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73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6篇
  41篇
综合类   16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DUS测试指南是开展植物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重要依据。笔者简单介绍了中国和UPOV梨品种DUS测试指南,比较了不同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要求、测试设计、结果判定、测试性状、标准品种和技术问卷等,分析总结了不同指南的优缺点,探讨并展望了中国梨品种DUS测试指南研制的潜力,为我国进一步研制梨品种DUS测试指南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72.
73.
以八月红×红香酥、苹果梨×八月红、苹果梨×丽江面梨和苹果梨×红香酥的539株杂交F_1代单株为试材,对梨果实性状在杂交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形、风味和单果质量等3个性状在F_1代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属于高变异性状;萼洼宽度、果肉类型、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属于低变异性状。单果质量和果形在F_1代的变异情况受杂交亲本影响较大,梗洼深度、果心大小和果实横径的变异受杂交亲本的影响较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F_1代呈正态分布,分级描述性状表型的分布不均匀。单果质量与果实横径之间、单果质量与纵径之间、横径与纵径之间、果肉类型与果肉硬度之间、果形与纵径之间、萼洼深度与萼洼宽度之间、梗洼深度与梗洼宽度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梨杂交育种合理地选择育种亲本、提高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杨丽梅  马力  王艳 《畜禽业》2009,(11):44-45
<正>猪怎样安全过冬?冬季如何科学养猪?这是广大养猪户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冬季养猪马虎不得,据养猪专家介绍,冬季气候寒冷,农户养猪又多以敞圈饲养,猪极易患病,给生猪的快速育肥带来了一定难度,影响育肥。科学防寒增温,可促进猪健康育肥,这是养猪户增收的大事。怎样做到冬季养猪科学防寒呢?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5.
利用湖北秭归三峡库首典型区的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AM)方法,对三峡库区2001-2015年局地环境温度变化进行趋势和预测分析,以探讨三峡工程蓄水对库区局地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局地气温和地温的时间序列为季节性非平稳时间序列,年际月平均气温峰值在7月(29.0℃),低谷在1月(6.0℃);研究期内局地平均气温在2003年降至17.8℃,2007年稳定升至18.3℃;2011年持续降至的17.1℃,之后稳定升至2013年的17.9℃。平均地温在2005年升至21.2℃,2008年持续降至19.4℃,后期在2013年稳定升至20.1℃。分析结果显示,在2003年蓄水前后三峡库首典型区局地环境温度呈现一定程度年际波动,但不存在显著单一的变化趋势,说明在研究期15a内三峡工程蓄水对研究区域的局地环境温度未产生显著影响。用ARIMA模型获得了气温和地温的最佳预测模型,2015年预测值与监测值的符合程度良好,可进一步利用该地区长期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优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以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分别以泥炭和牛粪作为发酵辅料,研究发酵过程中有机质、腐植酸、发酵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和泥炭组,在发酵第27天有机质含量为47.01%(大于45%),腐植酸含量最高(27.77%),发酵温度为51.3℃,满足高腐植酸有机肥的试验要求;秸秆和牛粪组,在发酵第24天有机质含量为47.56%(大于45%),腐植酸含量最高(24.31%),发酵温度为51.4℃。说明秸秆和泥炭、秸秆和牛粪混料发酵制备高腐植酸有机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
以‘苹果梨’与‘八月红’及其210株F1杂交后代为材料,对其果实大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等6个性状的遗传倾向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大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4个性状在后代中的遗传符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另2个性状呈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的多峰分布。各性状在后代中的变异系数分布在9.13%~58.41%之间,其中最小和最大的分别为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遗传传递力分布在54.91%~126.81%之间,其中最弱和最强的分别为果实大小和果肉硬度。果实大小、果形指数和果心大小呈趋中变异趋势;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呈高亲遗传趋势;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呈超高亲遗传趋势。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果实大小与果心大小及果肉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果肉硬度对果实大小直接作用最大;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与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间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直接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78.
【目的】拉肖皂苷C(LG-C)与茶甾酮类油菜素甾醇化合物结构相似,都含有3-糖苷基-6-酮等活性官能团,表现出一定的油菜甾醇类植物激素的活性,且LG-C具有含量丰富、 制备简单及成本低的优点。但是LG-C对于植物抗旱生理效应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研究了LG-C对干旱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理效应,以期为LG-C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黄瓜幼苗为试材,进行了喷施拉肖皂苷C(LG-C)的盆栽试验。设置了基质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对照)、 60%(轻度胁迫)和50%(重度胁迫)3个水分处理。以水为对照,在黄瓜三叶一心期,叶面喷施LG-C(0.05 mg/L),每株喷施20 mL,连续喷施7天。然后立即取样分析植株的理化性质。【结果】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下,喷施LG-C能够使黄瓜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 游离脯氨酸、 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1.06%、 41.75%、 29.65%; 叶片中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6.83%、 13.33%、 23.21%; 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0.06%、 19.34%、 33.08%; 叶片中电解质渗透率、 丙二醛含量、 自动氧化速率和组织失水率分别显著降低10.16%、 30.68%、 22.48%、 9.69%。重度干旱胁迫下,喷施LG-C能够使黄瓜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 游离脯氨酸、 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9.35%、 37.05%、 25.23%;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8.17%、 20.00%、 28.42%;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6.03%、 37.10%、 30.72%; 电解质渗透率、 丙二醛含量、 自动氧化速率和组织失水率分别显著降低10.15%、 47.10%、 16.97%、 8.85%。【结论】喷施LG-C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 叶绿素含量和保水能力来增强黄瓜幼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79.
以油茶新品种"朝霞"为试验材料,对芽苗砧嫁接过程中削砧、削穗后放置不同时间包扎对嫁接成活率、苗木生长及切口处酚类物质与单宁含量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削砧、削穗后放置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及地径均有极显著影响。削砧、削穗后放置10 min的处理,其成活率及地径均为最大,分别为97.65%和3.39 mm;削砧、削穗后放置时间对抽梢率、苗高没有显著影响。以削砧、削穗后清水中泡30 min的处理酚类物质含量最高,达306.43μg。单宁含量以削砧、削穗后放置20 min的处理最高,达0.266 mg/L;其次是削砧、削穗后水泡30 min的处理,为0.241 mg/L。  相似文献   
80.
为给山茶属植物的资源评价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21个山茶种质为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条件下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21个山茶种质的相对电导率升高,且呈"S"型曲线,XSC14等5个种质的半致死高温均达60℃以上。高温胁迫促使21个山茶种质的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合MDA含量和SOD活性测定结果,发现XSC20、XSC14耐热性较强,而XSC4耐热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