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7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明入侵害虫松树蜂在我国的天敌种类,确定优势寄生蜂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在松树蜂危害的樟子松林区布点,采用林间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对松树蜂的自然天敌种类及寄生蜂优势种进行研究。【结果】1)共发现松树蜂天敌3类,包括寄生蜂、病原真菌和线虫,其中:寄生蜂5种,分别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枝跗瘿蜂、黑色枝跗瘿蜂指名亚种、红足枝跗瘿蜂、黑角拟皱背姬蜂;病原真菌2种,分别为深绿木霉和绿色木霉;寄生性线虫1种,为Deladenus siricidicola Bedding。2)确定了松树蜂的寄生蜂优势种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林间自然寄生率为9.3%。室内观察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1年发生1代,主要寄生松树蜂幼虫或老熟幼虫,为单寄生天敌,以幼虫在松树蜂蛀道内越冬,蛹期10-15天,羽化高峰期在5月上旬,寿命较长,耐雨水冲刷能力较强,对自然环境有着良好的适应性。3)通过在显微镜下对松树蜂的解剖观察,发现线虫对松树蜂幼虫的侵染率达32.1%,对成虫的侵染率高达70.9%。【结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是防治松树蜂的重要天敌昆虫,松树蜂幼虫或老熟幼虫期(即当地时间4月下旬—5月中旬)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另外从寄生率和寄生效果来看,线虫可能成为一种主要的防治松树蜂的手段,有待下一步重点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设计轻量级神经网络,使用声音识别技术构建钻蛀振动识别模型,自动识别双条杉天牛和臭椿沟眶象幼虫蛀干取食振动,为提高钻蛀性害虫的早期预警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接双条杉天牛、臭椿沟眶象幼虫木段中嵌入AED-2010L便携式声音探测仪的SP-1L压电式传感器探头,使用录音笔以音频格式记录钻蛀振动信号。双条杉天牛钻蛀振动、臭椿沟眶象钻蛀振动和无钻蛀振动3种声音信号经端点检测、时间规整操作后,计算对数梅尔声谱作为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和识别的数据集。由于钻蛀性害虫取食振动脉冲持续时间短,数据量远小于图像,为避免模型出现过拟合,设计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Insect Frames,网络包含4层3×3卷积,全连接层前接全局平均池化进一步降低网络参数量。使用不同的中间层特征维度和降维方法,实现4种网络变体结构Insect Frames_1—4。【结果】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钻蛀振动识别方法可有效监测早期虫害的发生,较准确地识别害虫种类。利用Insect Frames_1—4模型,对双条杉天牛钻蛀振动、臭椿沟眶象钻蛀振动和无钻蛀振动3种信号进行识别,在测试集上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均达90%以上,CPU上平均识别时间为0.1~1.3 s。Insect Frames_2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5.83%,较广泛用于虫声识别的高斯混合模型提高34.2%,较传统重量级神经网络Res Net18提高6.94%,时间效率提高171.1倍。【结论】将神经网络和声音识别技术用于幼虫钻蛀振动的自动化侦听,具有高效、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可提升林业钻蛀性害虫的早期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03.
光肩星天牛触角感受器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类型和分布.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触角为线形,共11节,即柄节、梗节和9个鞭节.在雌雄成虫的触角上均存在5类13种感受器,包括5种刺形感受器、2种毛形感受器、4种锥形感受器、1种钟形感受器和1种指形感受器.雌雄个体之间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没有明显差异,但感受器的分布存在性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104.
云杉矮槲寄生开花特性及化学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杉矮槲寄生是严重危害三江源地区天然云杉林的多年生寄生性种子植物。对云杉矮槲寄生开花动态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云杉矮槲寄生花期持续40天以上,单株花序寿命约为15天;雌花在花期结束后6~8天后开始坐果,幼果初期无果梗,浅绿色,直径约为1~1.3mm;果实成熟后期,果梗逐渐伸长至1~1.5mm,颜色转为深绿色。4种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类药剂[40%乙烯利水剂,50%国光丁酰肼可溶性粉剂,20%国光萘乙酸粉剂(NAA)和90.8%脱落酸(ABA)]对云杉矮槲寄生花芽的药剂防治试验发现:1∶400的40%乙烯利水剂为防除效果最佳,可达100%,且未对云杉植株产生不良药害反应。  相似文献   
105.
沙柳木蠹蛾性诱剂的化学合成与林间生物活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发现沙柳木蠹蛾雌虫性信息素腺体中存在顺-7-十四碳烯醇(Z7-14:OH)、顺-5-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5-14:Ac)、顺-7-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7-14:Ac)和顺-9-十六碳烯醇乙酸酯(Z9-16:Ac)4种成分。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相应的化合物,对这些标准品进行室内触角电位测定和林间生物测定,评价其对沙柳木蠹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Z7-14:Ac和Z5-14:Ac按一定比例复配后有明显的引诱活性,在此二者的复配物中加入少量Z7-14:OH,诱蛾量稍有增加;将Z7-14:Ac,Z5-14:Ac和Z7-14:OH以10∶8∶1的比例配制成总含量为760μg的诱芯,与三角形诱捕器结合可用于对沙柳木蠹蛾进行诱杀。  相似文献   
106.
森林向人类提供多种重要价值, 依其可拥有性的不同, 相关受益人群分为特定受益人、不特定受益人和人类整体3类。基于以上分析并借鉴自然灾害科学相关原理, 提出了森林生物灾害承灾体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特定承灾体、区域承灾体和全球承灾体3类, 分析了森林生物灾害承灾体脆弱性的来源和特点, 构建了基于物理暴露性(Ve)、灾损敏感性(Vs)和应灾能力(Vd)等指标的森林生物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体系, 探讨了森林生物灾害承灾体脆弱性管理的特点以及针对3类承灾体脆弱性管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7.
光肩星天牛刻槽中一种细菌及其对天牛幼虫的致病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离光肩星天牛刻槽微生物时筛选出一种红色杆状细菌,经常规方法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室内试验显示该菌对天牛低龄幼虫有致死作用.用5个浓度梯度(7.8×1010~2.0×107)接种低龄幼虫,结果显示,最高浓度剂量下幼虫死亡率可达80.6%,最低剂量下也有16.1%的死亡率.毒力回归方程为Y=0.6116x~0.6441,LD50=1.69×109个/ml.在野外试验中,将菌液喷于木段表面并将天牛成虫置于罩网木段上,使其产卵于木段,结果显示有皮下幼虫感染该菌致死,但防治效果仅有5.3%.  相似文献   
108.
枣实蝇在吐鲁番地区的发生及蛹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吐鲁番地区17个乡镇58个枣园进行了枣实蝇蛹的抽样调查,发现枣实蝇在吐鲁番地区的发生比较普遍而且危害严重;枣实蝇蛹集中分布在0~15cm的土壤中,占总蛹数的90%,且绝大部分分布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枣实蝇幼虫除了在土壤中化蛹外,还能在麻袋、塑料袋等包装材料以及干枣内均能化蛹.  相似文献   
109.
于2005年10月对长胜乡自然形成的巢洞和试验用招引鸟巢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树木胸径、巢树与水源距离、与道路距离以及10 m内植物种类是形成巢洞的重要因素;人为干扰是影响招引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最后提出具体招引措施,为招引鸟巢的悬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徐华潮  骆有庆  张琴 《林业科学》2012,48(11):140-143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其引起的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该病自20世纪初在日本首次发现以来,已从北美扩散蔓延至亚洲、欧洲等多个国家,造成大批松树死亡(Fielding et al.,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