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300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浮床香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动态及效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7  
马立珊  骆永明  吴龙华  吴胜春 《土壤》2000,32(2):99-101
采用浮床种植香根草技术初步研究了香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中主要养分氮、磷元素的去除动态及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浮床香根草技术是一种潜在的利用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途径,这为发展利用浮床陆生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域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黑麦草对菲污染土壤修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丁克强  骆永明  刘世亮  李振高 《土壤》2002,34(4):233-236
本文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对多环芳烃菲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通过60天的温室盆栽试验,观察到土壤中菲的可提取浓度随着时间逐渐减少,黑麦草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菲浓度的下降。在5、50、500mg/kg菲处理浓度下黑麦草生长的土壤中菲的降解率分别达93.1%、95.6%和94.7%。黑麦草增强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而提高植物对菲的降解率。土壤自身具有修复多环芳烃菲的自然本能,种植黑麦草具有强化土壤修复菲污染的作用。增加黑麦草产量,增强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可能提高黑麦草植物修复菲污染土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3.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本文综述了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降解途径、机理及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并从植物修复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与微生物联合作用促进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的途径、机理及其应用。提出了利用微生物共代谢降解及其与植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未来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4.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印度芥菜对土壤中锌镉污染的忍耐、积累能力 ,以检验这种植物修复Zn、Cd污染土壤的可能性及其潜力。在加入Zn 5 0 0和 1 0 0 0mgkg- 1 的土壤中 ,印度芥菜生长 66天后 ,叶片中积累Zn的平均浓度分别达 2 80和 662mgkg- 1 ,地上部带走的Zn分别为每盆 2 1 95和 341 2 μg。在加入Cd 2 0 0mgkg- 1 的土壤中生长的印度芥菜 ,叶片中积累Cd浓度为 1 61mgkg- 1 ,地上部带走的Cd为每盆 381 μg。和普通植物相比 ,印度芥菜更能将Zn和Cd从根运输到地上部。Zn 5 0 0mgkg- 1 处理的土壤在种植印度芥菜后其NH4NO3提取的Zn显著高于不种植物的处理 ;土壤添加Cd 2 0 0mgkg- 1 的处理NH4NO3提取的Cd也显著高于不种植物的处理 ,可能的原因是植物根分泌出特殊的分泌物 ,专一性地螯合溶解根系附近的难溶态Zn和Cd,从而提高土壤溶液中的浓度。印度芥菜对Zn、Cd有较强的忍耐和富集能力 ,是Zn、Cd污染土壤修复有潜力的植物。  相似文献   
105.
为全面了解土壤胶体影响重金属行为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WoS自带分析工具、HistCite引文图谱分析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1990—2021年间土壤胶体影响重金属行为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该方向的发文量逐年稳步增长,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目前土壤胶体影响重金属行为研究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和研究机构分别是美国和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高的期刊为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主要研究学科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土壤胶体颗粒粒径分级与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土壤胶体的释放、沉积及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和“土壤胶体颗粒的迁移机制与迁移模型研究”为主要的研究主题,人工纳米颗粒在土壤中的行为、迁移转化以及生物有效性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利用场流分离技术结合单粒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技术,探讨土壤胶体与人工纳米颗粒之间发生的复杂相互作用及其对人工纳米颗粒迁移归趋与环境命运的影响,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根际土壤溶液采样器(Rhizon-SMS)和自制的培养容器对厌氧条件下西湖底泥NH4^+-N的释放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NH4^+-N累计通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呈现3个阶段,根据通量--时间曲线中两个线性阶段计算的厌氧条件下NH4^+-N的释放速率分别为11.60和5.12mg m^-2d^-1。实验表明:Rhizon-SMS具有使用方便、采样时空分辨率高等特点,可能成为间隙水地球化学研究的一种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7.
为探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对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制,以紫花苜蓿作为供试植物,研究了PCB28(2,4,4′-三氯联苯)胁迫下接种根瘤菌(野生型、突变株)对紫花苜蓿吸收转运PCB28及抗PCB28污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CB28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可提高紫花苜蓿各部位对PCB28的吸收富集能力,其中4mg/L PCB28处理条件下,与不接种根瘤菌处理(P)相比,接种野生型根瘤菌处理(P+R)和接种根瘤菌突变株处理(P+SMY)紫花苜蓿各部位PCB28含量显著增加,其中茎叶PCB28含量分别增加140.9%和91.6%;根PCB28含量分别增加64.0%和44.4%;根瘤对PCB28富集能力最高,分别达1 362.10μg/kg和1 111.34μg/kg。PCB28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可增强紫花苜蓿的固氮能力,促进其生长,提高其各部位生物量,不同处理条件下紫花苜蓿根、茎叶全氮含量均表现为P+RP+SMYP,生物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PCB28胁迫下接种根瘤菌尤其是野生型根瘤菌,可显著增加紫花苜蓿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而提高紫花苜蓿对PCBs的抗逆性,促进PCBs在紫花苜蓿体内的代谢转化。  相似文献   
108.
城市污泥农用对植物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GC和HPLC检测技术对施用城市污泥盆栽不同植物(雪韭、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后的植物和土壤中的4种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菲和苯并[a]笼)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不同植株、根系和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供试植株、根系和土壤中均检出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环芳烃(菲和苯并[a]芘)等3类共19种有机化合物,其中均以OCPs、PCBs和菲(PA)为主。施用污泥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大部分处理植物和土壤中PcBs、OCPs和PAHs(PA和B[a]P)等的含量。强致癌性化合物苯并[a]芘在各处理植株和根系中均被少量检出,在土壤中的检出量远远低于加拿大土壤质量控制标准(0.1mg·kg^-1),仅个别处理高于荷兰污染土壤治理标准的目标值(0.025mg·kg^-1)。菲在土壤、植株和根系中的检出量均大大高于苯并[a]芘,在部分土壤中的检出量超过加拿大和荷兰土壤质量控制标准(0.1和0.045mg·kg^-1)。除个别污泥处理的不同植物对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类(菲)的生物浓缩系数(BCF)小于1.0、多环芳烃类(苯并[a]芘)大部分小于1.0外.其余均大于1.0。  相似文献   
109.
黑麦草对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根际修复及其酶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苯并[a]芘的可提取态浓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黑麦草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苯并[a]芘浓度的减少,提高了苯并[a]芘在土壤中的降解率,在1、10、50mg·k^-1苯并[a]芘处理浓度下,黑麦草生长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达90.3%、87.5%、78.6%;而没有黑麦草生长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率则为79.3%、66。4%、55.6%。黑麦草根系增强了土壤中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以及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碳的含量,从而提高植物对苯并[a]芘的降解率。植物的地上部也可积累少量苯并[a]芘,但植物对苯并[a磁的吸收不是黑麦草对其修复的主要机制。土壤自身具有修复苯并[a]芘的潜能.种植黑麦草具有强化土壤修复苯并[a]芭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高军  骆永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19-2121
多氯联苯由于具有持久性和亲脂性,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其中土壤是其重要的库,对受多氯联苯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了生物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从生物修复主体角度论述了生物修复可能存在的类型和机理,并对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PCBs污染土壤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