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67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42篇
  38篇
综合类   182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21.
为探究鲤科鱼类的摄食器官形态差异, 以珠江下游的海南鲌(Culter recurviceps)、鲤(Cyprinus carpio)、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7 种典型鲤科鱼类为研究对象, 基于形态解剖和多元分析等方法, 比较了这 7 种鱼类外部和内部摄食器官形态的特征差异。结果显示, 7 种鲤科鱼类外部摄食器官形态的种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口裂宽、口裂高等与食物捕获有关的性状上, 内部摄食器官形态的种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咽骨长、咽骨后肢长等与食物咀嚼有关的性状上, 内部摄食器官形态分化程度显著大于外部摄食器官。另外, 研究发现食性对鲤科鱼类内部摄食器官形态影响大于系统发育地位的影响, 外部摄食器官形态性状对于鱼类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揭示了同域分布鲤科鱼类的摄食器官结构差异, 探讨了摄食器官形态结构与食性、系统演化地位的关系, 对于了解鲤科鱼类生态适应机制以及开展珠江鱼类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2.
为探明免耕冬水田条件下简化施肥对不同杂交稻品种头季、再生季以及两季产量的影响,以及筛选出两季高产品种应用于生产。2016—2017年,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免耕冬水田施纯氮120 kg/hm2条件下,设置简化施肥(一次基施N)和常规施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比例平衡施N)2种氮肥管理方式,研究其对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氮肥管理方式对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简化施肥处理的头季稻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分别为9.46 t/hm2、1.50 t/hm2和10.96 t/hm2,较常规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1.40%,-6.77%和0.20%。18个品种间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18个品种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产的产量变幅分别为8.70~10.19 t/hm2,0.59~2.29 t/hm2和10.21~11.57 t/hm2。头季产量和再生季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两季总产与头季有效穗、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再生季有效穗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建立回归方程。因此,采用一次基施的简化施肥方式是免耕冬水田水稻实现高产、省工的有效途径,选择穗粒兼顾型品种有利于实现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并筛选出两季高产和高氮肥偏生产力品种‘旌优727’、‘旌3优177’、‘内6优103’和‘内6优107’,可在试验所在生态区中稻-再生稻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3.
虽然水芹在国内种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深加工和终端消费领域仍未取得突破进展。随着当下预制菜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以水芹为原料的预制菜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笔者以预制菜的发展现状为背景,以水芹加工为立足点,回顾了水芹传统消费加工的种类,叙述了创新加工的水芹菜产品。提出水芹预制菜的加工是能够提高水芹菜产业开发整体效益的关键,因此,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水芹菜的加工方式,未来进一步促进水芹产业的增值、增价、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