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9篇
  1篇
综合类   46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貂类研究途径的探讨马建章,高忠信,罗泽,高继宏(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紫貂研究课题组)貂的拉丁学名,英文俗名.均专用,不与鼬科其它类群名称混淆;但是,中名却不同,自从中国引种水貂驯养后,由于水貂适应于水生生活,毛绒丰厚,毛皮轻暧质佳,驯养业在中...  相似文献   
52.
为了保护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解决当地农户在亚洲象对保护区周边社区的侵扰和损害的补偿标准同受偿意愿相差过大问题,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从探查补偿的角度,以亚洲象损害地区为平台,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了解保护区周边农户对亚洲象损害的受偿意愿(WA)。调查结果显示:69.96%的农户愿意自发保护亚洲象,而不愿意自发保护亚洲象的农户中,90.79%可以通过给予合理补偿让农户满意而支持亚洲象保护工作。如果实行农户支持的亚洲象损害补偿方案,94.1%的农户将支持亚洲象保护工作。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偿意愿同被调查者家庭人口数以及亚洲象的损害额度成正相关,同被调查者居住地状况以及被调查者家庭种植橡胶数目成负相关。农户家庭对补偿政策的平均受偿意愿为:保护区内居住的1 337.30元/(年.人);保护区边缘居住的1 129.20元/(年.人);保护区外居住的921.11元/(年.人)。  相似文献   
53.
东北林蛙皮肤活性肽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反相高效液相纯化体系,将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皮肤分泌物冻干粉用0.1%TFA水溶液溶解,并对分析样品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检测波长,通过SunfireTM C18(5 μm,4.6 mm×150 mm)色谱分析柱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分泌物在216 nm和280 nm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乙腈能使样品较早被洗脱,而甲醇则能延迟样品的洗脱;流速与样品保留时间、分离度成反相关.经试验证实,最佳液相色谱检测条件为:检测波长216 nm和280 nm;流动相为V(乙腈)∶V(甲醇)∶V(水/TFA)=9∶1∶90;流速0.5 mL/min;进样量20 μL.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从功能基因组学角度深入研究鹿茸软骨组织生长发育机理,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2)在鹿茸软骨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东北马鹿鹿茸软骨组织全长cDNA文库,并设计IGF2基因保守引物对该文库进行筛选。【结果】构建的未扩增文库滴度为1.8×106 pfu•ml-1,文库重组率大于89.8%;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为1.2 kb;扩增文库滴度为1.4×1010 pfu•ml-1;克隆东北马鹿IGF2基因(GenBank登录号:EF177491)CDS区为540 bp,编码179 aa长度的多肽,与GenBank中检索得到的猪、马、牛、羊、人、小鼠和大鼠IGF2基因进行比对分析显示,马鹿IGF2多肽无色氨酸(Trp),组氨酸(His)与苏氨酸(Thr)含量在8个物种中最高;重建系统树结果显示,东北马鹿IGF2与牛和羊IGF2基因具有最高的相似性。【结论】成功构建东北马鹿鹿茸软骨组织cDNA文库并克隆到IGF2基因。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旨在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出能够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的优化。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结合碘液染色法、滤纸分解试验和纤维素酶活力测定,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得到1株纤维素降解菌DL。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Paenibacillus cookii LZ033,它是一种产芽孢且好氧的革兰氏阳性菌。为确定菌株DL的最佳产酶条件,选取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以及装液量4个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菌株DL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125 r/min、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 mL,在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以滤纸酶活力表示)为102.3 U/mL。  相似文献   
56.
紫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构及其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方法和直接测序技术获得的紫貂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6523bp,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基因控制区(D-Loop区),碱基组成为A32.0%、C27.6%、G14.7%、T25.8%;在编码蛋白质基因的密码子第3位点处具有AC高偏向性(72.6%),并且频繁利用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或TA(7个)。将紫貂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提交到GenBank,并获得检索号为FJ429093。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鼬科其他6种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貂属6种D-Loop区部分序列,分别以虎和狗獾为外类群,应用最大简约法构建鼬科和貂属物种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鼬科7个物种分成3大支系,分别为水獭亚科和臭鼬亚科群、日本貂和貂熊群以及紫貂和狗獾群,说明鼬科并非是一个单系群,紫貂与鼬科中的獾亚科亲缘关系较近,而与貂属中的美洲貂和石貂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7.
中国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遗传多样性与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贾学渊  马建章 《林业研究》2010,21(2):239-245
本文利用11个微卫星多态位点检测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6个东北林蛙种群的75个个体分布于中国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11个位点在所有种群中得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0个不等,平均5.6个;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72,属于中度多态。基因分化系数(FST)分析表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的种群间遗传分化显著(P<0.001),基于Nei's DA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树和AMOVA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准确性。因此, 建议将分布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的东北林蛙划分为两个单独的管理单元加以保护和管理。图2表7参46。  相似文献   
58.
凉水自然保护区普通鳾贮食红松种子行为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 10月,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对普通鳾(Sittaeuropaea)贮食红松 (Pinuskoraiensis)种子的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普通鳾的贮食行为谱由搬运行为、确定贮食点行为和贮藏行为组成,完成一次贮食行为的时间为(15. 3±3. 1)s,每个贮食点内的种子数均为 1粒,贮食点平均深度为(1. 4±0. 5)cm。贮食微生境主要包括活立木、枯立木、倒木和倾斜地面。  相似文献   
59.
选取6 种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Acc I、Ban II、EcoR I、Hind III、Sac I、Sca I)用于检测其直接在PCR 缓冲液中完全酶切DNA 的活性。结果表明:在PCR 缓冲液中,需要加入MgCl2作为激活因子的前提条件下,除了EcoR I 表现出星状活性外,其他酶均能完全酶切无甲基化λDNA,其结果与在酶生产厂商推荐的反应缓冲液中进行的酶切反应结果一致;在完成PCR 扩增的PCR 缓冲液中,所有酶(包括RcoR I)均能功能正常地对PCR 产物完全酶切,表明可在PCR 扩增完毕后的反应体系中直接加入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反应,无需对PCR 产物进行预先纯化;镁离子浓度在2.5 mmol·L-1至10 mmol·L-1范围内对PCR 缓冲液中的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上述方法可用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以及单链构像多态(SSCP)研究中,但能否用于分子克隆有待进一步实验。图3 表1 参7。  相似文献   
60.
世界野生动物管理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世界各国野生动物的管理机构与国际性及国家级的管理法规, 以及狩猎管理、濒危种的管理和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的现状, 同时介绍了野生动物管理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