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林业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退耕还林形成的物质资源价值归属农村经济和林业产业,融入县域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规模阈和配比阈.利用区域经济学区位商分析方法,对四川第一轮178个县城退耕还林所涉及的15类原料林、41个(类)物种的第一产潜在价值进行了区位优势分析.归纳提出相关产业和物种发展优势区域,以期服务于县域经济农林主导产业培植和在新的一轮退耕还林资源物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22.
合江方竹在退化杉木林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杉木林退化为中山地带的普遍现象,为恢复中山地带的生态环境,发挥林地的生产作用,将退化杉木林改造为合江方竹林。根据合江方竹在退化杉木林改造中的实际应用,总结出了合江方竹的营造和经营管理技术措施,分析了改造后合江方竹林的平均经济收益每667m^2为962,50元/a,是杉木林的4.01倍。用合江方竹改造退化杉木林,对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益。山区发展合江方竹能有效地解决贫困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同时为农民的生存和就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3.
基于GIS和MaxEnt模型的合江方竹中国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合江方竹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分布区,了解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可为开展合江方竹种植区划及引种栽培提供参考。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基于43个合江方竹地理分布记录和20项环境因子,通过相关分析、刀切法检验、创建分布预测图及因子响应曲线,预测合江方竹的潜在适生区及其适生等级,确定主导环境因子及其阈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合江方竹在我国潜在适生区面积约1.88×105 km2,主要分布在川、滇、黔、渝4个省(区),湛江、海口和漳州临海地区有零星低适生区分布,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的大娄山地带是合江方竹的高适生区。最干月降水量(bio14)、温差月均值(bio2)、海拔(alt)和年均降水量(bio12)是影响合江方竹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累计贡献率超过85%,各因子的阈值分别为:18~25 mm、60~72℃、550~1 350 m、1 030~1 160 mm。ROC下的面积(AUC值)达0.996,模拟预测准确性高,结果可信。结果表明,合江方竹具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和可能,其分布主要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且有一定温差的中高山地区。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试验地引种栽植的彩叶桂的成活率、生长情况和叶色变化情况等进行了观测统计,力求探寻彩叶桂能否在泸州地区正常生长并保持其叶片色彩变化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彩叶桂在引种地移植的成活率高达98.15%,长势较好,未出现严重病虫害情况,且植株叶色呈"紫红色—黄白色—黄绿色—深绿色"的梯度变化规律;试验表明彩叶桂比较适合在泸州市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杉木无性系的遗传变异及优良无性系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揭示了杉木无性系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开花结果等方面有巨大的遗传差异。从99个参试无性系中选出了6个优良无性系,与种子园实生苗相比较,树高增益19%-26%,胸径增益17%-34%,单株材积增益50%-114%。分析了杉木家系选择和无性系选择的遗传改良潜力。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是家系遗传变异系数的2.6倍、3.1倍和3.1倍。在入选率相同的条件下,无性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选择响应分别是家系选择响应的2.8倍、3.6倍和3.5倍。  相似文献   
26.
合江方竹笋产量与林分结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合江方竹笋产量与每hm2总株数、林分平均胸径、年龄等23个因子的相关性研究可知:合江方竹笋产量与林分平均胸径,每hm2内胸径为4~5 cm5、~6 cm株数,竹株年龄2 a3、a4、a生株数计6个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每hm2内与1 a5、a生株数计2个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海拔、每hm2内总株数、平均年龄等15个因子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影响林分竹笋产量的23个因子中,林分平均胸径和每hm2内2~4 a生株数是衡量竹笋产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通过提高林分平均胸径和增加林分中2~4 a生株数比例是对目前合江方竹笋用林进行技改的主要手段。同时,采用欧氏距离类平均法可将13个样地划分为高产型、中产型、低产型3个类型。  相似文献   
27.
杉木无性系的开花结实较实生苗早2年~4年,其开花结实株率和结实等级受较强的遗传控制,且变异幅度较大。开花结实株率的年度间、开花结实等级的年度间、历年开花结实株率与开花结实等级间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开花结实株率和开花结实等级对单株材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8.
麻竹老竹和笋株择伐后的竹蔸占据丛蔸生长空间,是形成笋用麻竹林低效的重要原因。文中对KOH溶液浸蚀竹蔸试验的分析表明:强碱溶液浸蚀使竹蔸内壁变软,薄壁细胞受损、维管束剥离坍塌,外壁结构及硬度改变有限,但使竹蔸个体生理灭活,有利于自然界微生物参与促腐。强碱浸蚀导致竹蔸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灰分发生显著变化,0.50 g·mL-1 KOH溶液为本试验较佳处理浓度。KOH溶液施放蔸腔,pH值可降至弱碱性,反应产物碳酸钾等均为环境友好型物质。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川南竹区围绕竹材产品生产经营的6类主要权益群体各自的作用与需求,指出了因权益群体需求差异而产生的4类主要冲突,提出了协调区域竹业发展的着力点,并针对区域竹业经营模式的完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为快捷估算料慈竹(Bambusa distegia)林分经济秆材生物量(以下简称“经材重”),在叙永县不同立地条件的样地中取1-4a+龄级料慈竹,对其经材重回归模型及其应用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竹龄的单株经材含水率及秆粗经材重,发现2a、3a经材重相比较大,含水量较低,适宜择伐利用。比较不同胸径径级单株经材重变化,得出培养大径竹材是提高竹林产量的有效途径。研究胸径、株高、胸高竹节长与经材重相关性,总结出胸径可作为构建料慈竹单株经材重模型的较佳变量。分别用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曲线回归的方法构建并优选经材重估测模型,最终形成全竹龄模型1个,分竹龄模型4个。应用模型估算不同立地条件单位面积林分经材重,并与实际经材重进行对比,得到分竹龄估测值比全竹龄更准确的结论。分析料慈竹经材重与平均年龄、平均胸径、海拔、立竹密度、日照、水分条件的关系,发现竹龄平均值越接近于3a,平均胸径越大,海拔越低,水分条件越好,料慈竹经材重越高。经材重与立竹密度、日照相关性不显著。探讨如何合理留养可形成高产稳产态势,建议竹丛立竹年龄结构比1a∶2a∶3a∶4a+应保持在3∶3∶3∶1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