在明显“蒸发悖论”现象;汛期、非汛期气温分别以0.05、0.27℃/10a速率上升,蒸发以41.49、30.39 mm/10a速率下降;“蒸发悖论”规律显著性排序为汛期>年>非汛期。(2)近5个年代中,20世纪80年代气温上升幅度最小且蒸发量下降幅度最大,“蒸发悖论”规律最显著;21世纪以来,较20世纪末悖论现象较不显著。(3)该地区“蒸发悖论”主要成因是风速减小、相对湿度增加以及日照时数减少。与1964-1989年基准期相比,1990-2020年各影响因子对蒸发量下降的贡献率为:年尺度上,风速(49.1%)>相对湿度(35.4%);汛期日照时数(34.9%)>相对湿度(32.3%)>风速(22.0%);非汛期相对湿度(73.6%)>风速(32.1%)。  相似文献   
93.
综述了鲜枣成熟衰老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为研究鲜枣成熟衰老机理及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鲜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菜兼用性高产作物之一,素有"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之美称,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深受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95.
李银康  钟金香  鲍虞园  应紫薇  颉晓勇 《水产学报》2023,47(4):049110-049110
为了探究不同龄期中国鲎幼鲎生长特性,实验测定了2~4龄幼鲎头胸部长(X1)、头胸部宽(X2)、腹部长(X3)、腹部宽(X4)、剑尾长(X5)、全长(X6)和体重(Y)等参数,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探讨形态性状对体重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2~4龄幼鲎体重相关系数最高的形态性状均为头胸部宽(X2);通径分析发现,头胸部宽(X2)对2龄和3龄幼鲎体重直接影响最大,腹部宽(X4)对4龄幼鲎体重直接影响最大;各形态性状对体重决定程度分析与通径分析变化趋势一致。对2~4龄幼鲎头胸部宽和体重进行对数处理,获得异速生长方程回归系数(b)为2.746,表明此阶段幼鲎体重增长率大于头胸部宽增长率,处于正生长期。实验表明,不同龄期阶段中国鲎苗种筛选所依据的形态性状有所差异,中国鲎幼鲎阶段种质评价应考虑其异速生长规律,同时也为探究鲎的生长与性状、结构与生理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为优化枸杞饮料乳酸发酵工艺,以红枸杞和黑枸杞为原料,加入不同比例乳酸菌混合发酵,以接种体积分数、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为单因素,以总酸、总糖、总酚及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和感官评定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3因素8水平的均匀设计试验和主成分分析,建立指标综合得分模型,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发酵前后的枸杞饮料进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HS-SPME-GC-MS)。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发酵试验基础上,经均匀设计试验和主成分分析可知,类胡萝卜素、总糖为第1主成分指标,总酸、总酚为第2主成分指标,累计贡献率达到82.353%。经模型优化,枸杞饮料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体积分数2.7%、发酵时间41 h、发酵温度33℃。经验证试验,计算枸杞饮料综合得分为3.428 1。发酵后枸杞饮料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8种,酯类9种,醛类7种,酮类5种,其他类8种,共增加了22种物质,醇类、酯类物质明显增加,烯烃类物质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97.
为百合的抗寒育种、引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3种食用百合品种为材料,种植于15cm口径的花盆中,分别置于20℃(CK)、10℃和4℃的智能低温人工气候箱中培养,观测低温胁迫后各品种叶片形态特征,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4℃和10℃下,兰州百合的综合抗寒系数分别为71.7和58.7,龙牙百合的综合抗寒系数分别为63.2和52.9,宜兴百合的综合抗寒系数分别为51.6和51.8。食用百合抗寒性依次为兰州百合龙牙百合宜兴百合,兰州百合抗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98.
基于隶属函数法的油麦菜栽培基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花秸秆、菇渣、牛粪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添加蛭石、珍珠岩配制成复合基质,设置T1(菇渣∶棉花杆∶牛粪∶草炭∶蛭石∶珍珠岩=2∶1∶1∶2∶2∶2)、T2(菇渣∶棉花杆∶牛粪∶草炭∶蛭石∶珍珠岩=3∶1∶1∶1∶2∶2)、T3(菇渣∶棉花杆∶牛粪∶蛭石∶珍珠岩=4∶1∶1∶2∶2)、T4(菇渣:牛粪:蛭石:珍珠岩=5∶1∶2∶2)、T5(菇渣:蛭石:珍珠岩=6∶2∶2)5个处理,以传统基质配方(草炭∶蛭石∶珍珠岩=6∶2∶2)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油麦菜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和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油麦菜生长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T5基质理化性状良好,符合油麦菜生长需求;其基质的全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和脲酶活性,以及该基质处理下的油麦菜的叶面积、单株鲜质量均高于其他各处理;对照的基质养分含量最低,油麦菜因缺乏营养而叶片发黄。T1~T4的单株鲜质量,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对照;T2处理的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与T1和T3无显著差异,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根据综合评价系数,T5的隶属函数平均值为0.85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T5可作为油麦菜栽培基质并替代传统草炭型基质。  相似文献   
99.
以早熟厚皮甜瓜杂交F1代品种"玉金香"为试材,设定基质最大持水量的40%(A)、50%(B)、60%(C)、70%(D)、80%(E)、90%(F)为灌水上限,研究基质不同含水量对甜瓜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不同含水量对甜瓜幼苗叶片的光合性能有不同的影响。随着基质含水量降低,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升高。基质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随之降低。在不同处理中,以基质70%含水量下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Ci)等生理指标较高。因此,基质最大持水量的70%可作为甜瓜栽培水分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荒漠黑果枸杞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是一种抗寒旱、耐盐碱、防风固沙的多年生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荒漠区。因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 cyanidin,OP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重要物质,在抗疲劳、抗衰老以及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医疗和保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不合理的利用导致黑果枸杞生长受到严重威胁,分布面积逐渐缩小。本研究综述了黑果枸杞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经济药用和生态价值、适应逆境特征、生态学特征、人工繁育(包括组织培养、种子萌发、扦插育苗和人工栽培)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与展望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系统总结黑果枸杞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其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